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胡宗南已开始南撤,27日军委致电刘邓及贺龙、李井泉:“为协同一致,全歼川康各敌之目的,军委决定贺李所部(十八兵团及其他)应受刘邓张李指挥,我们不直接指挥贺李。以免分歧。”
这样,随着战局的发展演变,进军西南的各路解放军则由刘邓统一指挥。根据部署,第16军于11月21日由贵阳地区出发,向毕节、宜宾方向迂回。第10军于25日起分别由遵义、桐梓出发向泸州前进。第18军于24日到达贵阳后尾第16军跟进。第17军则于11月23日在安顺以西之马官屯,伏歼国军第49军第249师1500 余人。
与此同时,第 12、第47、第11军渡过乌江后,向正在撤退的宋希濂集团及第15兵团展开攻击。11月22日,第47军第139师一部在白涛镇渡过乌江,截歼第14兵团一部,俘中将兵团司令官钟彬,第141师于土坝西渡乌江后,截断了宋希濂之第2、第15、第118 军的退路。接着,解放军第47、第11、第12军分为东、中、西三路,对国军分割包围,猛烈歼击。25日,第12军一部攻占南川,切断了国军西退綦江的道路,主力在和顺场、九里漕等地重创第15兵团第108军之第241、第242师。经数天激战,至26日宋希濂集团主力被歼灭于南川以北地区,解放军俘3万余人,第15兵团被压迫于冷水场、龙潭地区。
鉴于东线形势发展迅速,国军第15兵团等部西逃已不可能,刘邓遂改变了等第16、第10、第18军迂回到宜宾一带后,东线部队再渡江北进的原定计划,决定东线部队于长江南岸歼灭第15兵团后,提早北渡长江,包围或相机占领重庆,并于26日部署如下:
第12军速向綦江前进,捕歼第 44军,尔后直趋江场,准备渡江,迂回重庆;
第11军和第47军协力捕歼正向重庆、木洞逃窜的第15兵团残部,尔后第11军主力出冬洞准备渡江,协同第12军相机解放重庆,第47军即准备由木洞东西及长寿段渡江;
第50军向涪陵急进,与湖北军区独立第1师准备在丰都至涪陵段同时渡江。
重庆是西南重镇,抗日战争时是陪都,估计老蒋可能会调重兵增援,因此,教员于27日致电刘邓:吸引更多胡宗南部于重庆聚歼之。
对这一意见,刘邓经过慎重考虑后于当日复电教员:
“(一)蒋调第三军援重庆,系建立在罗广文能守住南岸綦江、南川地区,孙震能守住由涪陵迄万县江防的前提上,如果我在南岸能基本歼灭了罗广文,而孙震兵力又感单薄的情况下,蒋又可能改变其计划。
(二)我十二军及十一军主力,明俭日可能占领綦江及其以北之龙岗场。敌第三军养日始由汉中南开,车运亦难赶到,即使赶到,如没有后续亦无大作为,蒋胡之持久战,似亦不致加调兵力置于此绝地。
(三)我西路三个军至迟亥月十号可达泸州、合江江边,如我迅速渡江并控制泸州、松山之线,即胡宗南浪滇之一条公路线即被截断,因此敌一经发现我进到叙永、赤水,即将考虑加强川西与康东之沿线。
(四)我如能在江南歼罗,则重庆较易夺取,早点夺取重庆,使工业不受大破坏,则我可早日依托重庆供给大军经营全川。
(五)重庆地势险要,如较多兵固守攻取费时。
(六)在敌薄弱时,至少在一段早点争取渡过长江、跨江南北机动较为有利。
因此,我们意见仍以尽可能提前渡江,并视情况注意或夺取重庆为较妥当。是否有当请核示。”
教员接此电报后,于28日致电刘邓:攻占重庆应依情况发展而定。
这样,经过将帅协谋,解放军确定了提前北渡长江、相机占领重庆的作战计划。
为渡江北进,第12军于27日解放綦江,歼灭第 44 军一部。第47军于干丰场、木洞场击溃第110军第111师。第15兵团残部约5个团逃向温泉,又遭到第11军的痛击,遂渡江向嘉陵江之线逃跑。解放军进抵长江南岸,
此时,孙震集团已由万县、丰都撤向垫江、大足,第127军在巫山以东也遭到解放军第42军第124师的攻击。老蒋在重庆的可用之兵只有26日到达的胡宗南部第1军,“国民政府”遂于27日向成都撤退。第1军到达重庆后,以第1师守重庆,以第167师沿长江南岸于海棠溪至南温泉布防,以第78师沿长江北岸于江津至重庆布防,作最后抵抗。
29日,第12、第11、第47 军按照统一部署,从西起江津东至木洞地带发起渡江作战。国军海军江防舰队宣布起义。
重庆卫戍司令杨森见重庆不保,于30日下令第1军向壁山撤退。解放军第11(原中野3纵)、第47军(原东野10纵)于当日渡过长江,解放重庆。
“识时务的人才是聪明人”,只有站到人民这边才有活路。1949年11月30日,刘邓大军解放重庆,从那之后,敌军里那些明白事理的人就开始纷纷改邪归正,不停地有人起义,给解放大业添了不少力。
12月9号那天,“云南的大佬”卢汉在昆明发动了起义。
10号那天,“西康王”刘文辉,还有“西南军政公署”的两位副长官邓锡侯和潘文华,在彭县宣布造反了;另外,19兵团的副司令王伯勋呢,也在贵州普安那边起义了。
11号那天,22兵团的郭汝瑰在宜宾发动了起义。
21号那天,孙元良带领的16兵团里的两个军在什邡发动了起义。
24号那天,15兵团的罗广文在郫县宣布反水了,20兵团的陈克非也紧跟脚步,在安德造反了。
25号那天,7兵团的头儿裴昌会在德阳那边发动了起义。
26号那天,3兵团里的朱鼎卿在金堂发动了起义。
27号那天,18兵团的李振在简阳宣布起义了,而5兵团的李文呢,也在新津举起了起义的大旗。
在西南那场大战里,钟斌带领的第14兵团是唯一没起义,最后被打得全军覆没的。
此期间,杨森也曾联系第二野战军率部队起义,但他提出:要保护他的私产,且地位不能低于郑锡候的条件,被二野刘邓首长否决了。
杨森只好带领部队随老蒋跑到了成都,正式任命杨汉烈为20军军长,并暗示他可以率部起义,自己则准备与老蒋一起逃往台湾。但是他的这一任命却掀了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