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辽王爷与王妃感情真好。”
听见明国皇帝的夸赞,傅元舟带着一副你很会说话的表情,得意的应了下来:“本王与王妃感情的确很好。”
不少明国官员抿了抿嘴唇,垂眸掩住不屑,也有靠后的人借着杯盏的遮掩,小声说:“这话也能这么的说出口,果然是不知含蓄之美的黎国人。”
与他不同,上首的明国皇帝脸上倒是带了几分感叹:“夫妻同心,举案齐眉,阳辽王爷与王妃情谊难得。”
他话音刚落,傅元舟就问:“举案齐眉是什么意思?”
明国的官员堆里发出嗤笑声,引得黎国一边的使臣脸上表情都冷淡下来。
茵茵瞥了他一眼,见他只一心拉着自己的手把玩,便没说话。
明国皇帝往下瞥了一眼,明国众官员脸上的笑容都收敛了,又由翰林官出来仔细解释这举案齐眉到底是什么典故。
傅元舟侧耳听完道:“原来是这样,还请明国皇帝不要用这个词来形容本王与王妃。”
傅元舟偏头看向茵茵:“词是好词,本王与王妃也的确互敬互爱,但是举案至齐眉这种事着实不必,府里又不是没有伺候的人。王妃是能与本王并肩而行之人才对。”
傅元舟这话出口,明国王宰相眼中划过几分异彩,看向茵茵的视线也带了几分估量。
茵茵轻轻捏了捏傅元舟的手指,眉眼弯弯,坦然认同了这句话。
明国王相开口道:“阳辽王与王妃感情羡煞旁人。”
宁令惪也反应极快的跟着吹捧了两句茵茵与傅元舟的感情好,又举杯同王相共饮。
两个老狐狸各有心思,表面上却是你好我也好。
这回的宴会算得上是宾主尽欢,回到了国宾馆的傅元舟则是拥着茵茵,在她耳畔道:“李太后不做的事,咱们一定会做成的。”
茵茵转头,借着烛火看他,最后捏了捏他的脸:“睡吧。”
楚家原打算等宫宴过后,就赶紧往吴宅去一趟,但傅元舟有心想办一件事,茵茵次日就命人给父兄去信,请他们再等等。
既然两人感情好的事情已经在明国上层人尽皆知,茵茵和傅元舟也不遮掩,日日把臂同游,把明国京城好吃的好玩的都试了一遍。
因为茵茵两人都不是什么颐指气使的人,反而都带着几分活泼跳脱,成婚都几年了,还腻腻歪歪的,看得人不自觉露出笑容。
所以这一圈下来,连明国京城的百姓也知道了黎国阳辽王与王妃的恩爱。
到这时,茵茵才等到了明国太后请她进宫。
“像,真像,”明国太后看着茵茵,面上有些恍惚,随后看向李将军夫人,“母亲说的没错,王妃同我年轻时生得几乎一模一样。”
“是啊,”李夫人用帕子在眼角按了按,“臣妇当初见到王妃时,也恍然以为几十年时光空度,又回到过去了。”
两人演得声情并茂,茵茵只坐在一旁看着。
两人顿了顿,却继续流畅的演了下去。
李太后问茵茵过得好不好,又问她娘从前还活着时的光景。
茵茵看了想同她打感情牌的两人一眼道:“本王妃在自己家里,岂有过得不好的道理。我娘也是如此,除了旧年与我爹成婚前过得不好,后头没有娘家亲人外,也没什么不好的。”
她这话出口,李太后与李夫人面上都有些挂不住,李太后更是露出伤神模样,落下泪来:“她怎么会没有娘家亲人,我是她亲妹妹啊!”
茵茵连装都不陪着装,板着脸道:“太后您姓李,我娘姓吴,您怎么会是她亲妹妹呢。我娘可是打听得清清楚楚,我嫡亲的小姨早就没啦!”
李太后伏在大迎枕上哭着,李夫人站起身,拉着茵茵的手,将屋里伺候的人都赶出去:“王妃,太后娘娘就是你的亲小姨啊!”
“当初太后娘娘与我女儿玩得好,我家外出上任时,两个孩子胡闹,她悄悄躲在了箱子里跟了出来,等上了船才叫我们知道。”
“那时船要再返回,已经不能了,我们便只好等下了船再送信回去,说带着外甥女一同玩一段时间。”
“哪知到我家将军赴任不久,吴家就出了事,我们收到消息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
“偏生此时我女儿生了一场大病没了,我家便瞒了下来,将太后娘娘充作我李家女养大。”
李夫人脸上的泪水湿了脸庞,却也没伸手去擦:“等办完丧事,家里又迎来了京中清查吴家人的官员,我们将人应付过去后,再派人去边关寻找你娘一家,却已经没了他们的踪迹。”
“后来将军往边境领兵,他又仔细找过,却只见到了吴家的坟茔。”
随着李夫人的声声哭诉,茵茵面上的神色也渐渐软和下来,她憋红了眼圈,做出强撑模样,不去看李太后和李夫人。
“话都是太后与李夫人在说,本王妃如何知道真假。”
太后从脖子里取出一枚贴身戴着的玉珏:“这是我吴家的玉珏,每代制式皆不相同,我与兄姐这代,便是这样的,你若见你娘戴过,便该认得出来。”
李夫人去接过来,递到茵茵手中。
茵茵捏着玉佩低着头,好半晌才说:“我娘他们到了边境,哪儿有什么贵重东西还留得住。若是能有,我外祖家何至于没了人。”
太后剧烈的抽泣一声,捂着嘴,又哭起来。
茵茵这会儿是真有些眼眶发酸:“不过后头,我娘的确命人又做了三枚这样样式的玉珏,她说给大舅舅那枚,传给了大哥,大哥又给了他的长子珏哥儿。”
“她自己那枚,带进了棺材里。”
“她替小姨做的那枚,传到了我手里,我将它带到了明国来。”
在李太后和李夫人亮起来的眼神中,茵茵继续说:“不过我已将它交给了父兄,请他们帮着在京郊的佛寺中供奉,过几日便该供奉完了。到时候和外祖家的灵位一起,送入吴家旧宅安放,一家子团圆,也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