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姝专注地听着张廷玉的分析,手中那份被他力荐的答卷,纸张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考生的努力与才华。
待张廷玉话音稍落,静姝指尖轻轻摩挲卷面,看到那个名字:王招娣。
“确实不错,知百姓疾苦日后才能当一个好官。心怀苍生,才是为官者应有的胸怀。”静姝颔首说道。
隆科多上前一步,双手抱拳,身姿笔挺,犹如苍松屹立,声如洪钟般说道:“皇上,臣以为这位叫王显功的学子才是有状元之才。他这份关于吏治的答卷,不仅将当下官场积弊揭露得淋漓尽致,所提整治之法更是切中要害。从官员选拔、考核监督到惩处机制,无一不是着眼于长远,极具可操作性,实乃不可多得的治国良策,状元之位非他莫属。”言罢,他微微昂首,眼中透着自信与坚持。
一时间,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皆认为这状元之位非王显功不可。
静姝心中十分明白,若是王招娣身为男子,定不会出现这一边倒的情况。
但此刻,她的心中更多的是欣慰,这样的结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料,女学学生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已然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
于是,静姝迅速做出裁决,声音沉稳而坚定,传遍整个大殿:“王显功才华横溢,对吏治见解深刻,朕意将其点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王招娣心怀百姓,才学出众,赐为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孙文涛文章行云流水,策论颇有见地,可列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众人听闻,纷纷“唰”地跪地,整齐高呼:“皇上圣明!”
王显功、王招娣和孙文涛三人更是激动得眼眶泛红,他们俯身叩首,额头紧紧贴在冰凉的地砖上,心中满是对皇上知遇之恩的感激。
静姝目光柔和又不失威严,看向跪地谢恩的王招娣,轻声开口:“王招娣,这‘招娣’之名,实在配不上你的才情与志向。朕问你,可愿改个名字?”
王招娣闻言,心中猛地一颤,惊喜瞬间涌上心头。她再次俯身,叩首在地,声音清脆且坚定:“承蒙皇上厚爱,恳请皇上赐名。”
静姝微微颔首,略作沉思,朱唇轻启:“朕赐你名为‘清晏’。‘清’者,清正廉明,心无杂念,为臣者当以此为准则,不被世俗污浊沾染;‘晏’字,意为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朕盼你以自身才学,为朝堂带来清正之风,成为我朝的肱骨之臣。”
王招娣,此刻已是清晏,眼眶微微泛红,激动之情难以抑制。
她重重地磕了个头,高声道:“臣清晏,谢皇上赐名大恩!定当不负皇上所望,秉持清正之心,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殿内群臣听闻,神色各异。那些保守的老臣眉头紧皱,暗自摇头,对女子入朝为官本就心存疑虑,此刻更是对清晏能否担起这名字、扛起朝堂重任表示怀疑。
殿试结束后,整个京城都沉浸在科举放榜的喜悦氛围之中。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新晋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王招娣作为此次科举中脱颖而出的女子,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许多女子原本被困在深闺,思想被传统观念束缚,如今这件事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悄然埋进了她们心底,让她们看见了一条以前从未想过的路。
女学里,一群女童围坐在一起,眼睛亮晶晶的,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满脸憧憬地说道:“招娣姐姐,不,现在该叫清晏姐姐了,清晏姐姐考上了榜眼,要去做官了,那我们以后是不是也可以?”
“肯定可以的,我们也要像清晏姐姐一样,好好读书!”其他女童纷纷附和,稚嫩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从这一刻起,女学的学生们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一个梦想,希望能成为下一个王清晏。
终于到了武举这日,炽热的骄阳高悬天空,将校场照得亮晃晃的,空气中弥漫着燥热与紧张。
静姝在侍卫的重重簇拥下踏入校场,刚一露面,全场众人“刷”地一下整齐跪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耳欲聋,直震得人耳鼓发颤。
静姝微微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目光径直投向校场中央。
只见场中,赵崇武、周逸尘和一名女子正严阵以待。这女子与当下一般女子不同,她身形壮硕,身姿挺拔,英气十足。
苏培盛赶忙猫着腰,快步上前,凑到静姝耳边,压低声音说道:“启禀皇上,这女子是敬嫔娘娘女学班里的学子,叫苏瑶。”
静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她想起曾听敬嫔提起过,女学里有一学子天生力大无穷,想必就是眼前之人。她微微点头,清脆下令:“命他们继续比试。”
随着指令下达,骑射环节率先开始。
赵崇武一个箭步翻身上马,双腿用力一夹马腹,那骏马便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出。他手持长弓,利箭在弦,三箭连发,“砰砰砰”三声,前两箭稳稳钉在靶心,只最后一箭稍稍有些偏离,引得周围观众一阵轻呼。
周逸尘也不甘示弱,他驾驭着一匹黑马,风驰电掣般掠过,箭无虚发,箭簇精准地扎在靶心,赢得一片叫好声。
终于轮到苏瑶,她骑上一匹矫健的枣红马,身姿轻盈得如同飞燕。
她神色专注,搭弓、放箭一气呵成,“嗖”的一声,首箭射出,破风穿靶,直插靶后树干,箭尾还在剧烈颤动。
紧接着,第二箭离弦,精准穿过靶心,将前箭从中劈开。
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第三箭又至,再次洞穿靶心,劈开第二支箭,稳稳插入树干。
“好箭法!”不知是谁率先喊了一嗓子,全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惊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久久回荡在校场上空。
静姝看着场中的苏瑶,眼中满是赞许,她轻轻鼓掌,声音清脆地说道:“好,果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在全场的欢呼声中,苏瑶稳稳地拉住缰绳,让枣红马缓缓停下,翻身下马,朝着静姝所在的方向单膝跪地,朗声道:“谢皇上夸赞!”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带着习武之人特有的爽朗。
接下来便是武艺对决,苏瑶与周逸尘率先登场。
苏瑶双手紧握大关刀,刀身寒光闪烁,每一次挥动都虎虎生风,刀风呼啸,尽显力量之美;
周逸尘身法灵活,手中长枪舞动,枪影闪烁,让人眼花缭乱。
两人你来我往,激战正酣,刀光剑影间,难分高下。
一番激战,苏瑶瞅准周逸尘招式间的破绽,一个箭步上前,大关刀猛地一转,刀身抵住周逸尘胸口。周逸尘无奈,只得抱拳认输。
休息片刻,苏瑶与赵崇武展开终极较量。赵崇武先发制人,长枪如蛟龙出海,直刺苏瑶。苏瑶轻巧避开,反手抽出软剑,如灵蛇般缠上长枪。
两人你来我往,难解难分,校场中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关键时刻,苏瑶手腕一抖,软剑快速刺出,抵住了赵崇武脖颈。赵崇武心服口服,拱手道:“苏姑娘武艺高强,赵某甘拜下风。”
胜负已分,苏瑶凭借着出色的实力,成为了这场武举殿试的魁首。
静姝起身,声音洪亮地宣布:“苏瑶武艺卓绝,勇夺魁首,朕封你为御前侍卫,望你忠心护国安邦。”
苏瑶跪地谢恩,声音坚定有力:“臣定当誓死效忠!”
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苏瑶之名,就此深深刻在众人心中 ,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