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王赞如果说从前是不情不愿,被朱弘栋逼到墙角不得不答应投靠,现在朱弘栋来上这么一手,心中的抵触情绪顿时少了很多。
同时盛王赞来到兵营,亲眼见到朱弘栋练出来的大军,对于朱弘栋的信心更加充足,心中的天平逐渐向朱弘栋这边倾斜。
并且朱弘栋吃住在兵营,自己居住的房间居然如此简朴,更是让盛王赞极为震动。
种种迹象表明,朱弘栋很可能是一位乱世之中可遇不可求的雄主。
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让盛王赞这一次俯首称臣,心中甘愿的成分占据了大半。
“微臣不敢当王爷盛赞,必定不负王爷重托,为王爷大军筹集粮饷。”
朱弘栋受了他这一拜,亲切的将盛王赞亲手扶起来,与盛王赞擅演了一番君臣相得的戏码。
等双方再次落座,主从关系便正式确认,从此以后盛王赞就可以算作他朱弘栋幕府中人了。
朱弘栋招来全忠,让两个人互相认识一下,同时吩咐全忠。
“你在金华城东郊,火药厂附近,找一偏僻之处新建一个白糖厂,白糖厂注意生产技术保密,回头本王会让内卫局负责。生产出来的白糖全部供给子裁,由子裁运作贩卖为大军提供粮饷。”
全忠赶紧答应下来,随后被朱弘栋打发出去操办白糖厂去了。
朱弘栋随后再一次对盛王赞说道。
“本王从父王那里将浙东的三十二处盐场全部讨要了过来,可能过些时日就可以正式办理交接手续,你心里有个准备,准备好相应的人手,准备接收所有盐场。”
盛王赞大喜,有了糖霜又有了盐场,王爷的大军就有了可靠的粮饷来源。
朱弘栋提醒盛王赞。
“盐场划拨过来之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化公为私,以后便没必要存在官盐和私盐的区别了,你要照顾好那些盐工,同时务必要想法杜绝盐工私卖、内外合流的现象。”
盛王赞连连应声。
“王爷尽管放心,微臣就把盐业当成一个商号来经营,绝不会让里面的伙计吃里扒外偷盗商号的资财。”
朱弘栋听了盛王赞的比喻终于放下心来,他就怕盛王赞还要维持着原先盐业官方的身份,维持那一套官僚体系,那样注定会有大量的贪污腐败存在。
交代完白糖和盐场的事情,朱弘栋话题一转,说起海贸的事情。
“海贸之中有巨大的利益,温州台州全都靠海,我们不能守着聚宝盆要饭,一定要把海贸的价值充分的发掘出来。”
盛王赞对朱弘栋有这个想法倒不奇怪,盛王赞本身就是浙江人,对海贸早已习以为常,绝不会像内地的官僚那样,对海贸陌生而抗拒。
即便是在盛王赞身边,周围的朋友乡党也很有一些人从事海贸相关的行业,有人死于海上,有人则突然暴富归乡。
海贸相关的种种对于盛王赞来说绝不陌生,盛王赞见到王爷想要大力发展海贸倒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只是赞叹王爷目光如炬。
因为据盛王赞所知,王爷原籍兖州,地处北方并且是一个标准的内陆州府,按理说应当对海贸之事知之甚少。
没想到王爷来到浙江不久,就迅速发现了海贸注重隐藏的巨大利益。
盛王赞想了想,微微一拱手。
“王爷,这海贸之事危险巨大,时间很长,常常一年只能跑一次船,船舶只要下了海就杳无音信,能否平安归来全靠妈祖娘娘保佑。”
“除此之外,东南沿海,但凡从事海贸的,就不能不跟安南侯打交道,没有安南侯的允许,浙东南沿海就没有一条船能够平平安安的从海外归来。”
说到这里盛王赞一指南方。
“可是安南侯奉的是南边那位隆武陛下,鲁王可是与南边那位有些龃龉。”
朱弘栋明白盛王赞的意思,安南侯就是隆武皇帝刚刚给郑芝龙封的爵位。
虽然大明在陆地上一败涂地,但是郑芝龙在海面上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此时沿海各省,但凡有人从事海贸行业,有海船下海远航,就必须有郑芝龙的令旗,给郑芝龙缴纳买路钱,否则十有八九要被郑芝龙抢船夺货。
此事你先不要担心,只管寻找合适的海商,暂时不要打本王的旗号,本王寻找机会帮你解决此事。
盛王赞见朱弘栋将此事包揽下来,便没有继续追问王爷的手段,反正他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儿就行,大不了不打王爷的旗号,像普通的海船一样,给安南侯缴纳过路费就是了。
这时盛王赞对朱弘栋想要建立的大军财源已经基本有了谱,主要的大项财源目前看来就是三项,盐业、糖霜、海贸。
这三项任何一项都有重利,任何一项只要充分挖掘出来,都完全能够支撑得起王爷的大军开销。
现在王爷直接准备了三项,只要他运作的好,完全可以给王爷提供源源不断的金钱支持。
…………
鲁王为自家儿子办事还是很有效率的,仅仅几天之后,内阁正式行文将浙东南的三十二处盐场全部划拨给朱弘栋管辖,盐课不用再上缴,全部作为朱弘栋麾下大军的军费,与之相对应的,朱弘栋麾下大军的粮饷也从此以后与内阁无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军以及六个独立团,从现在开始,就变成了朱弘栋的私军,彻底脱离开鲁王朝廷正常意义上军队的序列。
这种事儿如果放到太平年景,无论在哪个朝廷都很难通过,也就是南明朝廷各种混乱,各种自行其事,才能诞生这种稀奇古怪的军队和财赋状态。
朱弘栋没管那么多,盐业到手,再加上他开发出来的糖霜,以及后续将要发展的海贸,有这三项财源在手,朱弘栋就有了充足的底气去发展他的大军。
朱弘栋立刻安排盛王赞接手盐业,将浙东南三十二处盐场彻底整合起来,改革原先制度,变更盐工的待遇,整理浙东南五州的盐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