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陆抗没想到的是,姒无痕话锋一转,道:“我若是将来无处可去了,定要在陆都督这里谋一份差事。不过我明日就要启程,前往成都,需要弄清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都督厚爱,我铭记于心。”
陆抗惋惜不已,但知道许多事情强求不来,只好顺其自然。
冷月对“重要”二字,不知该如何解读,不知道是还陈凝烟一个清白重要呢,还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更重要一些。
阿蔓则觉得应该按第二种解读,冷月又拿姒千痕的事揶揄她,阿蔓立马闭口不言了。
当夜众人喝得尽兴,陆抗虽未说服众人,但是与他们结交为朋友,也兴致颇高。
第二天则各自启程,一路向东,一路向西。临行前,姒无痕把弟弟叫过去,阿蔓不知道两人在谈些什么。问姒千痕时,却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阿蔓心想:姒千痕不会说谎,肯定是姒无痕口无遮拦,不知道跟他说了什么不方便说出口的事。既是如此,看来还是不问了。
诸葛恪此时在吴国的声望、地位远远超过当年的诸葛瑾,这日,他正在筹划伐魏的事宜,门外有人来报,有家书送到。诸葛恪忙请进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姑娘,像一只刚刚破茧而出的蝴蝶,灵动而美丽。后面的冷月高挑而清冷,姒千痕儒雅而睿智,诸葛恪虽未见过阿蔓,但心中已猜到了八九分,问道:“你可是阿蔓妹子?”
阿蔓笑嘻嘻地把信递过去,两只大眼睛一闪一闪的:“兄长真是好眼力,是如何猜到的?”
诸葛恪道:“之前二弟在家书中常常提到你,我在脑海中无数次浮现出我这个小妹子到底是什么长相,如今派了一个小姑娘来送信,年纪又相仿,我想除了你更无旁人啦。”
阿蔓又问:“哦?二哥在心中怎么说我?有没有说我的坏话?”
诸葛恪故作神秘:“二弟说呀,你聪明伶俐,不过呀,也经常闯祸……”
阿蔓撅起了小嘴,装作不悦:“人家的朋友还在呢,净说我小时候的不是,我最近可是立了不少功呢!”
“恐怕也闯了不少祸吧?”诸葛恪打量着冷月和姒千痕,道:“两位就是在江陵击退山贼的英雄了?你们的事迹,已经传遍了整个吴越,连当今陛下都称赞英雄出少年!”
阿蔓:“我也是其中的英雄之一好不好……”
姒千痕:“我等不过不忍百姓遭难,故而相救,还是多亏陆都督出兵,否则我等也是凶多吉少。”
冷月:“我只是帮着阿蔓。”
这三人性格迥异,一个灵动活泼,一个心高气傲,一个温文尔雅,诸葛恪想不明白,他们日常是如何相处的。或许,性格互补,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更容易达到平衡。
诸葛恪一目十行,翻看家书,脸上的神情也不断变化,将信览毕,放于案上,问道:“阿蔓,原来这次你闯了那么大的祸!你就在我这里多住些时日,不要着急回去,等水落石出,还你清白,再回去也不迟。”
“我自己的事情,还是要自己来解决,怎能一直依靠别人?我们可没有失败,只是失了先机,现在敌在明我在暗,形势却又不一样了,又有什么可怕的?”
诸葛恪对阿蔓这话大为赞同:“这性格像我,若是吃了亏,定要自己讨回来。不像二弟,顾虑太多,遇到大事容易犹豫,在朝堂之上,总是不行的。”
阿蔓认真地点了点头:“我都记下了,长兄是如何编排二哥的,等回去我定一字不漏地说与他听,让他好好反思!”
诸葛恪抚掌大笑:“好你个阿蔓,这话还说得一本正经。”转眼见冷月脸上已有不耐之意,遂道:“你们路途劳顿,我们光顾着叙旧了,却冷落了客人。我已派人安排好了住处,今日且好好休息。明日我要筹划伐魏的事情,阿蔓,你要不要来?”
“自然要来!”阿蔓不只要来,还想着能够与诸葛恪一起亲临前线,在战场上历练和成长,哪里肯错过这次机会。
第二日阿蔓迫不及待地要去见诸葛恪,看他如何筹划伐魏的事情。冷月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或许是觉得诸葛恪锋芒太盛,对他没有多少好感。阿蔓也不勉强,留冷月独自在屋中吹笛,与姒千痕前去议事。
刚走到门外,就听到里面诸葛恪和其他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我们虽然在东兴取得了大捷,但是连年征战,军士也疲惫不已,国力不支,此时伐魏,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请丞相三思。”
“我们疲惫,魏军也是疲惫,况且司马氏把持朝政,人心不稳,正是我们江东儿郎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岂能错过!”
“敌人强大,我们一朝一夕怕是难以剿灭,不如积蓄力量,缓缓图之。”
“我叔父蜀汉的诸葛丞相,六出祁山,如今大将军姜维数次北伐,我们吴国兵力是他们两倍有余,如此畏首畏尾,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丞相是要北伐之功名,还是要国家富足之实?”
“没有功名,哪里来的国家富足之实?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阿蔓进门时,之间诸葛恪将一篇文章传给众人观看,文章中写道:
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王者不务兼并天下而欲垂祚后世,古今未之有也。昔战国之时,诸候自恃兵强地广,互有救援,谓此足以传世,人莫能危。恣情从怀,惮于劳苦,使秦渐得自大,遂以并之,此既然矣。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财谷如山。不及曹操尚微,与之力竞,坐观其强大,吞灭诸袁,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当时虽有吞智者,不能复为画计,于是景升儿子,交臂请降,遂为囚虏。凡敌国欲相吞,即仇雦欲相除也,有仇而长之,祸不在己,则在后人,不可不为远虑也。昔伍子胥曰:”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夫差自恃强大,闻此邈然,是以诛子胥而无备越之心,至于临败悔之,岂有及乎?越小于吴,尚为吴祸,况其强大者邪?昔秦但得关西耳,尚以并吞六国,今贼皆得秦、赵、韩、魏、燕齐九州之地,地悉戎马之乡,士林之薮。
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以吴与蜀比古穴国,不能半之。然所以能敌之,但以操时兵众于今适尽,而后生者未悉长大,正是贼衰少未盛之时。加司马懿先诛王淩,续自陨毙,其子幼弱,而专彼大任,虽有智计之士,未得施用。当今伐之,是其厄会。圣人急于趋时,诚谓今日。若顺众人之情,怀偷安之计,以为长江之险可以传世;不论魏之终始,而以今日遂轻其后。此吾所以长叹息者也。自本以来,务在产育,今者贼民岁月繁滋,但以尚小,未可得用耳。
若复十数年后,其众必倍于今,而国家劲兵之地,皆已空尽,唯有此见众可以定事。
若不早用之,端坐使老,复十数年,略当损半,而见子弟数不足言。若贼众一倍,而我兵损半,虽复使伊、管图之,未可如何。今不达远虑者,必以此言为迂。夫祸难未至而豫忧虑,此固众人之所迂也。及于难至,然后顿颡,虽有智者,又不能图。此乃古今所病,非独一时。昔吴始以伍员为迂,故难至而不可救。刘景升不能虑十年之后,故无以治其子孙。今恪无具臣之才,而受大吴萧、霍之任,智与众同思不经远,若不及今日为国斥境,俯仰年老,而仇敌更强。欲刎颈谢责,宁有补邪?今闻众人或以百姓尚贫,欲务闲息,此不右其虑其大危而其小勤者也。昔汉祖幸已自有三秦之地,何不闭关守险以自娱乐,空出攻楚,身被创痍,介胄生虮虱,将士厌困苦,岂甘锋刃而忘安宁哉?虑于长久不得两存者耳!每览荆邯说公孙述以进取之图,近风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夙夜反侧,所虑如此,故聊疏愚言,以达二三君子之末。若一朝陨殁志画不立,贵令来世知我所忧,可思于后。
众大臣阅览完毕后,心中虽有意见,但见诸葛恪脸上阴云密布,都不敢说话。
“阿妹有何想法?”诸葛恪征询的眼神瞧着阿蔓。阿蔓将文章接过来,读了一遍,没有接着回答,又递给姒千痕。待姒千痕读完之后,阿蔓才道:“孟夫子曾写过一篇文章,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开春时节进攻可以占天时,长江天险为地利,但是反对者多,缺了人和。胜负,怕是难以预料。”
姒千痕接着将孟夫子后面的文章背了下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诸葛恪已然明了,他站起身来,朗声道:“人和,不是靠等来的。我意已决,待到春暖花开之时,三军进发。大家需合力破贼,如有再阻挠北伐者,以蛊惑军心罪论处。”
姒千痕欲言又止,阿蔓心中也充满了担忧。
江南的春总比别处来得早一些,没过多久,春水乍暖,江岸姹紫嫣红一片。诸葛恪征发了二十万大军,准备进攻淮南。姒千痕提议道:“我们引军深入,敌人领地的百姓一定会逃走,若是坚壁清野,我们补给无法及时到达,怕是难以持久,不如攻打新城,敌人必然来支援,到时候可以在新城与敌人展开决战。”
魏军为了防止吴军从水路袭扰,在合淝城北筑了新城,以此来延长其补给线。诸葛恪觉得此计甚妙,派手下将合淝新城团团围住。
新城守将张特苦战月余,三千士兵损伤过半。魏军司马孚率领二十万大军抵达寿春,毋丘俭和文钦一并归其调度。司马孚却不急着决战,等到吴军士气低落之时再行决战,可一战而定乾坤。
诸葛恪也明白其中利害,命令士兵强攻,城墙塌了大半。张特派使者请求投降,道:“按照魏国的律法,我若现在投降,无法保全家中老小性命,但是如果守城百日之后再投降,可以无罪。如今已经九十余日,还请宽限几天。”
阿蔓觉得此事不妥,劝诸葛恪道:“兄长,小心有诈。”
诸葛恪道:“城中册籍都已在此,我想张特定然是诚心归降。且等他几日,又有何妨?”
阿蔓还要再劝,见诸葛恪态度坚决,只好放弃。
结果到了百日之时,诸葛恪兵临城下,对张特喊话道:“百日之期已到,为何还不打开城门投降?”
张特笑道:“我这不过是缓兵之计,我大魏的将军,怎么会投降吴狗!”这几日的时间,城墙的缺口早已被修补好,诸葛恪大怒,命令吴兵攻城。但是城墙高大,片刻之间难以攻陷,无数东吴的将士被从云梯上推下来,或者被滚木礌石砸到地上。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片刻间化为齑粉,无数的尸体堆到了城墙之下。阿蔓不忍再看下去,劝诸葛恪道:“兄长,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如先撤兵,我们慢慢来。”
诸葛恪摆手道:“拿我铠甲来!我亲自上阵!”
诸葛恪带领着吴军最精锐的士兵向前冲锋,刚到城下,一支箭不知道从哪里飞了过来,射中了诸葛恪。众军士拼命,方才将诸葛恪救回,所幸这支箭并未伤到要害。
当时已是炎炎夏日,士兵多有生病,营中军官特来上报诸葛恪。诸葛恪本来就恼火,这时对手下怒道:“定是你们不肯用心,谁再找理由推脱,扰乱军心,我定斩不饶!”
于是再也没有人敢去将真实的情况报告给诸葛恪。
合淝新城依然矗立在那里,坚不可摧,吴军军营中却是惨不忍睹,士兵或病或伤,士气低迷。
晚饭阿蔓并没有什么胃口,与姒千痕冷月二人讨论目前的形势,姒千痕担忧道:“如今攻城不下,士气已堕。如果再不撤兵,等到魏军掩杀过来,怕是这些吴军将士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阿蔓也无计可施:“我屡次劝说兄长,可是兄长总是不听,我是干着急没有办法啊。”
冷月的办法简单而直接:“这有何难,我去把他绑出来,带去各营中看一看。”
阿蔓立马阻止冷月:“大汉我们回不去了,要是再绑架吴国丞相,我们就只能去魏国啦。”
冷月虽然很想很想把诸葛恪绑出来,让他看看士兵如今的惨状,但是因为阿蔓的话,只得把这个念头扼杀在萌芽中。
第二日一早,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都尉蔡林因为建议屡屡被诸葛恪驳回,心中苦闷,一气之下带领本部士兵,投奔魏国去了。诸葛恪听到消息后震惊万分,阿蔓趁此机会拉他到各军营巡视,果然看到军士面色黄肿,面带病容。诸葛恪不得已,下令撤兵,司马孚瞅准了时机,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出,派出毋丘俭、文钦从两面包抄。
阿蔓所在的左翼军极速撤退,可是敌人来得更快,后方不远处已是烟尘滚滚。“文”字大旗下,三员大将策马而来:当中的是大将文钦,两侧是他的两个儿子文虎和文鸳。阿蔓勒马回头,后队变成前队,她心里很清楚,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文钦鞭指阿蔓,道:“你们还不快快投降,就凭这些残兵败将,能抵御住我这千军万马吗?”
阿蔓嘴上不肯吃亏,答道:“我们是仁义之师,所以并没有攻破新城。不像魏军,多是背信弃义的无耻之辈,还敢在此大言不惭?”
文钦更不答话,派文虎前来挑战,阿蔓骑马来迎。文虎长枪似一条蟒蛇,出击似猛虎扑食,防守如玄武相扶。阿蔓的若水剑长剑出鞘,剑气暴涨,地上的沙石为之激荡。那剑气每与文虎的长枪相交一次,文虎的马就后退一步,直到第七次时,文虎胯下的马一声长嘶,竟再也爬不起来了。阿蔓的剑迎头向文虎砍下,文鸳搭弓拈箭,朝阿蔓射来。阿蔓只得回剑格挡,文鸳连射三箭,阿蔓连挡三次,转眼文鸳已纵马到眼前救下文虎。阿蔓接着与文鸳相斗,文鸳的枪法与文虎相比截然不同,只见银光灿灿,如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阿蔓剑气与梨花碰撞,花瓣纷飞,似是一阵春雨突来,敲打在枝头,落英缤纷。冷月见文鸳枪法娴熟,心中暗暗喝彩,同时仔细盯着阿蔓,若有危险,可随时出手相救。文鸳斗了一阵,佯装不敌,往回跑去。阿蔓骑马去追,冷月高呼小心,与此同时,文鸳大喝一声,回身纵臂,拧腰回头,双手握枪,一道银光直射阿蔓的咽喉。这一招出其不意,正是战场上临阵破敌的绝技回马枪。阿蔓惊出一身冷汗,那枪来得太快,根本来不及躲闪,吓得闭上了眼睛,因为她不想看到长枪刺入自己咽喉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