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魏郡邺城。
曹军在邺城下骂战已久,曹操终于忍不住下令攻城。
夏侯渊率领精锐弓兵,如离弦之箭般迅速推进,直至进入射程之内。城头上的袁军见状,立即弓箭齐发,试图阻挡曹军的攻势。
夏侯渊指挥弓兵还击,掩护着身后的士兵,将井阑缓缓推进。随着井阑被推至距离城墙六十步内时,曹军士兵迅速攀爬而上,开始从高处向城头射箭。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城头上的袁军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他们纷纷寻找掩体,试图躲避这致命的攻击。曹军慢慢地在这场对射中占据上风。
乐进率领另一队士兵,推着云梯和冲城车,在弓箭的掩护下临近城墙。士兵将云梯搭建好,爬了上去,登上城墙,与袁军短兵相接。另一士兵则推着冲城车,猛烈撞击着城门,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双方士兵在城墙上、城下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尽管曹军攻势凶猛,袁军却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始终未能让曹军取得突破。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战况胶着,难分胜负。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军逐渐显露出疲态,曹操只好下令退兵。
期间,曹军几次攻城,仍是未能撼动邺城分毫。而几次击退曹军,也让城内的袁军慢慢恢复士气,从此前大败的阴霾中恢复了过来。
曹操终是死了心,看来想夺下邺城终是太困难了。本来他对攻占邺城也不抱太大的希望,但上次那场大胜,让他有了侥幸心理。现在好了,希望破灭了,侥幸心理也没了。算起来,他兵临邺城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如今看不到任何破城的希望,心中便有了退兵的念头。
他仍有些不甘心,又召集手下。
“诸位,今战事胶着,我军可还有破邺城的希望?”
荀攸上次都建议退兵,此时只能再站出来,重复自己的观点:“我军兵力与袁绍相当,想攻破邺城,几无可能,我以为还是撤兵,以后再另寻良机。”
董昭气恼陈炎连邯郸都打不下,发了顿牢骚:“今我军攻不下邺城,皆因陈炎故意怠倦,当初说好全力夹击邺城,他却只出个三四千兵力,连邯郸都拿不下,真是可恨。”
董昭对陈炎的心情极为矛盾,一方面明明知道陈炎不给力,攻邺城希望渺茫,一方面又心存侥幸,觉得只要陈炎出兵了,攻邺城就有希望。
毛玠也长叹口气:“司空,如今邺城坚固,以我军现在的兵力,想拿下邺城,已是不可能了,还请司空尽快撤兵了吧!”
曹操仍是拿不定主意,来回踱步:“唉,日后袁绍必对我防范有加,只怕很难再有机会。”
“报……”一个士兵跑进来,显然有重要消息。
“有什么事?”
“陈留己吾张绣将军派人送来消息。”张绣降了曹操之后,奉命镇守陈留己吾城。
“张绣?有什么消息?”曹操感到疑惑,张绣能有什么消息,要传到前线来。
“半个月前,张将军发现一支约一两百人的军队南下,就想率军拦截,但对方进军神速,很快就穿过己吾,往南而去,那军队旗帜挂了左将军的旗帜,可能是刘备。”
“什么?是刘备?”曹操大惊:“刘备不是在邺城吗?”他一直以为刘备在邺城,此时才得知刘备跑了,心中难免大惊。
“这……小的不知。”
荀攸突然想了起来:“司空可曾记得半个多月前,邺城东门有支四五百人的军队出来,不挂旗帜,又悄然而出,斥候虽探到,却不知其身份,可能就是刘备。沿途想必遭到拦截,故只剩下一两百人。”
“那刘备率军南下,意欲何为?”
“我一时不知……”荀攸乃智者,一下子就想了起来:“不好,莫非袁绍让他去汝南,收拢刘辟和龚都的黄巾贼。”
曹操一听,气得打翻了桌上的东西。如果只是刘备去了,他倒也不担心,可他也派关羽去了汝南,这不是特意让人家兄弟去汝南会合吗?也难怪他生气。他当初找借口调关羽去汝南时的那副得意劲,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
荀攸也知道曹操气什么,就安慰了一句:“关羽此人,颇讲信义,就算得知刘备在汝南,亦不会先与刘备汇合。他受司空大恩,会先率军回许都,把军队还给司空,向司空拜别,再带走刘备家眷。”
曹操一想也对,刘备的家眷还在许都,关羽还不会就这么跑了。只是,如今他再也没有心情攻打邺城了。
“传令下去,明日退兵回邺城。”
对于退兵一事,他一直犹豫不决,却没想到一个消息传来,终于让他做出退兵的决定。当然,他退兵不仅仅是害怕关羽跑了,而是刘备到了汝南,势必掀起一番腥风血雨,危及到许都,他不得不防。看来,他得亲自率军,去平定汝南之乱。
次日,曹军陆陆续续往南撤退。到了傍晚之时,袁绍才得到消息,曹军已尽数撤退。
此刻,袁绍感慨万千,邺城安全了,这场战事也终于暂告一段落。邺城被攻数月,虽说敌军不能破城,但给邺城带来的影响仍是很大。
曹操撤兵几天后,驻军兖州东郡东阿的程昱很快就将大军撤回黄河南的鄄城。只是,于禁所率兵力,仍驻军在濮阳,以观北方动静。另外,曹操另派一人刘延担任东郡太守,率一千兵力,进驻东郡东武阳。
程昱撤军之后,成廉也将军队从漯阴撤回了济南东平陵。
当然,陈炎也不再攻打邯郸,立即率军撤退回信都城。
这场大战从一月陈炎率先开打,到各方撤兵,前后历经七个多月。三方也是各有收益或损失。
最惨的肯定是袁绍。出兵前,他手里的军队含清河、安平和河间三郡驻军,将近七万兵力,如今只剩下不足四万,兵力损失近半,还丢了冀州北部共五个郡国,可谓是损失惨重,真是一场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