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张亮家的房子那可是自个儿盖的,足足有三层半呢,建筑面积得有三百多平。
这儿位于市城区的望城坡,离市委机关也就五公里,上下班比较方便。
张亮自己住三楼,张聪住二楼,一楼就空着。
张亮 1988 年秋天考上了湖南大学财经系,学的是财会专业,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大庸市武陵源区邮电局当会计啦。
后来邮电改革一分为三,他就被分到区移动公司,还是当主管会计,现在都已经当上财务部主任咯。
张聪住到弟弟家没多久,弟弟和弟妹就调到市里工作了,弟弟在市移动公司当主管会计,弟妹在邮政银行上班。
住在弟弟家里,只用交水电费就行,不用交租金,能省一大笔钱呢。而且,小妹小卉也和弟弟一家住对门,张聪晚上下班回家蹭顿饭吃,那可太方便啦。
俗话说,有妈就有家。还要补充一句,有爱妻陪伴的房子才像家。
张聪的家庭解体的时候,也是他的事业处于低谷的阶段。分管的那点工作,对于追求效率的他来讲,几天时间就打理了。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没有一点动力。所以,大把的时间无所事事。
人最怕闲着没事儿干,也怕回到家里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张聪时常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张聪晚上常常失眠,望着天花板,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夜行车声,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寂寞与孤独。
看着冰冷的墙壁和空旷的房间,他就郁闷得很。他尝试着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读,却发现文字在眼前跳跃,却怎么也进不了心里。
有时候,他会走到阳台上,望着远处灯火阑珊的城市,思绪万千。
城市的夜晚总是那么热闹,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而他却像是被遗忘在角落的孤魂野鬼,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看到那些有说有笑完整和谐快乐的一家人,形单影单的他格外不是滋味。
白天,他在单位里忙碌着,试图用工作来填满内心的空虚。但回到住处,他的心里就只有一腔愁绪。
他尽量避免和弟弟弟妹过多地接触,生怕自己的落寞会破坏了他们的气氛。
更多的时候,他选择一个人待在房间里,静静地发呆。
寂寞难耐的滋味,让张聪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想起曾经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事业的挫折,家庭的破裂,让他一度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怀疑自己是否能够重新站起来。
为了排解内心的寂寞,张聪开始尝试着走出家门,去结交新的朋友。他参加了几个社交活动,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一起聊天,一起探讨人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这些新朋友给了张聪很大的安慰和鼓励,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关怀。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寂寞还是会像潮水一样涌来,将他淹没。他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寂寞,不是身边没有人陪伴,而是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他开始尝试着去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去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张聪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读了很多书,涉猎了不同的领域。阅读对他是一种最好的陪伴。
他尝试着去写作,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记录下来。文字成了他倾诉内心情感的最好方式,每当他将自己的心情,化作一行行文字时,他都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放和满足。
……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聪逐渐走出了寂寞的阴影。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郁郁寡欢,而是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他重新找回了对工作的热情,开始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更好的职业发展。
他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天清晨都会去公园跑步锻炼身体。在跑步的过程中,他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力量。他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有一天晚上,张聪在公园里散步时,遇到了一位同样喜欢散步的老人。老人看起来精神矍铄,满面红光,和张聪聊得很投机。他们聊起了人生、家庭、事业等等话题,老人用他丰富的人生经验,给张聪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老人告诉张聪,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有时候会遇到风雨,有时候会迷失方向,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和追求,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他还告诉张聪,寂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只有勇敢地面对寂寞,才能够真正地走出寂寞,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张聪听了老人的话,深受启发。他意识到,自己一直在逃避寂寞,却从未真正地去面对它。他决定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从那以后,他不再害怕寂寞,而是学会了享受寂寞。他学会了在寂寞中思考人生,在寂寞中寻找灵感,在寂寞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他也开始尝试着去结交新的异性朋友,希望能够找到一位能够携手共度余生的伴侣。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学会了耐心地等待和寻找。
他有理由相信,只要用心去经营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爱情。
在亲人和朋友的关心下,张聪还参加了一些相亲活动。虽然一开始有些尴尬和不适应,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异性沟通和交流。在一次相亲活动中,他遇到了一位温柔善良、善解人意的女子。
他们聊得很投机,彼此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