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半个月期限的临近,大家越来越关注此事。
这不仅仅是因为孙如游与张之极的打赌,还有这种方式能否成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疑是成功的。
张之极除了忙于练兵事宜,就是关注着户部发行国债的情况。
令张之极感到意外的是,从第十二日起,发行量竟然出现了大幅下滑。
二十一万两、十六万两、十万两。
这就是第十二日到十四日的发行量。
截止第十四日,一共发行了三百一十三万两。加上自己和客氏、魏忠贤二人筹集的一百三十万两,那还有将近六十万两的缺口。
其实,对于逐日降低的发行量,张之极还是比较理解的。毕竟发行了十几日。相信朝廷的人,基本都购买了。
犹豫不决的,始终犹豫不决。
坚决不买的,也始终坚决不买。
明日,也就是三月初七。就是半月之限之日。
这天,朱纯臣等好友纷纷找到张之极,除了表示尽最大努力筹钱,购买国债之外,就是安慰张之极。
张之极除了表示感谢之外,也让大家不要为了帮助自己去借高利贷。一定要量力而行。
魏忠贤也派人通知张之极,他这几日除了找人购买国债外,又筹集了八万两,等候张之极的差遣。
英国公张维贤当晚也回到府中,不用说也是因为此事。
张维贤的意思是,将城外的田地,城里的店铺,以及府里的古玩字画都抵押出去。还能筹集个几十万两银子。绝对能够补上这个缺口。
张之极知道父亲的意思是想让自己赢。可是张之极知道,这么做的话,只会令英国公府元气大伤。
他安慰道:“父亲。咱们不必大动干戈。明日是半月之限,即便是没能达到五百万,缺口也不会太大。咱们如果这么做了,那接下来半个月的三百万呢。还是先静观其变吧。”
张维贤说道:“有时候,我真看不懂你。小极。你和我说实话。你为什么要和孙如游打赌,为什么要增加三百万两的发行量。”
张之极正色道:“父亲。如果我不这么做,孙如游能提出来致仕吗?将他赶出朝廷,对我们是有利的。即便是咱们失败了,也只是损失一些钱财罢了。”
张维贤也赞同张之极的想法,只是这么做,有些太冒险了。
张之极笑着说道:“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只有下本钱,他们才能上钩呀。”
张维贤回道:“那就按你的意思办吧。不过你一定要切记,能成就成,切不可强求。”
张之极表示,会做好的。
第二日,张之极没有去军需局,而是选择留在府中。
张韬已经安排人到户部打探消息。沿途都安排了人,确保消息快速传到英国公府。
不仅刘一燝、韩爌等朝廷官员关注着此事。京城百姓,乃至宫中之人也都在关注着。
据侍卫来报,一大早,户部门前就已经是人山人海。
五城兵马司、五军都督府都派人到户部门前维持秩序。甚至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也奉天启皇帝之命,安排了锦衣卫到现场。
到了中午,也仅仅完成了五十万两的发行量。
数量是很大,可是这里面还包括魏忠贤筹集的三十多万两。
张之极之所以让魏忠贤这个时候购买,就是希望能够吸引一部分人在最后一日购买。
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府上吃过了午饭,午时一过,张之极就带着人,押运着一百万两银子出发了。
他没有使用银票,而是全部使用的现银。目的也是为了吸引大家购买国债。
队伍走得十分缓慢。
吸引了京城百姓的注意。有些百姓见到英国公府的车队如此庞大,就认为张之极这是要一鼓作气,兜底购买。
喜欢看热闹的,就跟随在车队后边。
张韬打算喝退这些百姓,以免有人袭击车队,但是被张之极拦住了。
自己之所以如此大摇大摆地押运一百万两的车队,就是要引起轰动。
从而使得有些人能够购买国债。
跟随车队的人,可以说是越来越多。
队伍越来越庞大,距离户部也是越来越近。
张之极除了亲自押运一百万两到户部购买国债,他还准备了演讲稿,打算在户部门前,向广大的百姓阐述购买国债的意义,甚至辽东局势、西南局势、京城百姓的生活,都与国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的依旧是让大家能够购买国债。
张之极的打算是,即便是今日失败了,没能发行超过五百万国债,但是要让百姓知道,发行国债,利国利民。
现场演讲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告示。
当张之极率领的队伍即将到达户部衙署的时候,一名侍卫匆匆来报。
张之极听了,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最后,他有些不信地问道:“真有人购买了二百万两国债?”
侍卫回道:“世子。千真万确。户部当场向外宣布的。小的还特意问了户部衙门里的人,的确如此。户部外边看热闹的百姓,也都散了。”
张韬请示道:“世子。既然发行量已经超过五百万两,那么咱们还去户部吗?”
有人一次性购买了二百万两。这就是是什么人。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难道是与自己有关?
一连串的疑问,盘旋在张之极的脑海里。
他当即吩咐道:“既然有人买了二百万两国债,完成了半月发行五百万的目标,那么咱们就不需要兜底购买了。你带着人护送银车回府。刘皋跟我去户部看看。”
户部发行国债时,是实名售卖。
对于这个大买主,户部自然是知道的。
张之极觉得这个大买主在最后一日购买二百万两的国债,绝对有着极强的目的性。
而他的目标,极有可能是自己。
所以有必要搞清楚,究竟是何人,他究竟有何目的,自己也好予以应对。
走在去往户部的路上,张之极看到了许多乞讨的人。
张之极知道,这都是外地逃难逃到京城的难民。
张之极问道:“刘皋。你发没发现,京城乞讨的难民怎么越来越多呢?”
刘皋回道:“世子。您这段时间一直忙着练兵,可能不知道。春节前,官府为了京城的治安,将难民都撵出了京城。过了春节,官府就没那么严格了。这些人就进城乞讨了。”
“官府就没有赈灾吗?哪怕是施粥,也能解决大家的生存吧。”
刘皋说道:“官府现在缺钱缺的厉害。虽然也赈灾了,可是难民实在是太多了。时间一长,官府也无法保证大家的饮食。”
唉。说白了,还是缺钱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