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便是帮小姐和公子暖脚,尤其是冬季,冷风萧瑟,天气很凉,古时候没有当今的这些保暖措施,所以暖脚基本上是冬日里必要的环节。
一般房间里的火盆或炉子根本不可以起到暖脚的效果,所以这个环节需要丫鬟,而且必须有先后顺序,先给公子暖,后是自家小姐。
通房丫鬟的候在旁边结局如何?
通房丫鬟是可以和公子一起就寝的,但是必须在女主人不便和外出的情况下,否则就会动摇女主人自身的地位。遇到精力旺盛的公子,那么也可以共侍一夫。
如果通房丫鬟伺候行为让公子满意,可以被长期宠幸,如果有了孩子,那么可能提拔为妾,妾的地位自然不是丫鬟可以比的。
至少她们不会再做下人的工作,有了名分,就相应有了自由、权力、名望等等。
丫鬟们的命也大不相同,碰到品质优秀的公子,甚至能获得更高的地位以及幸福,如果遇到脾气暴躁,人品极差的公子,稍有差池,就会被一顿毒打,甚至还会发生丢了性命这种事。
更有甚者,自家小姐都打骂狠毒,有的女主人嫉妒心极其之强,她们害怕丫鬟占据自己的地位,对自己这个妻室造成威胁,甚至暗自下毒手用来毁灭丫鬟。
在陈家,陈修远早就不用丫鬟女仆伺候自己了,在陈家的女子陈修远给他们自由,离开陈家也行,和陈家的男子相爱也行,总之就是恋爱自由,出走自由,当然这混乱不堪时代里,哪里比的上陈家呐!
陈修远知道自己睡房的一侧就是杨柳她们的房间,和自己的房间是通的,昨晚醉酒迷糊隐约知道起夜时,她们进来要伺候自己,不过好像被自己支走了。
看着有些着急的郑海霞,陈修远知道她误会自己了,自己不是不满意这些丫鬟,而是不想毁了他们的一生。
陈修远微笑着,双手轻按郑海霞的肩膀道:
“夫人,你请坐,听我慢慢给你讲!”
初次被称作夫人,郑海霞一时愣住了,在陈修远的轻抚下,坐在了凳子上,陈修远看看杨柳,又对着郑海霞说道:
“我不是对这些小姐妹有意见,相反的我非常喜欢她们。但海霞你想过没有,她们将来以后怎么办?等待他们的人生将是如何?”
郑海霞当然没有考虑过这些,她只是想着自己对她们好,吃好的穿好的,一辈子的好姐妹。
当然,她也是隐约知道这些自己陪嫁丫鬟的命运,正想着如何回答陈修远时,杨柳倒是开口道:
“姑爷,我们肯定是一辈子跟随小姐,伺候小姐呀!”
杨柳以为日后到岛上后,陈修远会把她们再送回福建泉州呢,赶紧的表忠心。
“海霞,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你说呢?”
陈修远没有理会杨柳的回答,而是双眼注视着郑海霞,又一次发问。
郑海霞冰雪聪明,仔细想想她当然明白,自己四叔府上丫鬟毙命的事就有发生,也有被四婶母转卖出府的。
回到自己的这些陪嫁而来的,其实最好的结局,就是过些年被陈修远收为小妾,要不就是配与同样身份的下人,再者就是转卖嫁于他人。
都被陈修远收了房,估计自己也没有这个肚量,郑海霞思量着,就杨柳还可以,于是郑海霞让杨柳出去换壶热茶,支走后说道:
“兴华,你知道的我都知道,既然嫁给你,我早就想好了,如果你喜欢杨柳的话,过些年你就……”
郑海霞说到这儿,有些难以启齿,瞄了一眼陈修远,陈修远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于是接着说道:
“其他的日后再说吧!就是不准撵出陈家了,你知道的,她们父母将她们送到我们这里,就是因为家里穷,吃不上饭,出去了一定会饿死,或又被……”
郑海霞隐晦了买卖之词,陈修远也是感叹这个时代女子的胸怀,可以和别人共享自己的丈夫。
当然这里面封建社会的理教功不可没,三纲五常男尊女卑,一整套理论下来,严重束缚着女性的思想。甚至大户人家金枝玉叶的千金小姐,都是没有发言权的。
杨柳活泼开朗,陈修远当然喜欢,但自己有自己的底线,自己也不是来当种马的,陈修远对着坐在凳子上郑海霞,郑重其事的说道:
“海霞,不会的,绝对不会的!”
他这样一说,郑海霞一愣,她可听杨柳说了,好像陈修远已经经有了一个妾室,还是大名鼎鼎的李香君,此人出身秦淮河,在江南颇有名气,当初听说就连自己的森哥也到眉香楼,求而不得见。
自己听说陈修远早纳了李香君为妾,内心深处可是纠结了不少时间。
正思虑着,只听陈修远接着说道:
“她们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和自由,陈家决不会难为他们,我的意思是把咱们房间里的小门封住,或者不让他们在那里居住了,这样不清不楚的,日后终究要影响她们的。”
此时郑海霞才算知道了陈修远的真实想法,他越来越看不懂,难道真是丫鬟说的,陈修远害羞,所以找了个理由,还是他真为杨柳她们的日后着想,不管怎样郑海霞还是同意的,说道:
“好吧!都依公子的。”
陈修远恢复了诙谐的语气,调皮的道:
“怎么都是我的媳妇了还公子、公子?该叫我兴华或者相公了!再犯错,小心为夫打你的屁股!”
一句话让郑海霞,既想笑又害羞。
说做就做,陈修远自己亲自动手,将与自己大婚洞房联通的小房间给封了,杨柳她们当然也是明白,姑爷和小姐的房间,只有主人召唤时,才能从正门进入,做些清扫、换茶之类的,再者就是帮郑海霞梳妆打扮一下,仅此而已。
两日后回门,陈修远和郑海霞来到了郑鸿逵的暂住处,见到了这时期东南沿海的叱咤风云的二号人物。
其实也不对,郑海霞父亲郑芝虎才算是,郑芝虎勇猛果敢,武艺过人,辅佐大哥郑芝龙,在海上称雄,屡建战功,当时,江湖有“龙智虎勇”之誉。
郑芝虎在剿灭海盗刘香时战死,郑鸿逵就成了郑家二号人物。郑鸿逵原名芝凤,受朝廷招抚后,又考取武举,改名鸿逵开始就任武职,如今镇守镇江府。
郑鸿逵和夫人刘氏端坐在正堂,郑海霞携陈修远进屋后,对着二人施礼道:
“拜见三叔、婶娘!”
“小婿见过三叔、婶母!”
有道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虽然没有潘安之貌,但陈修远也算是风流潇洒一表人才,刘氏满脸欢喜不住的点头,心里暗道:霞儿的眼光不错!
郑鸿逵则是不同,他虽然没有恶意,但陈修远拐走了自己的心头肉,怕日后霞儿受委屈,此刻整个人是端着的,拿着武将的派头,威严的注视着陈修远。
陈修远弯着腰,没有听到郑鸿逵的回音,若是平常他自己就直起身子骨了,此次第一次拜见郑家长辈,不好擅自起身的,没有回音就只好继续弯着腰。
郑鸿逵的夫人刘氏似乎明白了,就对着郑鸿逵咳嗽一声,郑鸿逵看了一下多事的刘氏,才开了口。
“贤婿免礼!”
他一开口,刘氏就接着说话了。
“就是,都是自家人了,那用那么多虚礼,兴华快…快坐!红儿上茶。”
有了婶母的话,郑海霞拉陈修远在下首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丫鬟随即上了茶。
“舟山群岛可平静,近来可有匪盗倭寇出没?”
陈修远还没来得及喝口茶,就听到郑鸿逵询问,也是!如今郑海霞嫁给了自己,郑鸿逵自然关心海岛的安全。他这一问,郑夫人刘氏也是仔细准备听陈修远的回答。
陈修远忙站起来回话道:
“回三叔的话,先期人员到舟山岛上的时候,有部分盗贼滋扰,没有什么影响,后来有两伙盗贼合流,来攻打陈家新建的城防,小婿侥幸将他们都剿灭了。”
郑鸿逵也是海盗出身,对于陈修远剿灭舟山群岛的两股海盗,也是有所耳闻。
胡三斧 是一伙年久的海盗了,长期游荡在舟山群岛里,打劫来往的商船,也有买了郑家令旗的商船遭到打劫,虽然不是福建沿海地域,但也是损坏了郑家令旗的信誉。
郑家已经被招抚,虽然想派人剿灭他们,但没有官方上的行文,不好派人来剿灭海盗的,况且舟山群岛水域地势复杂,到处都是险滩暗礁,没有熟悉当地航线的老舵手,非常容易出事,所以剿灭 胡三斧 就一直拖了下来。
而另一伙海盗,则是这两年新聚集而成,郑鸿逵不太清楚他们的状况。
听见陈修远在海上跟人火拼,刘氏有些惊恐,她是经历过提心吊胆的日子的,郑家海贸生意都是打出来的,和西夷人打、和其他海盗打、和朝廷的官兵打,早些年每天就是打,自从受了朝廷招抚后,才过了几年安静日子。她可不想让自己的侄女再担惊受怕,关心的问道:
“兴华,现在舟山岛附近还有盗贼吗?不要与他们争强斗胜,只是为了几个银子而已……”
刘氏还没有说完,郑鸿逵就截断道:
“妇人之见!如果有人要抢了自己的家业,难道也要双手恭送?况且他还是朝廷的命官,守护一方平安,也是他的责任。”
刘氏是打心眼里,不想让海霞再嫁给一个整日里打打杀杀的人,海霞的父亲就是死在了争斗上,所以她宁愿牺牲一些利益,也不愿意让男人们,再拿着刀枪和别人拼命。
刘氏张张口,想要争辩什么,看着一脸严肃的郑鸿逵,没有说出来什么。
气氛骤然间降了下来,陈修远还在站着,紧接着开始安慰刘氏,说道:
“婶母也不必担心,舟山群岛上,虽然还有一些零星的蟊贼,舟山本岛附近是没有的,舟山岛是安全无虞的。”
刚刚被郑鸿逵截了话,陈修远马上就续过来,刘氏顺势而下,看着可人的陈修远说道:
“安全就好!安全就好!兴华快坐下,自家人说话,没这么多礼道。”
陈修远坐下后,刘氏接续说道:
“霞儿你伯父和你三叔商议,将赵玉平他们留在杭州这边,舟山岛毕竟在海里面,玉平常年在海上行走,经验丰富遇到什么事,也好有个照应。兴华弄的那个香皂十分的受用,也给婶婶些!”
说完,刘氏看着陈修远,问道:
“兴华,你说行吗?”
陈修远心道:看来郑海霞的“嫁妆”真不少,连赵玉平他们都留下来了,如此看来他们还真是心疼爱护郑海霞,怕她在自己这儿受什么委屈,陈修远忽然想起一句话,一入侯门深似海,是自己入了侯门,真是的,哪有嫁女儿带送保镖的,况且真斗起来,自己不一定是郑海霞的对手。
“婶母说的哪里话,婶母如果喜欢,我就多运过去些!”
看着陈修远十分上趟,刘氏十分满意,接着说道:
“喜欢,当然喜欢,泉州的我的那些姐妹儿也都喜欢,就是泉州没有售卖的,上次你们送的那些,都让她们打了秋风!”
陈修远摸不清刘氏是什么意思,只是点头回复道:
“下次我多多带些过去!”
“咳咳!”
看着二人来言去语,郑鸿逵轻声咳一声,打断了她们没有营养的谈话。
“我听言,舟山守御户所以前破败不堪,军户逃亡严重,虽然你从山东带来了家丁护院,但毕竟都是北方人氏,语言、气候等恐有不便,让赵玉平他们带着几艘船留下,舟山守御打击贼寇估计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还有!兵丁要勤加操练,官场上要懂得变通!”
当听到赵玉平他们和船一起留下,陈修远兴奋不已,他努力克制住了自己,看来不给郑海霞做保镖,而是给舟山岛上送来了保镖,这郑鸿逵的确是够意思,就是不知道几艘船到底是“几艘船”。
“侄婿谨遵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