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府与安平镇相距两百四十里。
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朱国弼下令大军加速行军。
刘孔昭反对:“不行,我军有大量辎重,无法快速行军。”
朱国弼坚持道:“那就轻装简从。”
刘孔昭撇着嘴:“把辎重全都扔了?”
“肯定不能扔啊!我的意思是把辎重放到后面,到时候咱们的主力先行一步,辎重在后面慢慢跟随。”
不说这句话还好,说完之后刘孔昭反对的声音更大了:“那更不行,李定国最擅长绕后攻击。辽东大凌河之战的时候,他绕后数百里兵临沈阳城下。不但打乱了建奴的计划,还阵斩了对方多员大将。”
“如果把辎重放到后面岂不是给了李定国机会?”
经过刘孔昭的提醒,朱国弼也意识到这样做非常不妥。
可是带着辎重又无法快速行军,继续拖下去平辽大军主力就到了。
这是在平辽军主力抵达前,他遇到的第一个能击败李定国的机会。
不能轻易放弃。
两人经过商议后决定把辎重放到船上,由水师负责押运。
李定国没有水师,就算绕后也无法进攻水面上的船只。
一番安排后,“勤王军”启程出发。
步兵骑兵轻装简从,用最快的速度杀向安平镇。
......
九月初四下午。
安平镇守军在李定国抵达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他们兵分两路。
一部分人回到城中,准备守城事宜。
另一部分人来到城外驱赶商人。
当时的安平镇有小苏杭之称,城外聚集了大量的商人和物资。
他们驱赶商人的目的是不让物资落到李定国手中。
安平镇码头附近的街道上,士兵们大喊:“贼军将至,所有人带着物资马上离开。”
一个刚到这里的商人问旁边的人:“这位老兄,他们口中的贼军是谁?”
那人压低声音回答:“是指听从京师朝廷调遣的军队。”
“明明是官军,为何称他们为贼人?”
“因为朝中有乱臣贼子,听他们命令的人也就成了贼军。”
“哦,原来如此。”
不等他们把话说完,一个士兵走到他们面前质问:“说什么呢?让你们走还不走?”
“军爷息怒,我们正琢磨往哪走呢。”
士兵冷着脸:“当然是往南边走了。往北面跑视为资助贼军,一经发现斩首示众,货物充公。”
“是是是,我们这就离开。”
在士兵们的驱赶下,商人们纷纷安排人手,将货物重新搬运上船。
整个码头顿时乱作一团。
有些商船很快便收拾妥当,在纤夫的拉拽下打算离开。
有人商船刚刚抵达,打算停靠在码头附近。
不多时,水面上乱成了一锅粥。
士兵们一直驱赶到天黑,也没有将所有商船驱离。
转天一早,他们继续出城驱赶商人。
刚出城不久探马便送来消息:贼军已在二十里外。
城外的士兵立刻返回城中,严阵以待。
九月初五上午,李定国率兵抵达安平镇。
他并未攻城,而是来到了城外的码头附近。
此时水面上还有很多商船。
李定国大致看了看,发现水面宽的地方有二十多丈,窄的地方只有十余丈。
水面上的船只都在鸟铳和弓箭的射程之内。
随着他一声令下,明军在河岸旁列阵。
在他们士兵们的威胁下,商船被迫靠岸。
等了一个时辰,朱慈炯和李宪忠也赶到岸边。
朱慈炯有些疑惑:“你这是打算渡河吗?”
李定国回答:“对。”
“去哪里?干什么?”
“嘿嘿!”李定国笑着拿出地图,指着上面的一个地名说道:“咱们此番深入必然会引来叛军主力。我打算将叛军主力引到这里,与之决战。”
朱慈炯看清地名后轻轻念了出来:“梁山集...”
李定国点头:“对。”
朱慈炯摇头:“不妥吧?我听闻那里水路纵横交错,咱们一没有水师,二没有船只,如何打赢叛军?”
李定国指着梁山集旁边的一个地方说道:“殿下放心,这里都是树,没有水。”
“这是什么地方?”
“当地人称之为榆园。”
“哦!”朱慈炯恍然大悟:“入辽之前你和王夫之一起平定了榆园叛乱,原来是这里呀。”
李定国点头:“没错,就是这里。”
提到榆园军,李定国想起了榆园军首领梁敏和范次吾。
他们战死在辽东,尸首也埋在了辽东。
他早就想看望梁敏和范次吾的家人,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现在重返榆园,这个想法愈发强烈起来。
李宪忠在旁边询问:“粮草怎么办?咱们此次出兵只带了七天的口粮,三天后叛军主力如果没有追来,咱们只能就地筹粮,或者直接退兵。”
李定国淡定摇头,慢慢解释道:“放心,这都不是问题。榆园军归顺朝廷后被派往辽东,活下来的都升了官,发了财,战死的也都拿到了大量抚恤银。”
“当地百姓认可朝廷,只要殿下一声令下,百姓会主动给咱们提供粮草。”
朱慈炯和李宪忠认真琢磨之后,同意了李定国的想法。
他们率兵渡过北清河,在南岸扎营等待消息。
一天半后。
锦衣卫送来消息:朱国弼已经从济南府撤军,正率领主力杀向安平镇。
李定国和朱慈炯先行一步,去往榆园。
李宪忠打着李定国的旗号等了半天。
确定被朱国弼的探马发现后也起身南下。
四十里外,朱国弼率领大军在在东阿县城外扎营。
不等他坐下休息,探马便冲了进来:“报!李定国并未攻打安平镇,而是率兵继续南下了。”
“什么?”旁边的刘孔昭被吓得从凳子上弹了起来:“继续南下?去哪儿了?”
“具体去哪儿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沿着运河南下了。”
“坏了坏了!”刘孔昭使劲拍大腿:“李定国习惯绕后,肯定是奔着南京去了。那里兵力空虚,很可能会被李定国钻空子。”
朱国弼有些不屑:“钻什么孔子?李定国只有数千不擅攻城的骑兵,南京城坚炮利,他如何钻空子?”
刘孔昭反驳:“你敢保证南京城没有京师的细作?只要打开其中一扇城门,城墙再高,火炮再利也是枉然!”
朱国弼黑着脸问:“那怎么办?”
刘孔昭走到门口,回过头:“还能怎么办,赶快派兵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