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大将军杨茁一进南京,就被安排在刘义康的府邸里。
本来所有的封疆大吏在南京都应该有府邸的,因为怕他们造反,所以朝廷会出钱给他们按照品级修建府邸,把亲属放进去作为人质,但是偏偏杨小瓜是个例外,本身他年纪轻,崛起的又快,根本来不及给他修房子就又升官了,再加上他一直没有结婚,根本没有家眷,然后朝廷内部变动一个接一个,皇帝换了好几茬,自然就把他的事情耽误了,等刘骏坐稳了位置,一时半会儿也不好对这个有功之臣提要求,就又给撂下了,就这样闹了好几回都没建成。现在,只好安排在倒了霉的刘义康的府邸里暂住,虽然从规制上,王府比刺史大得多,但是他不吉利呀,这一住进去,京城的禁军就以保护为理由在周围驻扎了万人,这一下子,但凡不瞎的人就都知道皇帝的意思了,这是要把对方往死里整呀。
于是乎,还没等颜师伯安排,就有那聪明的臣子纷纷上奏折弹劾镇北将军杨茁,短短的几天,皇帝的御书房里就积累了几箱子弹劾奏章,弹劾杨茁大大小小的罪名数百,什么从小偷看男人洗澡啦,踢绝户坟,刨寡妇门啦,简直是令人发指,万死莫辞其咎,就算是历史上所有的恶人,从夏桀到商纣,从尤浑到费仲,从王莽到十常侍,从秦桧到汪精卫,所有历史上的奸恶加在一起也不足杨某人的万一,果然是罄竹难书,天下有识之士纷纷口诛笔伐,要求把杨某人贬为庶民,再凌迟一万次,于是皇帝大哭流涕,罢朝三日,这才勉为其难的决定,把杨茁贬去所有职衔打入天牢待审,命颜师伯和颜峻主持审讯工作,命王玄谟为冀州刺史,立刻去接管冀州的防务。
抓捕杨茁的行动并没有遭到任何反抗,就这样杨茁就被打入了天牢,当然,所有的卫兵和丫鬟什么的都给一起抓了进去,整个行动极为顺利,顺利得刘骏都怀疑是不是有什么不对了,他深知自己这位杨家哥哥可不是善茬,这么顺当就处置是不可能的,对方必有后招。出于安全考虑,虽然打入天牢,他也没有真的当作犯人对待,除了换一个居住环境外,并没有戴上手铐脚镣之类的,也没有控制对方的食水,这也是应有之义,古代刑不上大夫,所以给士人上刑是会被天下人唾弃的,可以抓可以杀不可以侮辱,这就是规则。皇帝也不能随便违背。
实际上,皇帝刘骏并没有沾沾自喜,相反的他在等待对方的反击,太过顺利的行动并不会叫他欢欣鼓舞,反而提心吊胆。
终于,在刘骏的“期盼”下,第一桶冷水迎头浇了下来,尚书令范晔宣布对朝政有不同意见,辞官告老,皇帝百般挽留无效,只好叫范晔全家离开南京,直奔荆州而去。紧接着边疆上的多名督抚纷纷上表替杨茁鸣冤,要求皇帝严惩诬陷杨大将军的人,恢复杨大将军的职衔,亲君子远小人。这几句话就让皇帝很不爽了,第一,称呼杨小瓜杨大将军,这就是不承认朝廷的所有相关处理意见,仍然承认杨小瓜的身份,第二,并不是要求朝廷彻查案件,而是直接否定所有指控,把这些归于诬陷,意思很明白,不需要你审判调查,你怎么说我们也不承认,第三,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出师表里的话,直接把皇帝归于阿斗的级别,还直接指责所有对付杨茁的人就是小人就是奸佞,这打击不可谓不大。
刘骏暴跳如雷,就想着把这些人统统抓起来治罪,可是一看这些奏章的署名,皇帝也是倒吸了一口气,想不到反对的声音这么大了。这些反对的人包括,梁州刺史征北大将军薛安都,益州刺史杨勇,西路军大都督范晏,洛州刺史老将军垣护之、豫州刺史裴方明、相州刺史沈明、交州刺史马锺,青州刺史杨荟等人,每个人都是手握兵权的悍将,还有些人虽然没有这么激进,也是表示了不同意见,包括朝中的重臣何尚之等人,这其中还有些人虽然和杨家并无牵连,但是作为世家同气连枝,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还有谢家等等一大堆一流世家也通过各种渠道表示了不满,甚至在有心人的操作下变成了出身寒族的刘裕家族联合颜家、沈家、柳家这些寒门与老牌士族的对立,毕竟杨小瓜是弘农杨氏,老师是谢家掌门谢灵运,老妈是琅琊王氏,又和崔家勾连,这样两崔两王一个谢等等都不得不出来站队,朝野之间的对立情绪越发的激烈起来,这一切都是刘骏从没想过的,也不愿意看到的,他并没有想过处理一个边疆武将竟然比处理皇族的亲叔叔亲弟弟还要难,其实这也很正常,五姓七家对于皇族内斗并不关心,但是你现在无缘无故对付一个掌权的世家子弟那就犯了众怒,别说我们没有犯罪是功臣,就算犯罪也不能这么搞呀,明显是寒门的奸邪捣乱呢,这一争吵,就把皇帝也是寒门这件事扯了进去,自然是天下大乱。
此时的刘骏骑虎难下,但是欲罢不能,必须咬牙坚持下去,趁着还没有酿成大的风暴快刀斩乱麻处理掉杨小瓜。可是就在这时候,又有人跳出来添乱了,北魏的皇帝拓跋晃宣布,应刘骏的邀请,协助刘宋王朝平定叛乱,出大军三十万,自幽州出发,要踏平冀州,收复失地,这下子就更热闹了,纷纷有世家跳出来指责刘骏卖国求荣里通外国背叛祖宗,看上去稳如泰山的刘骏政权一夜之间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王玄谟本来是要取得冀州军权的,刚走到兖州就听说东北巡幸的拓跋晃三十万大军出兵的事情,立刻就停住不动了,他可不想当替罪羊,就算勉强拿到冀州的军权,那时候也是士气低落兵无战心,恐怕全冀州上上下下都会和他作对,现在就算他顺利拿下也打不过拓跋晃的三十万大军,何况这种情况,那不就是找死吗,他又不傻,自然会原地观望。
放下焦头烂额的刘骏不提,单说在东北装了几年孙子的拓跋晃,在北平的大营里是哈哈大笑,他对着文武群臣说道,“刘骏小儿真的是太愚蠢了,我都不敢招惹杨家哥哥,他偏偏去自毁长城玩,真的是权势迷了眼呀。不过也谢谢他,正好给我们一个夺回失地的机会,冀州太重要了,杨家哥哥在,我可不敢去捋虎须,现在好啦,天赐良机,冀州群龙无首,正好我来取之。”
各位臣下纷纷大拍马屁,把拓跋晃说的英武睿智天下无双,说的拓跋晃是大乐不已,捋着自己已经老长的胡子顾盼自雄,得意非常,多年韬晦,现在胜利就在眼前,不由得他不高兴,就传令下去,三十万大军,以自己的十万禁军为中军,各位藩王带着十万部族军队为后队,当地的契丹、靺鞨等等异族的十万混编部队为前锋,浩浩荡荡直奔冀州。三十万人很多的,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扯地连天,三十万大军一开拔,蔓延队伍几十里长,拓跋晃一看这不行呀,等到和敌人开战了,自己都不一定出发,于是又紧急改变策略,把三十万大军分成三路,一路穆伏干带着勋贵联军走范阳高阳攻打武邑,第二路拓跋晃自己走渔阳章武攻打渤海郡,还有一路顺着定州巨鹿攻打常乐郡(冀州)是一路偏师,由前些年被放回去的尉迟无双带着。其中拓跋晃的实力自然是最雄厚的,有二十万人,穆伏干和尉迟无双各有五万人,起一个骚扰策应的作用。这三十万人一分开,速度就快了,一个个不要命的向前,既然他们畏惧的杨茁不在,自然是抓紧时间抢财宝抢女人了,谁慢了谁就赶不上了。
在冀州的大将军府里,拓跋嫣然坐在帅案的侧面。一脸轻松的看着杨家的将领们,她的背后是一张猛虎下山图,手中的大印和虎符告诉大家,现在她是冀州主将。拓跋嫣然多年来一直是冀州的谋主,所以虽然在幕后,但是在亲信将领中威望并不低,看到她坐在那里,众将都寂静无声的看着她,等她下令。
“拓跋晃三十万大军来势汹汹要一口吃掉我们,这个小家伙多年来一直韬晦,蹲在东北装孙子,现在我师兄去南京巡幸了一圈,他就坐不住了,非要出来捡便宜,唉,真的是自作孽不可活,自以为翅膀硬了就来送人头,我们要是不收下这份大礼,可是对不起师兄多年的谋划呢。”拓跋嫣然此言一出,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来,拓跋晃和拓跋嫣然是族亲,只是拓跋嫣然成名很早,从小就参与谋划,帮助姐姐拓跋蓉在东北地区纵横驰骋,那也是威震一方的人物,而北魏皇帝拓跋晃那时候还在开蒙呢,不由得心头一松,对呀,大将军不在这里,夫人那也是一样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怕个锤子。尤其是拓跋嫣然用了巡幸这个词,那可是皇帝专用词汇,这个词就等于给众将一个目标一个希望,告诉大家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大将军,这样大家更方便团结一致追求更高的目标,对士气的激励那也是无法描述的。于是大家就不再把即将到来的战斗当回事儿了,只是把拓跋晃当成来送人头刷经验值的小怪兽了。
“拓跋晃兵分三路来势汹汹,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不会打仗。做后勤做统筹他的能力很强,可以说知人善任,是一个很好的王佐之才,当个丞相挺适合的,这次亲自率领大军,那就是勉为其难了。”拓跋嫣然对这位族弟还是很了解的,现在侃侃说来,众人也是心悦诚服,她顿了顿,带着大家来到沙盘室,用一根教鞭指点着里边的山川河流说道,“大家看,他三路大军分兵,看上去似乎来势汹汹,但是我们都知道,由于道路原因,这些人的速度有快有慢不会同时到来,就给了我们一口一口吃掉的机会。现在定州这一路肯定是第一个接敌的,尉迟无双好大喜功,本人没什么本事,人马最少,还急于雪耻,送上来的肥肉,我们不得不吃,杨敢将军,你带着两万骑兵迎头赶上,争取在野战中消灭尉迟无双,然后回师高阳,等着和杨荟将军合兵消灭穆伏干的人马,至于说拓跋晃这个傻孩子,我和姐姐会去渤海,给他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众人看她指挥若定就不再紧张,按照命令各自去执行了。
先说杨敢,作为骑兵统领出身,定州又本来就是他的地盘,自然行动快捷,只需要一个命令,大队人马就快速向着边境集结,等他飞马到达中山的时候,敌人还没有过涞源,于是杨敢兵锋前置,直逼涞源,涞源一线是万里长城的所在,谁先占据谁就立于不败之地。杨敢知道自己的动作虽快,但是仍然没把握比那个急于洗脱被杨家俘虏的耻辱的尉迟无双的更快,于是派出杨家新一代将领中最擅长守御的黄泉带着两千龙骑兵一人三马抢占涞源一线的长城。
所谓龙骑兵是拿破仑发明的,其实就是骑马的步兵,对他们来说战马就是个交通工具,骑射啥的他们不说一窍不通反正肯定比不上游牧民族,他们的特长就是攻城或者守城,而黄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对北魏的战斗中,以一当十,几乎所有的北魏勋贵都在黄泉面前铩羽而归。黄泉拿出极限速度一天跑了两百里,终于抢在尉迟无双前边占据了涞源的长城,长城本身就是最好的防御阵地,所以倒是省下了建筑防御工事的麻烦,虽然被游牧民族损坏后荒废多年,修复起来也简单很多,黄泉背靠大后方,所以不用担心物资问题,实际上他上了长城,后面的物资就会源源不断的运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他有信心和那个尉迟无双好好玩一阵子。
尉迟无双动作很快,可以说日夜兼程,五万人马就跟被狗撵着一样三天跑了七百里,但是仍然晚了黄泉半天,这也正常,五万人永远没有两千人运动快,光是坛坛罐罐就一大堆,不像这些龙骑兵,带上干粮和武器就出发了,完全不考虑后勤。
看到长城上已经插上了刘宋的旗帜,尉迟无双的斥候立刻回马去向主帅报告,尉迟无双因为急于报复,自己亲自作为先锋大将,所以倒是省了很多时间,他得到报告立刻飞马亲自到山下观看敌情,只见远处旗幡招展,虽然锣鼓喧天,但是看不到一个人,只见到处是旗帜,也不知道有多少敌兵,要是完全看旗帜,至少有上万人,尉迟无双也是倒吸一口冷气。他这个人好谋而无断,虽然咋咋呼呼的,但是并不是真的蛮勇,反而自诩智将,所以一看这旗帜就愣了,前车之鉴,他可是做过俘虏的人,虽然说的很那啥,其实内心是有阴影的,可不想着再做一次杨家的俘虏,于是思虑再三,命令部队山下扎营,休息一下,养好精神再进攻,毕竟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他三天跑了那么远,跑路可以,遇到强敌就不行了,必须缓下来稳扎稳打了。
尉迟无双在那里安排扎营盘,修栅栏,打水煮饭铡草喂马,一通折腾,黄泉居高临下,把尉迟无双的行动看了个一清二楚,烽火台的修筑特别科学,不需要专门去找了望点,只要在烽火台上,四周的情况尽收眼底,十分的方便,黄泉看了看对方的行动,心里就有了底了,对方不过是个庸才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想从自己手里夺下长城关隘,那还差很多。不过嘛,黄泉眼珠转了转,远来是客,不好好招待一番,那就显得没礼貌了,于是也叫来手下人,吩咐几句,士兵们也去准备了。
到了半夜里,忽然就听到山崩地裂的响声,然后就是火花飞舞,尉迟无双的大营里就乱成了一锅粥。营地四周到处是锣鼓声,呐喊声,营地里边的士兵一下子就惊醒了,尉迟无双根本闹不清发生了什么就一骨碌身跳了起来,幸好他为了防止袭营穿着盔甲睡的,直接拿着武器冲出帐篷,就看到眼前全是火光,士兵来回乱跑,人影憧憧,甚至还有很多地方传来了弓弦声,惨叫声和兵器碰撞声,还有战马的嘶鸣声,这是要营啸了。
古代打仗,士兵大多因为营养不良而患有夜盲症,半夜起来通常会分不清东西南北,一旦遇到过度疲劳或者士气低落的时候,很容易导致半夜神经错乱,甚至会发生梦游杀人这种事情,一旦开始自相残杀就会象传染病一样席卷全营,人人自危,不管清醒的还是不清醒的,只要有人靠近自己就会挥刀砍杀,自相残杀形成营啸,一旦发生营啸,那么会导致大量死伤,士气也无法挽救,甚至因此全军哗变也是常有的事情。
而这一次,尉迟无双为了全速前进,三天七百里,那是古代的精锐都很难达到的水平,就算是曹操的虎豹骑这么干了之后也差一点崩溃,要不然赵子龙凭啥杀个七进七出,其实就是虎豹骑已经累趴了。尉迟无双的部队本身就是二流的守备部队,他是一个被俘虏的败军之将,能不被问罪就已经法外开恩了,谁会瞎了眼把精锐交给他使用,所以二流部队完成超一流部队的任务,那体能上情绪上都不具备,已经不是赶鸭子上架了,分明是让兔子去和大灰狼肉搏,前几天一直在跑路还看不出来,现在一停下来,军队的各种负面就累积到了临界点,然后,黄泉只是派人用火箭和锣鼓还有一些口技大师在敌军睡到最深入的时候搞了这么一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