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收到龙且率二十万楚军助齐的消息,曹参就把自己定在了地图前。
最近的戎马倥偬间,曹参越来越多的时间不是练刀枪,而是把自己定在作战的图册和沙盘之间。
韩信攻齐的消息刚传到荥阳,汉王刚打完汜水之战,那是荥阳拉锯战中少有的胜利。
汉王催曹参快去齐地,说打起来韩信那点人不够。
从战场上下来的汉军将领没有一个人有好声气:“他人不够就要先顾他?我们人什么时候够过啊?”
汉王:“你们懂什么呀,只要齐国攻下来,项羽定然往齐地派救兵,荥阳的压力马上可解了。”
樊哙:“我们是不懂,可是韩信都有本事打下来代,赵,燕,咱这边还不是一样艰难?也没见给咱帮上什么忙啊?”
汉王不管樊哙,只问:“曹参,你到底去不去?”
曹参:“大王不要把假左相国按在我身上,我马上走。”
汉王急死:“萧何不会在意的。”
曹参:“我在意!”
汉王:“我知道,对你而言,汉相国只有萧何能胜任,那你说,我让韩信去攻齐我还能封他什么?你为跟一个职位较什么劲?”
曹参忽然问了一句:“如果是我或者是樊哙灌婴周勃随便谁大王会让我们赤手空拳去攻齐吗?”
汉王:“你以为是我让他去的?我们打到现在你不知道用的是谁的战略吗?我有这个本事萧何还用追韩信吗?你要是韩信?你有本事变成他我求之不得!”
背水之战之后,曹参不止一次复盘那场井陉之战,得出结论,那的确不是自己能打出来的仗,但他见贤思齐。
从此他每次来了新的战报都自己先走一遍策略,他尽最大的努力跟上韩信的思路。。
这次,听到项羽派龙且带二十万兵助齐的消息,曹参已经来来回回来来回回画了一屋子,自认为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想着韩信也应该跟自己判断完全一致。
却看着韩信从外边进来,只听了一句报告:楚将龙且带二十万大军助齐------都没等回报话音落下,就直接下令说:请诸位将领前来商议如何应对楚军急攻!
然后转向他:“曹将军,我们像汉王在汜水一样再打一次半渡而击如何?
曹参无数深思熟虑被他这句话直接否定。
韩信的判断都不需要时间想的吗?他的应对策略都是在嘴边挂着的吗?每次都是这样,都这样!轻轻一句话否决别人无数次的努力。
曹参就在那一瞬间忽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抬手把一桌子书简图纸掀翻了,对着韩信几乎吼出来:”凭什么?你凭什么只听一句报告就能判断出来楚军是急攻而非坚守?!“
而他分析了无数遍还是不能断定楚会急攻,他无论如何分析都觉得楚军应该坚守。
可韩信根本就不需要花一点时间,不需要做任何分析,就能判断出对方要急攻。
有些人对于打仗就是有天赋,那一点天赋,根本就不是普通人努力能赶上的?
为什么自己辈子不管怎样努力,一天天一年年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韩信点兵,为什么我就不行!怎么努力都不行!
这是埋藏在曹参心底最大的不甘心,只是他从不曾表现出来。
很多很多年后,曹参还会忍不住想,如果自己再厉害一点,如果自己再聪明一点,如果自己对阵法能在再多一点钻研,如果自己对兵法的领悟可以再高一些,那么就不至于让汉王对于韩信如此忌惮,那么以后,大家的命运会不会好一些。
曹参一直沉着而冷静,克制而包容。
这是韩信第一次看曹参情绪失控,第一次知道曹参有有这样的不甘心。
韩信一时有点没反应过来,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站在曹参一直参详的沙图之前。
曹参立刻冷静下来,附身捡起地上散乱的竹简图册笔墨,伸手就要抹平面前画了半天的沙图。
韩信却说:“曹将军的分析并没有错,坚壁清野,消耗我军的确对龙且而言是上上策!”
曹参:“既然你也认为这对楚才是上策,那你为什么还断定龙且会急攻而不是坚守?”
韩信:“一楚与齐是被迫联军,毕竟为敌太久,彼此很难信任。二,龙且不愿意久战,他担心项羽。”
……
当所有的人都说着“相国英明”,“大将军所言甚是”,答应着”诺“离开的时候,曹参依然在想这个判断,韩信的两个理由说服别人足够了,但是曹参还有疑虑。
安排好诸位将领的具体工作,把应该交接的令与符都交接好,曹参犹豫了一下,再一次回到中军帐,他要尽最大的努力让韩信对于面前的战局慎重再慎重。
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他们现在根本就失败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