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厅里,乌泱泱挤满了各地官员,见到陆子出现,众人纷纷作揖行礼,口中齐呼“陆大人”。陆子心中疑惑更甚,面上却不动声色,抬手示意众人免礼。他环视一周,朗声问道:“各位大人今日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人群中,一位年长的官员站了出来,拱手道:“陆大人,我等听闻您在治理淮河水患时,采用了许多新奇有效的方法,如今淮河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我等特来向您请教治水经验。”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表达了相同的来意。陆子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官员都是冲着他的治水经验来的。他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当初为了治理淮河水患,他耗费了多少心血,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如今总算是得到了认可。
他想起那段日夜奔波,与民工同吃同住的日子。烈日当空,他顶着酷暑,勘察地形,规划河道;暴雨倾盆,他冒着风雨,指挥抢险,加固堤坝。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对着地图苦思冥想,寻找最佳的治水方案。他还记得,为了试验一种新的堤坝结构,他亲自下到水中,与工匠们一起搬运石块,垒砌堤坝。那冰冷的河水,刺骨的寒风,仿佛还在昨天。
而最让他难忘的,是那次决堤的险情。汹涌的洪水,如同脱缰的野兽,咆哮着冲向村庄。为了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指挥众人堵塞缺口。冰冷的河水,湍急的水流,几乎要将他吞噬。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他的身后是千千万万的百姓,他的肩上扛着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如今,淮河水患已得到有效控制,百姓的生活也恢复了平静。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想到这里,陆子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他深吸一口气,将这些回忆压在心底,对众人说道:“各位大人远道而来,本官深感荣幸。治水之事,关乎国计民生,本官不敢藏私,定当倾囊相授。”
随后,陆子详细地讲解了他治理淮河水患的经验,从河道规划、堤坝建设,到水利设施的维护,事无巨细,娓娓道来。众人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称赞。
然而,人群中,一些官员的脸上却露出了迟疑的神色……一位身着绯袍的官员缓缓开口,“陆大人,您的这些方法,的确新颖独特,但……”他顿了顿,目光扫视四周,似乎在寻找支持者,“但未免有些标新立异,不知是否真的适用于其他地方?”绯袍官员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一些原本就对陆子年轻上位心存芥蒂的官员也纷纷附和,质疑声此起彼伏。有人说陆子的方法过于繁琐,耗费人力物力;有人说淮河的情况特殊,其他地方未必适用;更有人阴阳怪气地暗示陆子是运气好,碰巧遇上了风调雨顺的年份。
陆子静静地听着这些质疑,脸上没有丝毫愠色。他知道,创新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阻力和挑战。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缓缓说道:“各位大人所言,本官并非没有考虑过。淮河水患由来已久,以往的治理方法之所以收效甚微,正是因为过于墨守成规,不敢尝试新的方法。”
他走到一张巨大的地图前,指着淮河的流域图,详细地讲解了他的治水思路。他如何根据地形地势,合理规划河道;如何采用新的堤坝结构,提高防洪能力;如何兴修水利设施,引水灌溉农田。他侃侃而谈,深入浅出,将复杂的治水原理讲解得通俗易懂。
“纸上谈兵终究不如眼见为实。”陆子见众人神色各异,便提议道,“各位大人若是不信,不妨随本官前往淮河一带实地考察一番,亲眼看看治水成果,再做评断。”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这时,一位年轻官员站了出来,拱手道:“下官愿意跟随陆大人前往淮河,亲眼见证治水的奇迹。”有了第一个响应者,其他官员也纷纷表示愿意前往。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淮河。一路上,陆子不厌其烦地解答着官员们的各种疑问,并详细介绍了沿途的治水工程。当他们抵达淮河岸边时,眼前的一切让他们震惊不已。曾经泛滥成灾的淮河,如今水流平缓,河道通畅。两岸堤坝坚固,绿树成荫。曾经荒芜的田野,如今已是稻浪滚滚,一派丰收景象。
实地考察的效果远比任何解释都更有说服力。那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官员,亲眼目睹了治水成果后,也不得不承认陆子方法的有效性。他们纷纷向陆子表达了敬佩之情,并表示要将这些经验带回去,在自己的辖区内推广实施。
绯袍官员站在人群中,脸色阴晴不定。他原本是想借此机会打压陆子,没想到却反而成就了陆子的威名。他看着被众人簇拥在中心的陆子,心中不禁升起一股莫名的妒意。他走到陆子面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陆大人果然是治水奇才,下官佩服,佩服……”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阴冷,“只是,这治水之功,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还望陆大人日后莫要辜负了皇上的期望……”
淮河之行结束后,陆子的治水方案如同春风般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各地官员争相效仿,纷纷派人前来学习取经。陆子的府邸门庭若市,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官员前来拜访,请教治水之策。陆子也不藏私,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并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曾经门可罗雀的陆府,如今宾客盈门,热闹非凡。陆子起初还有些不适应,但渐渐地,他也习惯了这种忙碌的生活。看着那些官员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正在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改变着这个王朝的命运。
夜深人静,陆子提笔给远方的杜氏写信,将自己的成就和喜悦与她分享。“淮河水患已解,百姓安居乐业,我的治水之法如今已传遍四方,各地官员皆来学习,我亦倾囊相授,不藏私。此番成就,虽有我之功,却也离不开你背后的支持与鼓励。你曾言,愿我为国为民,造福苍生,如今我正在一步步实现这个愿望。”
数日后,陆子收到了杜氏的回信。信中,杜氏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骄傲和喜悦。“君之成就,妾亦感欣慰。君之才华,终得施展,妾深感荣幸。君之仁爱,泽被苍生,妾心甚慰。望君珍重,勿忘初心。”读着杜氏的信,陆子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知道,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杜氏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这天,陆府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西北边陲的官员,名叫李牧。李牧带来了当地严重的旱情,希望能得到陆子的帮助。陆子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详细了解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他发现,李牧所在的地区虽然干旱少雨,但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利用地下水来灌溉农田。陆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新的灌溉方案,并亲自绘制了图纸,详细讲解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李牧听得如痴如醉,对陆子的才华和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激动地说道:“陆大人真乃神人也!有了您的帮助,我们西北的百姓就有救了!”他小心翼翼地将图纸收好,像对待珍宝一般,生怕弄坏了。临走前,他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对陆子说道:“陆大人,您的治水之法,在下一定会妥善保管,绝不外传……”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毕竟,如此珍贵的秘籍,若是落入他人之手,岂不可惜……”
李牧话音未落,一旁一位身形魁梧,满脸络腮胡的官员便重重地哼了一声。“李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陆大人一片赤诚,将治水良策公之于众,造福天下百姓,你却想据为己有,莫非是存了私心?”这官员名叫赵勇,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在朝中颇有声望。
李牧脸色一变,强辩道:“赵大人误会了,在下只是……只是想先研究一番,再推广开来……”
“哼,研究?我看你是想借此邀功,中饱私囊吧!”赵勇毫不客气地揭穿了他的心思。其他几位官员也纷纷附和,指责李牧的贪婪行径。
陆子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暗叹。他早就料到,这治水之法一旦传开,必会引来一些宵小之辈的觊觎。他淡淡一笑,说道:“诸位大人不必争论,这治水之法并非什么秘籍,不过是些经验之谈,大家若想学习,尽管来问我便是,我定当倾囊相授。”
李牧见自己的心思被识破,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尴尬地站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他原本想借着这次机会,将陆子的治水之法占为己有,回去后在当地推广,以此博取功名,没想到却被赵勇当众揭穿,如今颜面扫地,只得灰溜溜地告辞离去。
送走李牧后,陆子回到书房,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这治水之法虽然有效,但并非万能,各地情况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他必须想办法将这些经验系统化,才能更好地推广开来,造福更多百姓。
就在这时,脑海中突然响起熟悉的系统提示音:“恭喜宿主完成任务:治水有功,声名远播!奖励特殊治水工具蓝图三张:新型水闸设计图、高效水车设计图、精准水位测量仪设计图。”
陆子心中一喜,这三张蓝图正是他目前急需之物!有了这些工具,他就能更有效地治理水患,造福更多百姓。他迫不及待地打开系统面板,仔细查看这三张蓝图。新型水闸设计图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水流,高效水车设计图可以提高灌溉效率,精准水位测量仪设计图可以更准确地监测水位变化。
有了这些工具,他的治水大业将会更加顺利!他立刻提笔,将这些设计图仔细地绘制出来,并开始思考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中去。
数日后,陆子亲自前往淮河沿岸,检查治水工程的收尾工作。看着奔腾不息的河水,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然而,一丝隐隐的担忧也随之而来。他望着远处,喃喃自语道:“真的…万无一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