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就是上政治课,郑鸿逵淳淳教导,讲述官场里的迎来送往,看的出郑鸿逵是深谙此道,对大明朝也算上忠心。
被郑鸿逵教诲了一阵官场规矩后,夫人刘氏听着插不上话,本身也不喜欢官场上的风气,好不容易等郑鸿逵说完,略显生气的说道:
“老爷!你也说够了吧!我还有事儿要说呢!”
郑鸿逵看了一下夫人,语气不善的说道:
“你呀!完了,说吧!”
“兴华,我听送亲的人说,大婚时新宅的正厅旁,树立起一块一尺见方的镜子,还是西夷人制造的玻璃镜,把人照的特别清亮,可有此事?”
刘氏也不是没有见过玻璃镜,只不过原来见到的都很小,最大的也就四寸左右,这时代没有浮法制造玻璃方法,所以就制作不出大面积的,就算强行制造大的,也是凹凸不平,人像在玻璃里面会变形不堪使用,听人说新宅那里立有一尺见方的玻璃镜,所以刘氏特别稀奇。听到二婶询问,郑海霞兴奋的回答道:
“二婶,是有一个大镜子!照起像来很清晰!”
听到郑海霞肯定的回答,刘氏接着问道:
“在哪里购买的?这西夷人的本事还真是大!”
听刘氏夸西夷人的本事大,郑海霞咯咯地笑出声来,自豪的跟刘氏说道:
“西夷人?二婶!您也太高看西夷人了,他们哪能做出这么大,又这么清晰的玻璃镜子来!这是咱们大明的人制作的!”
郑海霞一通的否认,让刘氏感到惊奇,通常这物件都是西夷人制造的,漂洋过海的运到大明来,价格昂贵且数量少。如今听到郑海霞说是明人自己制造的,她和郑鸿逵突然间都有了巨大的兴趣。
“霞儿,你说的是真的?哪里的工匠?杭州还是苏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一带的苏杭,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金银饰品等,更是上乘之作,刘氏想当然这巨大玻璃镜,应该是苏杭一带的能工巧匠之作,故此一问。
郑海霞听了后,傲气的笑着摇头道:
“二婶你猜错了!”
出乎刘氏的意料,看着郑海霞的神情,郑鸿逵和夫人刘氏更加有了兴趣,刘氏追问道:
“哦!那是哪里的人,能有这般本事?”
刘氏在这个时代就有崇洋媚外的思想,陈修远心里面不是滋味,大明物华天宝礼仪之邦,说实话现在思想都被禁锢了,造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而且还都是读死书死读书,以至于格物之学落后西洋,哪能造出这些个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就连行军打仗用的千里镜,都得从西夷人手里购买。
原本小块儿镜子就是海贸而来,这么大的玻璃镜,想当然也会认为是西洋货。
郑海霞骄傲的说道:
“二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玻璃镜就是兴华领着人制作的,今天还给二婶您带来了一面!”
说完,郑海霞招呼陆猛进来。陆猛一直在大厅外候着,双手捧着一个长匣子,他可是知道匣子里面是何物,玻璃镜易碎,所以他一直小心翼翼的,拿着匣子在厅外,等着陈修远的吩咐。
听到郑海霞,新晋的少爷夫人招呼自己,连忙应了一声,步伐稳健的进了屋,只见陆猛双手托举盖着丝绸布料的木匣,准备下跪给郑鸿逵和夫人刘氏行礼。刘氏对于玻璃镜急于观看,怕陆猛下跪时玻璃镜出意外,急忙对着陆猛说道:
“不必行礼了!小心打开,让我瞧瞧这玻璃镜!”
陆猛左右看看,陈修远更是轻点了一下头,陆猛已经弯曲了一下的腿,又重新绷直了。陆猛轻轻地把绸布扯下来,一块一尺见方的清晰玻璃镜,出现在眼前,刘氏更是起身,海霞急忙相陪,二人是近距离观看。
玻璃镜非常清晰明亮,镜面又平整,和看的实物一样,刘氏在镜子里面看到了一个完整的自己,是惊叹不已,和郑海霞小声的讨论着什么。
“咳咳咳!”
太师椅子上,端坐着的郑鸿逵看着这情景,不由地生气起来,埋怨刘氏没见过世面,更没有礼数,使劲的咳嗽起来,好让她俩收敛一些。
刘氏听见郑鸿逵的声音后,又恢复了主妇的端坐,吩咐陆猛将玻璃镜放在桌子,自己又回到椅子入座。
“二婶,兴华说,这玻璃镜制作不易,等日后能大量制作后,兴华想把这玻璃镜跟香皂一样,卖到大明各地去,当然也想贩卖到海外。”
香皂生意已经够陈修远发财致富了,没想到这小子又搞出来了玻璃镜,这是稀罕物件,郑鸿逵知道,这么大这么清晰透亮的镜子,就算是皇宫里面也不会有。
他能想象到,如果此物到了市面上,将会是一个多么紧俏的商品,不用到海外,就是光大明就能让自己的这个女婿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如果能贩运到海外,必定会赚更多,但大明的海贸基本都在自己家手里,尤其是对日本的海贸,就是西夷人也别想分一杯羹,思虑一下,郑鸿逵说道:
“霞儿,你是知道的,这大海上浪大风高,加上还有西夷人的商船横行,别看着他们打着商船的名头,其实都是亦商亦盗,看到比自己势力小的就是抢劫吞没,还是先把大明内部的生意做好吧!
对了,兴华!生意可以做,但毕竟只是支脉,巩固海防,为朝廷分忧解难,才是你需要尽心尽力做的!”
“侄婿记下了!”
回过门后,郑鸿逵和夫人刘氏前往镇江府,陈忠等也先回了舟山岛,只有陆毅和警卫队员留下来,陈修远和郑海霞在新宅住了十几天后,就回了舟山岛。
赵玉平来杭州时,和郑鸿逵一样,走的是陆路,事前也不知道自己要到舟山岛去。郑海霞不亏是郑鸿逵夫妇俩的心头肉,为了郑海霞那是绞尽了脑汁。
郑鸿逵和郑芝龙商量道:杭州富饶繁华,丝绸产量最大,而且陈修远还有香皂作坊,如果把香皂销往海外,肯定都是利润巨大的生意,肯定有不少人要惦记,杭州没有咱们的人在,这次正好派些人到舟山岛,既照顾到海霞的安全,又在杭州附近安插了自己的人马,还有就是郑家的令旗,也能在舟山群岛信誉更好。诸多利好让郑芝龙欣然接受了建议。
陈修远回到舟山岛几天后,赵玉平就带着一支小船队,共六百多人来到舟山岛 ,这支船队,三艘福船和五艘鸟船、哨船。
经过床第间询问,陈修远才知道。赵玉平是原来是郑芝虎的手下,从郑海霞记事起,跟着海霞父亲出生入死十几年情同兄弟,也是从小看着郑海霞长大的。
陈修远大摆筵席,高规格接待了赵玉平一行人,然后将人员安排了最新的宿舍,而赵玉平则安排在棱堡内住下。
都是江湖上的人,没有几日都便熟识了,随着赵玉平对舟山岛的了解,也隐约知道了陈家在岛上的实力,陈修远竟然拥有几千人的保安队,以及其他的诸多作坊,尤其是香皂作坊是现在陈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香皂生意。
自己还真是佩服了这个年轻人,也算是这浙江沿海的一股较大的势力了。还有官身,不过看他的部下没有寻常官兵的风气,听说在山东时,还跟入关抢劫时建奴鞑子打了一次,竟然不落下风。
女真人是最能打仗的了,自古以来就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当然从陈家保安队员的精气神上,也能看出来,这也不是一支可以小觑的队伍,如今成了郑家的姑爷海霞的丈夫,对于郑家来说,也是一个助力。
郑海霞来之前,就知道了李香君的事儿,不过之前没有见过,封建社会的教育让郑海霞大度包容了,不过到了舟山岛后,心里面不免有些芥蒂,尤其是见李香君面容姣好、皮肤白皙,心里面妒忌起来。
不过最后李香君知书达理,遇事不争不抢的性格,彻底让郑海霞败下阵来,没多久就成了要好的姐妹,陈修远也是不偏不倚雨露均沾。
在陈修远的授意下,郑海霞有自己的“工作”,和李香君差不多,一个去学校当“先生”,一个去船队当“教官”,消耗过多的精力,都忙的不亦乐乎,身边也不需要人伺候,就连杨柳他们几个丫鬟,都去葛红英那里了。
陈修远如往常一样,玻璃作坊、军营、学校每天就是换个地方,如今又增加了造船厂。
船是需要修补的,有了郑海霞的关系,陈修远派人到福建去,招募了一些技术精湛的船匠,又买回来一批已经阴干了的铁梨木还有柚木,和原来的船匠一起,准备建设新船。
由于是第一次建造大型船只,陈修远还是决定建造船匠们熟悉的船型,先造福船。等福船顺利完工后,陈修远再准备抛出飞剪船的模样来。况且现在水手们正在学习使用软帆,还没有到可以灵活运用的程度,陈家的海上船队,还是以硬式船帆为主。
大明东南一带歌舞升平,虽然百姓生活贫苦,但还不至于饿死。陈修远度着蜜月,梳理着岛上事务,各个环节皆有专人负责,舟山岛到处都是繁忙之像。
而其他地方则是人间地狱,湖广一带成了战场,左良玉、张献忠、李自成在湖广大战,受伤的最后都是老百姓。
兵过如篦匪过如梳,经过三方势力的搜刮,原来的富庶之地,变得百姓流离失所死伤遍地。
远在舟山岛上的陈修远,时刻注意着时局的发展,无奈此时通信不畅,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而且这些日子,陈修远也是紧张的按部就班,练兵、教学、铸铁、打制枪械等,虽然工作排的满满的,但是整日里都是心乱如麻,用郑海霞的话来说,像是丢了魂儿。
陈修远知道历史走向,但毕竟不知道其中细节。陈修远越来越烦躁,整个春节都没有过好。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舟山岛上的香皂、玻璃生产火爆,当然销售更是火爆,玻璃一经上市,南京、镇江、扬州、杭州还有福建等到处都缺货,也赚取了大量银子。
好在有了银子,让陈修远能买买买,各种原材料源源不断的运到舟山岛,当然打着海防的招牌,也是招募了大批人手,都是年龄在十八岁以下的贫寒子弟或流民。
这年龄的青年,思想还没固化,说白了就是容易洗脑。在附近选了个岛,建造了简易营房,吃喝上高标准,训练上严格,狠抓思想教育,两三个月下来,个个都是面貌一新。
如今陈修远明的暗的,手下老兵两千多,新兵训练营三千多人。除了棱堡守卫五百人,和陈朝宗的船队几百人都是原来的老人,其人老保安队都打散,到新兵训练营充当军官。
还有就是陈尚承的青年军,陈修远一直当心头肉来看,从学校又转过来一批人,大多都是从山东解救的少年,也有了一千五百多人,单独组成一营,单独训练,个个练的跟小老虎似的,只是缺少实战经验。
整个保安队,现在人数众多,指挥也有些乱,海上巡逻、岛上警卫、新兵训练营、学生训练还有舰队训练、海运等等,什么事都要来陈修远这里请示,陈修远决定将自己的部队,重新捋一捋好好的整编一下。
还有就是自己最看重的学校发展,不能一味的光培养训练士兵军官,必须得有科技工业方面的,为此陈修远挑选了一大批合适的学员,让他们朝这个方向发展学习,自己亲自上课教学,工业炼铁、化学制药、航海知识等等,自己都是笼统的讲述给他们。
为了他们能更清楚明白,在江浙一带雇佣了一些爱好格物之学的文人,还有各行业的工匠技师来做老师,做着试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