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泰的心里看来,父皇之所以还继续愿意让李承乾担任太子,是因为现在朝廷正在酝酿着大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父皇贸然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废掉,朝野定然会震动。
特别是担任着副大统帅的王剪,他肯定会更大受影响,从而影响大战的筹备工作。
等大唐的大战结束以后,四海安定百姓安居乐业,那时候父皇才会考虑更换储君的事。
毕竟如果父皇让瘸子当太久的储君,这有损他们皇家的脸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李世民也让内侍把乐师和舞姬撤了下去。
他深邃的目光在文武百官的脸上划过,最后停留在王剪的身上,接着朗声宣布道。
“诸位爱卿,经过朕和皇后的一番商议,决定于贞观八年十月十五日,将爱女丽质下嫁给王剪!”
“到时候婚宴就在太极殿内举行,诸位爱卿都要过来喝一杯喜酒!”
什么!
在太极殿内举行王剪和长乐公主的婚宴?
陛下究竟是对长乐公主太宠爱,还是对王剪这个臣子太恩宠!
当前公主下嫁给臣子的婚宴,没有一个是在皇宫内摆宴,而且陛下也不会让朝臣都去参与。
没想到陛下不仅把长乐公主下嫁给王剪,还特地在太极殿内摆宴,这种皇恩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有。
王剪率先站起来应道:“臣谢陛下隆恩!”
而其余喝的脸色微红的文武大臣,也纷纷撑着案几站起来应道。
“臣遵命!”
不管这场婚宴在太极殿内进行,还是在韩国公府举行,他们这帮臣子都会过去喝一杯喜酒。
毕竟能够跟王剪交好,比他们立下一个小功劳还要有用数倍。
要知道王剪最喜欢举荐和提拔身边的人,不管是屯田司的人现在飞黄腾达,还是马家庄的人身负要职。
这帮原本只是普通蝼蚁的人,就在王剪的一手提拔之下,其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加上王剪睚眦必报的性格,他铲除异己毫不手软,甚至还不怕得罪顶级门阀世家的人。
即便他们不能和王剪交好,也一定不能和他交恶。
李世民看着神采俊逸的王剪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充满兴趣地微笑道。
“王爱卿,凡有重大宴席,都会有美酒和好诗作伴!”
“今日这场宴席乃是庆祝太子加元服,你这个太子少师可得作诗一首才行啊!”
平时在宴席进行的差不多时,虞世南、颜师古和孔颖达等大儒,都会向怂恿王剪来作诗。
没想到今日竟然是李世民这个皇帝忍不住,想让王剪再度赋诗一首。
对于李世民的这个提议,魏征、虞世南、颜师古和孔颖达等人纷纷附和道。
“陛下所言极是!”
“此情此景,王中书令理应赋诗一首才对!”
“元正当天,王中书令连作四首诗的壮举,还历历在目啊!”
“那四首诗一首比一首好,下官现在拜读,依旧感觉到心情澎湃!”
“王中书令今日新晋太子少师,应当作诗一首来庆祝一番才是!”
“...”
王剪听到这帮大臣怂恿的话后,他的脸上顿时露出无语的表情。
他晋升为太子少师,还要他来作诗庆祝?
还有没有天理了!
就在王剪愣住数息后,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一抹微笑,他接着朗声说道。
“王爱卿,如果你这次作的诗还令朕和文武百官满意,朕给丽质筹备嫁妆翻倍!”
因为李丽质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垢的掌上明珠,他们夫妻二人在准备李丽质的嫁妆时,就比其他公主出嫁多数倍。
李世民担心魏征那帮谏臣会反对,说他给丽质准备的嫁妆会严重逾越制度。
所以趁此机会当做奖赏多给点嫁妆,其他人也没什么话说。
王剪对李世民准备的嫁妆没什么概念,还以为只有数千贯或者上万贯,于是他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可李世民钦点他来作诗,这个面子可不能不给。
于是王剪当即站起来,并且十分自信地朗声说道。
“那臣就谢过陛下赏赐!”
接着他开始闭目思索起来,看看把哪一首诗搬过来装逼。
而李世民和一众文武大臣看到王剪如此自信,他们的脸上顿时露出期待的神色。
没过多久,王剪猛地睁开眼睛说道。
“有了!”
众人看到王剪这么快就想到一首诗,他们并没有丝毫的惊讶,毕竟作诗对王剪来说,没有丝毫的瓶颈。
而这一次思索数十息的时间,已经算是比较久了。
王剪的目光先是看了一眼李承乾,随后大声说道。
“臣做的这首诗,就叫《行路难》吧!”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李白的大作之一《行路难》被王剪念出来时,李世民、李承乾和一众文臣,他们纷纷闭着眼认真地品鉴这首诗。
特别是走路跛脚的李承乾,他的心里更是卷起了惊涛骇浪。
李承乾举在半空中的酒樽停住了,他怔怔地低声呢喃道。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现在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之中,虽然父皇对他的宠爱不变,可他的这条瘸腿终究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谁也保不准父皇在二三十年后会不会变心,认为他有损皇家威仪,最后把他这个太子给撤掉?
所以他未来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注定充满无数的曲折和险路。
但是李承乾相信只要他保持初心,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终究会有见到光明的那一天!
李世民品鉴一番后,他也拍着手掌大声喊道。
“好诗!”
“王爱卿的这首诗又是传世名诗啊!”
随着李世民的话语落下,虞世南、褚亮和孔颖达等人纷纷夸赞起来。
他们作为饱读诗书的大儒,他们不仅夸赞这首诗好,还把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分析出来。
就连抄了李白诗篇的王剪,他也被这帮大臣的话给震惊到。
“能够青史留名的人,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啊!”
如果是他初听这首诗,在没有看到注释之前,肯定没有他们分析的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