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也被惊得瞪大了眼睛,磕磕巴巴地问道:“怎怎怎么回事!快说来听听!”
杨春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无奈与感慨,缓缓说道:“她夫家是金陵的大户人家,家里兄弟众多。
她先生在现在的金陵政府当一个小科长,两人结婚几年都没怀上孩子。
她先生怕没生出儿子来,将来在家族分家产的时候吃大亏,竟然想出个荒唐的主意,叫她自己回娘家借种!”
众人听完,皆是一脸震惊,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侯勇满脸写着不可思议,嘴巴张得老大,“借种啊!这么劲爆的吗?她老公真想得开!”
话音刚落,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不是吧!怀不上孩子不都怪女人的吗?她老公怎么就知道是自己的问题?”
“哎~!男人有些方面,是自己心里有数的,是吧!”杨春一副你懂得表情。
“哦~!就是说她老公不行呗!”熊奎反应过来。
“小声点,别吵吵!”李海波赶紧抬手示意熊奎小点声,压低声音对杨春说道,“鸭子,林老师来了一个多月就回去了,那意思是不是说……”
杨春轻轻点了点头,语气平淡却又带着点复杂的意味:“嗯!怀上了!”
“牛掰呀!”几人异口同声,纷纷竖起大拇指,脸上满是惊叹与佩服。
李海波胳膊肘碰了碰杨春,追问道:“那个板鸭,你一开始知道她先生的情况吗?”
杨春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平静地说:“知道啊!她第一天就跟我说了。”
李海波一听,眼睛瞪大,“那你都早就知道了,还闷闷不乐个屁呀!你不会动真情的吧?我可告诉你啊,人家可是有老公的,还是金陵政府的,咱们可惹不起!”
杨春无奈地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懊恼的神情:“放心,我纵横花丛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动过感情?
主要是,她钱给的多呀!
咋这么快就怀上了呢?
要是再坚持几个月,我都够钱买房了!”
“卧泥马!真~重金求子!”李海波忍不住爆了句粗口,蹲在地上笑不活了。
侯勇眼珠子一转,一脸坏笑地凑到杨春跟前:“板鸭!
你现在应该祈祷,林老师回去就生个女儿。
这样的话,过个一年她老公兴许又会把她送回来!”
杨春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奋地直点头:“嗯!
有道理呀!到时候高低得整套房子!”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给杨春出谋划策,说的内容也越来越过分,笑声在围墙边回荡,全然不顾周围投来的异样目光。
……
课程结束后,郑教官宣布了接下来的安排:“下午开始,进行实战模拟。
我给你们两天时间,所有人各自分散,自行随机选择目标,单独跟踪两天。
记住,这是一次考验,关乎你们能否真正掌握这门技能。
两天后的下午,回来向我报告跟踪结果。”
原本,郑教官打算让学员们提交书面报告,可扫视一圈后发现,学员里大部分是文盲,像李海波这种国小毕业的都已经算是高学历了。
无奈之下,教官只能退而求其次,改成口头报告。
李海波听到这个任务,心里暗自腹诽,又可以休息两天了。
吃过午饭,李海波稍作准备,和众人一起准时出发了。
几人走出基地,这次他们没有开车,而是各自骑上自行车,朝着闸北的方向奔去。
他们几个自认为机灵的家伙,自作聪明地想着在最熟悉的地方执行任务会轻松些,便将目的地定在了闸北。
返回闸北火车站后,几人便各自分散开来。
至于他们到底是真的去找目标跟踪,还是偷偷跑去听书听曲逍遥自在,又或是干脆回家蒙头大睡,恐怕只有老天爷知晓了。
李海波骑着自行车,百无聊赖地在街上闲逛,眼睛机械地搜寻着合适的目标。
不知不觉间,他来到了一家粮店门口。
只见店门口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队伍里的人们满脸愁容,不断有人唉声叹气,抱怨着粮食又涨价了。
“怎么又涨价了?这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满脸无奈,重重地叹了口气。
“年底涨价不是很正常吗?年年都这样,只是今年涨得实在有点多啊!也没听说哪里遭灾了,这粮价怎么就跟坐了火箭似的。”旁边一位中年男子接过话茬,满脸愤懑。
“世道不太平,这种时候,也就金银和粮食最值钱了,涨价虽说正常,可也不能这么离谱啊!”一位大妈皱着眉头,心疼地摸了摸口袋。
这时,一个年轻小伙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道:“你们不知道吧!南方的粮食都让维持会的那帮汉奸送鬼子军队里去了,还有大量的粮食通过大铁船往日本本土运。
我们浙东这边,负责收粮的就是这家粮店的老板!”
“王家贵呀?这个狗汉奸!”有人忍不住低声咒骂,“老子再也不买他的粮了!”
“可别冲动,”一位老者连忙劝阻,“他这里粮贵是贵了点,最起码还有得卖,你到别的地方去,还不一定能买到粮呢!”
李海波听着这些议论,原本随意扫视的目光猛地一滞,下意识抬头看向粮店招牌——“王氏粮行”。
真特么冤家路窄呀!
前几天扫荡了他的钟表行,本以为能让这狗东西伤筋动骨,没想到他竟还在给鬼子上蹿下跳地征粮,看来上次还没伤到他的筋骨啊!办他!
李海波强把自行车停在街边,若无其事地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径直走进了粮店斜对面的茶馆。
刚一坐下,李海波便装作漫不经心地打量起对面的王氏粮行。
他心里清楚,王家贵这狗东西在市里开了六七家粮行,规模都不大。
就像眼前这家,只有两个店面,店内布局一目了然,有没有存货、有多少存货,一眼就能看得真真切切。
所以李海波猜测,王家贵肯定有专门的主仓库,每天清晨从那里把粮食运送到各个粮店,一旦店里的粮食快卖完了,就会及时补货。
李海波远远地观察着店里的存货,暗自思忖:就这点粮食,应该卖不了多久,很有可能等会儿就会有车子来送货,只要自己在这儿耐心等着,然后悄悄跟着送货的车,肯定就能找到王家的仓库。
想到这儿,李海波稍稍放松了些,他要了一壶茶,看似悠闲地喝了起来,实则时刻留意着粮行的一举一动。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日头渐渐西斜,李海波在茶馆里从中午等到了下午四点,眼睛一刻都没敢离开粮行。
就在他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只见粮行的伙计挂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售罄”两个大字,紧接着,便开始“噼里啪啦”地关门打烊。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瞬间引得排队买粮的人群一片哗然,骂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