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五十营
小岳:(满脸笑容,大步蹦跳上台)嘿!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呐!今儿我跟老孙给大伙带来一段超有意思的,讲讲中医里超神奇的一个概念。
老孙:(跟在身后,笑着接话)哟呵!啥神奇概念啊?小岳,快别卖关子,讲讲!
小岳:就这 “五十营”,老孙,您听说过没?
老孙:(挠挠头,一脸懵)小岳,我还真不太清楚。这五十营是啥?是五十个兵营?
小岳:(笑得前仰后合,摆摆手)老孙呐老孙,您这差十万八千里了!这 “五十营”,是中医里讲人体气血运行的。老祖宗说,这气血在一昼夜之内,得在全身经脉里循环运行五十周。
老孙:(瞪大眼睛,惊讶道)啊?一昼夜跑五十圈!这气血比我上班打卡还忙乎呢!
小岳:(一本正经地点头)可不是嘛!这在《黄帝内经》里写得明明白白。黄帝就问岐伯:“余愿闻五十营奈何?”
老孙:(模仿古人拱手的姿势)这话意思不就是黄帝说,我想了解这五十营到底咋回事嘛!
小岳:(一拍大腿)嘿!老孙,没想到你还挺懂!岐伯就回答啦:“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
老孙:(皱着眉头,疑惑不解)这说的啥呀?星宿都冒出来了,跟人体气血能有啥关系?
小岳:(耐心解释)老孙呐,这是说天上有二十八星宿,每个星宿之间距离是三十六分。人体的经脉之气运行一周天,合一千零八分,还和太阳运行一样,每天经过二十八星宿。
老孙:(瞪大了眼睛,惊叹)好家伙!人体和天体运行居然还有对应关系!那后面又讲啥了?
小岳:还提到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有二十八脉,周身长度是十六丈二尺,正好对应天上的二十八星宿。还说用漏刻计时,一昼夜漏下一百刻来分昼夜。
老孙:(摸摸下巴,思考状)古人计时挺讲究,可这和气血运行咋联系上的?
小岳:老孙,别急!这就说到关键的了!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老孙:(跟着比划呼吸的动作)这么说,一呼一吸,气就行六寸,那十次呼吸呢?
小岳:(伸出手指比划)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您瞧瞧,老祖宗算得多精细!
老孙:(竖起大拇指)古人对人体研究够深入!那再往后呢,咋算?
小岳:再往后啊,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在体内循环一周,漏水下二刻,日行二十五分。就像给人体气血运行制定了精确时间表。
老孙:(笑着调侃)嘿!这气血运行跟赶趟儿似的,时间安排得板正。
小岳:(兴奋地接着说)还没完呢!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
老孙:(惊叹)越算越复杂!那最后,完成五十营得多少息?
小岳:(提高音量,强调)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这一昼夜漏壶的水漏尽了,经脉之气也正好运行完五十周。
老孙:(连连点头)好家伙!这一套算下来,古人对人体气血运行规律摸得透透的!
小岳:所以说啊,这“交通”,就是指气在体内运行和漏刻计时、日行度数,都是按同一规律计算。只要人的脉气能保持一昼夜循行五十周,就能健康无病,活够天地赐予的寿数,气总共运行八百一十丈呢!
老孙:(感慨地说)原来这五十营里藏着这么多奥秘,咱老祖宗的智慧太牛了!
小岳:(兴奋地跳起来)可不嘛!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这里面的学问,够咱们研究好几辈子!就好比这五十营理论,要是能参透,保不齐咱也能成半个中医。
老孙:对呀!小岳,要是把这理论用在生活里,说不定能少生病,多活几年!
小岳:太对啦!老孙,老祖宗的智慧,不仅能让咱们活得健康,还能让中医文化继续发光。现在好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些,咱们有义务让更多人了解!
老孙:没错!这么好的东西,可不能失传。咱们得把这中医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小岳:(对着观众拱手)各位观众朋友,希望大伙听了咱这段相声,对中医 “五十营” 感兴趣,多去研究研究,让老祖宗的智慧,在咱们这一代继续传承!
老孙:(附和)对!一起传承中医文化!
小岳、老孙:(鞠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