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吕不韦赶忙走上前来,拱手进言道:“大王,依臣之见,如果此事当真可行,当下最为紧要之事便是查明魏国境内究竟是否存在煤矿。”
言罢,吕不韦微微一顿,目光闪过一丝狡黠,接着说道:
“不,即便并无煤矿,然我大秦既言其有,那便自然有之。”
“善!甚善!倘若其他各国因争夺这煤矿而纷争迭起,想必他们便会自顾不暇,无暇顾及大秦征讨赵国之举了,此乃天赐良机!!!”
须臾,赢子楚目光缓缓转向了一旁的赢永:“尚书丞赢永,着将加工煤炭之法,巨细无遗的告知于丞相。”
“喏。”
“丞相,待到你与赢永完成交接之后,此事刻不容缓,便即刻调拨安排人手,向齐、楚、燕、韩、魏诸国散布有关煤炭加工之法的消息。此外,另备书信一封,呈予纲成君,同时从少府之中遴选出四名精擅寻矿的能士,让他们跟随纲成君一道前往燕国。”
“喏,臣吕不韦领命,定当谨遵大王旨意。”
待这两道诏令颁布完毕之后,赢子楚再次将目光投向了秦臻和赢永二人,略微沉思片刻后开口问道:“此物若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进行制作,以当下的人力、物力调配,其产量能否满足我大秦全境百姓冬日取暖之需?”
“回禀大王,敬请大王宽心。这煤炭的加工步骤甚是简便易行,无需过多复杂的工艺。只要物资供应及时,定然能够顺利生产,只需一季,便可满足整个大秦在寒冬时节的取暖之需,这点大王无需担忧。”
听闻此言,赢子楚神色平静,微微点了点头。
此时他站了起来,负手而立,在殿中来回踱步,沉吟片刻后,继而徐徐道来:“诸卿,若将这煤炭加工之法散布于列国,那些门阀士族向来唯利是图,料想他们定会迅速垄断此业,进而肆意抬高煤炭售价。
如此行径,到头来,受苦受难的终究还是列国的黎民百姓。”
说到此处,赢子楚眉头微皱,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满是对百姓的怜悯。
“大秦如今国力渐盛,当有长远谋划,待到时机全然成熟之时,不妨再放出一则消息。但凡列国流民奔赴大秦,那么在其入秦后的首个年头,便赐予他们足以使用一年的煤炭用量。
这不仅是对他国百姓的恩泽,更是彰显我大秦之胸怀。
当然,重中之重的是,关于这煤炭本身的价格,务必得做到让大秦上下的所有子民皆能负担得起才行。”
“大王圣明!”众人闻听此言,纷纷拜倒道。
随后,嬴子楚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又与众人稍作寒暄了数句,而后说道:“诸卿今日便暂且退下吧。”
“喏!臣等就此告退。”
众人齐声回应着,而后便井然有序的退出了内殿。
就在嬴子楚刚刚伸手拿起那卷竹简,正欲展开细细审阅之际,门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大王,秦大夫求见。” 内寺上前恭敬的禀报道。
“嗯?不是才离去吗?”
嬴子楚眉头轻皱,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旋即又恢复如常:“宣秦先生进来。
“喏。”
不多时,便见秦臻步履匆匆的又走了进来,拱手作揖道:“大王,臣还尚有一事相求,还望大王应允。”
彼时,赢子楚正全神贯注的审阅眼前的竹简,头都没抬一下,随口应道:“秦先生无需如此多礼,有何事,但讲无妨。”
“启禀大王,臣恳请大王颁布一道诏令。此诏意在令大秦全境捕捉一百头犀牛,而后将它们送至鬼谷学苑。待到这些猎户将犀牛顺利送达学苑之际,臣自会予以他们丰厚酬报,以表谢意,定不让他们白白辛苦。”
早在两个月之前,秦臻就已经对涉英说过自己想要捕捉犀牛的想法。
当这个消息传到猎户们耳中的时候,他们瞬间兴奋起来,毕竟那赏金高达一千钱,何等诱人。
一时间,众多猎户如同被打了鸡血一般,争先恐后的涌入山中,试图捕获那犀牛。
但是事与愿违,时光悄然流逝,一日又一日过去。
这两个月以来,竟然没有一个猎户发现哪怕一头犀牛的踪迹。
“犀牛?”
闻言,赢子楚微微抬起头,眼眸中闪过一抹诧异,目光投向秦臻,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之色。
显然,对于秦臻为何提出要捕捉犀牛之事,赢子楚一时之间还摸不着头脑。
不过,身为秦王的赢子楚,自然有着敏锐的思维和洞察力。
片刻之后,经过短暂而又快速的思考,赢子楚便一下子便领悟到了秦臻此举的意图。
只见赢子楚嘴角微微上扬,然后抬手指了指秦臻,赞道:“秦先生,果非常人,此计甚妙。寡人即刻就让内寺拟定诏书,以成此事。”
“多谢大王应允。”
说到这里的时候,秦臻又想起一件事,连忙开口说道:“大王,臣在此之前曾经向您进献过一套强身健体以及呼吸吐纳之法,不知大王这些时日,每日都按照臣所授之法去修习?”
“寡人自然是有勤加练习的。”
赢子楚微微一笑,放下手中正在研读的竹简,缓缓而言:“不得不说,秦先生所献上的这套功法当真是精妙至极,自从开始修习之后,寡人明显感觉到自己每天都精力充沛,往昔的疲惫之感一扫而空。”
“大王英明。”秦臻躬身,恰到好处的恭维了一句。
然而,秦臻这句略带奉承意味的话语,却引来了赢子楚一阵爽朗的笑声,尽显老秦人的豪迈之气。
只见赢子楚微微眯起眼睛,带着几分调侃和诙谐的语气说道:“哈哈,怎么?莫不是若寡人未好好修习你所传授之功法,便称不上英明了?”
那语气,像是与老友打趣,而非君臣之间的对话,让气氛瞬间轻松了几分。
“那怎么能,大王乃大秦至今最为圣明之君主,此乃天下人所共知。自大王登基以来,大秦国力蒸蒸日上,这圣明之名,实至名归,岂是一套功法修习与否便能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