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皇帝亲临翠微宫,也有召见玄奘大师。
但张川柏没有机会旁听。
现在回到长安,又要到东宫当值,只有休沐日才有空,也就一直没空去听玄奘法师讲经。
想到小的时候,还以为《西游记》的故事是真的,张川柏对玄奘更加好奇。
是不是真的像窥基说的那样,只要听过玄奘讲经,都会皈依佛门?
……
张川柏兢兢业业地担任司议郎这一重要的职位。
最近东宫的气氛有些紧张。
底下的官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暗地里猜测,要么是有人做了背叛太子的事,要么就是摸鱼的人太多,引发太子不满。
东宫是一个小朝廷。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是正一品,通常是给高官的加封。
接下来是正二品的三少——太子少师、少傅、少保。
太子宾客,正三品,长侍从规谏、赞相礼仪。
太子詹事府类似于尚书省,太子左、右春坊分别对应门下、中书两省。
太子家令寺、太子率更寺、太子仆寺等三寺则类似于九寺五监,而东宫十率府则对应中央十六卫。
三师、三少、詹事府、两坊、三寺、十率府。
每个职位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权力,共同构成东宫的完整官僚体系。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小朝廷人数众多,难免勾心斗角。
之前张川柏占着太子侍读一职长期不在长安,就有人腹诽。
后来,张川柏升了正六品上的司议郎,更加让人嫉妒。
他们不去想张川柏做了什么、立下多大功劳,只觉得张川柏后来居上,抢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位置。
张川柏知道李治在查什么。
但同僚们试探的时候,他一脸无辜:“我不知道啊!现在是办公时候,咱们还是少说闲话。”
“对,对。”同僚们连忙低头。
上级在严抓工作,可别被抓典型,成为杀鸡儆猴的鸡。
过了些日子,东宫紧张的情绪才放松,严查有了结果。
一个左春坊的录事和一个书令史,以造谣生事的罪名,被贬到倭国去弘扬教化。
东宫众人:“……?!!”
造了什么谣,被贬到倭国那么远?
这是流放吧!
“不对啊!倭国又不是我们的地方,怎么能贬谪?”
一般来说,被贬谪和流放之地,都得是大唐领土。
没道理贬到邻国去。
“你们忘了,我们大军去倭国问罪。想必,不久之后,此处就是大唐的一部分。”
“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
还可以这样?
朝廷已经把倭国视为囊中之物?
让倭奴怎么想?
李敬玄听着众人的议论,悄悄看向淡定的张川柏,忽然说:“左春坊的录事和书令史都是有定员的,现在是不是空缺两人?”
众人瞪大眼睛。
对啊!
别管被贬谪的人去哪个天涯海角,重点是有职位空缺。
录事和书令史品阶不高,那也是太子属官,前途不可限量!
想当官多难啊?
进士里面,张昌龄这种大才子,刚刚因《翠微宫颂》名声大噪的,都还没有一官半职。
他们相互对着眼神,想着怎么让自己交好的人补这两个缺。
廊下食之后,李敬玄跟张川柏一起往外走,小声说:“我前些日子听说一件跟赵王有关的事,是不是谣言?”
“既然知道是谣言,就不要再提。”张川柏提醒。
李敬玄心头一凛,郑重道谢。
赵王和亲的事,他一开始还相信了。
后来又觉得不可能……他认识的张川柏,从来不参与皇子的事,更别说挑拨离间。
张川柏也在想被贬的那两个东宫官员。
没有印象……似乎,没有得罪他们?
因为我升官太快,挡了旁人的路?
左春坊司议郎的定员是四人。
把他踢走,就能空出一个位置。
……
没多久,张川柏从李治那里,知道更多的内情。
“你汇报棉花产量的时候,我曾当众说过,你的父亲可以做司农丞。司农丞从六品上,总判寺事,手里职权不小。因此,我虽然有这个想法,还没有将事情定下。”
张川柏听着点点头。
阿耶做不做司农丞,跟谣言有关?
司农寺手里的职权,跟屯田、宫苑、仓储等相关,虽然主要是农业畜牧的工作,可也是实权部门。
司农寺的上下官员,听着不起眼,都是肥差。
哪怕是负责蕃养六畜的一个小官,手里都有猪牛羊和各种粪肥。
“难不成,那个左春坊的录事还想做司农丞?”张川柏问。
李治说:“是他的一个亲戚,正想升司农丞,担心被你父亲抢了。偏偏他又知道一点消息,正好添油加醋,想把你们父子都撸下去。”
……还有赵王李福方面的原因,李治没有说。
张川柏又好气又好笑。
“都怪我们父子太优秀了。”张川柏叹道,“我今后还是低调一点,总是出风头,难免招人恨。”
李治淡定地说:“大可不必。难道我还护不住你?”
太子这句话,够霸气啊!
特别是,太子要维护的人,还是自己。
“殿下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张川柏开开心心,感觉身体暖暖的。
高兴就要说出来。
真诚才是必杀技。
“关于司农丞……你父亲若任职司农丞,我想让他去林邑带回嘉禾。这样一来,其他人不好有异议。”李治也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件艰苦的任务。
去别人的地方找嘉禾,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林邑现在看起来挺老实,从前也有趁中原动荡,向北扩张。
张川柏怔了怔:“我本来是想自己去林邑的。我都跟林邑奴零零七说好,让他给我带路。”
“你想自己去?”李治惊讶,又劝说:“你还小,别什么事都揽在身上,给你阿耶一个升官的机会嘛!
张川柏:“海上风浪大,我去会好一点。”
“林邑就在安南旁边,大唐去安南上任的官员,大多是走海路。这一条路线是成熟的。再说,还有许多往来的商船。”李治解释。
他这么说,张川柏还是不放心。
未来有个叫王勃的大才子,就是坐船去安南探望当官的父亲,翻船落水而亡!
“你回去先想一想,不急着决定。”李治抛出一个好消息,“你大兄跟随一批返程的将士,快回到长安了,你可以跟他商量。
“大兄快到了?!”
张川柏顿时把其他事情先放在一边,大兄终于要回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