趣解营气
小岳:(满脸笑容,蹦蹦跳跳上台)嘿!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呐,今儿个我和老孙给大伙带来一段超有意思的,聊聊中医里特别神奇的一个概念。
老孙:(跟在身后,笑着接话)哟呵!啥神奇概念啊?小岳,你可别卖关子,赶紧讲讲。
小岳:就这“营气”,老孙,您听说过没?
老孙:(挠挠头,一脸懵)小岳啊,我还真不太清楚,这营气是啥?是军营里的气?
小岳:(笑得前仰后合,摆摆手)老孙呐老孙,您这差得太远啦!这营气啊,是中医里讲人体营养物质的,它在咱们身体里循环,滋养着各个地方。
老孙:(瞪大眼睛,惊讶道)还有这事儿?那它咋个循环法,你快给我讲讲。
小岳:(一本正经)黄帝就说啦:“营气之道,内谷为宝。”
老孙:(模仿古人拱手的姿势)这话啥意思啊?
小岳:就是说啊,营气能运行全身,可这得靠吃进去的食物。您想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进去的东西可太重要啦!
老孙:(连连点头)这话没毛病,那吃进去的东西跟营气到底咋联系上的?
小岳:黄帝还说呢:“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老孙:(皱着眉头,疑惑不解)这一串说得我晕头转向的,你快给我解释解释。
小岳:(耐心解释)就是说饮食进了胃,消化后传输到肺,然后营养流溢在身体里面滋养脏腑,散布到身体外面滋养形体 。其中最精纯的部分,就在脉道里运行,一直不停,周而复始,就跟天地的规律一样。
老孙:(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这营气在身体里咋走的呀?
小岳:这就更有意思啦!“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 。”这是说营气从手太阴肺经出来,流注到手阳明大肠经,再上行到足阳明胃经,下行到足背,流注到足大趾间,和足太阴脾经会合。
老孙:(跟着比划)好家伙,这转来转去的,跟走迷宫似的。那然后呢?
小岳:然后“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阳 。”就是从脾经往上走到脾,再注入心中,沿着手少阴心经,从腋窝出来,下到手臂,流注到小指,和手太阳小肠经会合。
老孙:(瞪大了眼睛)这路线可真够复杂的,感觉比我记台词还难。
小岳:还有呢!“上行乘腋,出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 。”这营气再往上走,经过腋窝,出到眼眶下面,注到眼内角,再上到头顶,下到项后,和足太阳膀胱经会合。
老孙:(惊叹)这营气在身体里逛来逛去,还逛到眼睛、头顶去了。
小岳:可不嘛!接着“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 。”它沿着脊柱下行到尾骶部,再下行注到足小指尖,斜入足心,注到足少阴肾经。
老孙:(笑着调侃)这营气跟旅游似的,把身体各个地方都逛了个遍。
小岳:(接着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 。”从肾往上注入心脏,再散布在胸中,沿着手厥阴心包经,出腋窝,下手臂,从腕后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尖,回出注无名指尖,和手少阳三焦经会合。
老孙:(拍着脑袋)这绕来绕去的,我都快跟不上了。
小岳:(兴奋地继续)“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 。”再往上注到两乳之间,散布在三焦,从三焦注到胆,出胁肋,注入足少阳胆经。
老孙:(惊讶道)还没走完呐?这营气的行程可真长。
小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 。”又下行到足背,再从足背注入足大指,和足厥阴肝经会合,往上到肝脏,再从肝上注到肺脏,沿着喉咙,入上颚之窍,深入到鼻内通脑的地方。
老孙:(感慨)好家伙,终于快走完了吧?
小岳:还没完呢!它还有分支,“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 。”分支从额部往上,沿着头顶,下到项后中线,沿脊柱入骶内,这是督脉;再环绕阴器,从阴毛中部上行,过脐中,上沿腹内,入缺盆,下注肺脏,再出手太阴肺经。
老孙:(连连摇头)这营气的运行路线,太复杂了,不过古人对身体的研究可真厉害。
小岳:(总结道)所以说啊,“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这就是营气运行的路线,不管是上行还是下行,都按照这个常规来。您瞧瞧,老祖宗多有智慧。
老孙:(竖起大拇指)确实,这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这营气的学问够咱们研究好久。
小岳:(对着观众)各位观众朋友,希望大伙听了咱们这段,对中医里的营气感兴趣,去深入了解了解,说不定对自己的身体保养还有帮助呢!
老孙:(附和)对,一起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
小岳、老孙:(鞠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