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邓九公,率领三山关全体将士,在此恭迎大王圣驾,万岁,万岁,万万岁!”邓九公翻身下马,抱拳沉喝道。
车楼中,帝辛睁开眸子,顺着楼梯而下,来到邓九公面前,笑容满面的搀扶起了他。
“邓爱卿免礼,诸位将士,你们也都起来吧。”
“谢大王!”三山关将士们齐声大喝。
入关后,帝辛首先来到军营,在邓九公陪同下,检阅三军。
“启禀大王,截止今日,三山关全员三十八万九千四百二十三人,另有二十七万六千余奴隶兵,合计六十五万余人,其中战马四十九万匹,战车三万零七百辆,弓弩十万,箭矢千万,粮草可供百万人食用十二年……”邓九公介绍道。
帝辛又去兵库粮库视察了一圈,见到军械崭新,粮草充盈后,这才脸『露』一丝赞许的笑容,随邓九公来到了三山关总兵府内。
算上帝辛从朝歌带来的二十万大军,帝国此次总兵力,已经高达八十五万余人。
再加上攸侯喜带来的五万水师,兵力便达到了九十万人!
另外,算上黄滚、徐盖等等权贵带来的家臣私军,帝国在三山关的兵力,就达到了一百一十五万余人。
还有,帝辛已经下令,命游魂关、青龙关总兵各派遣十五万精兵悍将,增援三山关,兵力规模便达到了一百四十五万余人。
而这,还仅仅是帝国方面的军队。
帝辛已经下诏,号令南方诸侯,派遣军队,支持朝廷此次的剿蛮战争。
南方有两百镇诸侯,其中以南鄂国势力最为强大,拥有常规军数十万,战时若全国动员,可以征调出百万规模的大军,再加上其余诸侯的兵马,保守估计,此次剿蛮战争,帝国投入的兵力,大概在两百五十万到两百七十万之间。
两百万兵马!!!
这场战役不说是空前,也是近三百年来,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
上一次,还是高宗时期,大商千万铁骑横行天下,所过之处,臣服者生,叛逆者亡,煌煌天威,不可阻挡。
若此战失利,帝辛不敢想象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这,绝对是一场豪赌。
帝辛压上了国运,压上了未来大商三十年的国运在赌博!
成了,大商便可以彻底征服南方,将国土扩充到南海地区。
败了,伤筋动骨,未来三十年别想缓过气来。
但对于南蛮来说,如果败了,那么南蛮这个种族,就会彻底消失在人界版图中,如三苗,如九黎、如吐火罗,成为历史过往的云烟,人们只能在史书中,对这个族群惊鸿一瞥。
没人会觉得大商会战败。
两百万的兵马,纵使是四大诸侯,纵使是宗教界,都要为之颤栗,更何况被中原朝廷多次打压、征剿,已经元气大伤的南蛮族?
要知道,上一次围攻三山关,南蛮族总共才派出了几十万兵马,还在邓九公手里损兵折将。
足以见得,南蛮族虽说依旧强盛,但只是相对南方诸侯国、部落来说,强大得可怕,可与昔日横行南方的蛮族相比,已经衰落太多太多了。
此次出征南方,帝辛也不是头脑一热做出的决定。
因为在上一世,帝辛就曾率领大军出关,主动寻战,差一点就灭亡南蛮,也因为那一场战役,打的南蛮族彻底四分五裂开来,把大商国土扩充到了江淮等地,某些疆域,已经与南海接壤,若不是西周突然来袭,整个南方,都将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故而,帝辛对于此次的南征,很有自信,他知道南蛮族有多少斤两,看似强大,实则却是外强中干。
…………………………
安排帝辛住下后,邓九公便往军营赶去。
圣驾到来,而三山关又是对南蛮战役的最前线,不容有失啊。
故而,邓九公从原本一天至少查一次岗,变成了一天至少查三次岗,并让自己的儿子邓秀、家臣太鸾,手持他的佩剑和令符,督查三军,手握先斩后奏之权。
管好三山军,这就是邓九公的职责,至于从朝歌来的军队,出了事,也与邓九公没有任何关系。
去的路上,一道熟悉的声音,豁然在邓九公背后响起:“爹!”
邓九公一愣,转身望去。
看见了一名佩甲,长相英气的少年,挎着佩剑,笑盈盈地冲他唤了一声。
邓九公『揉』了『揉』眼睛,再度望去,那美少年……不对,那女孩竟然是蝉玉!
“蝉玉,你怎么……”邓九公一脸吃惊。
“谁让你来的?”邓九公拉着邓婵玉,将她拽到了一处偏僻的角落里。
看着邓九公满面暴怒的样子,邓婵玉怯怯地说道,“是,是大王恩准我随军侍驾的。”
“大王?”邓九公眉头一皱。
“难道爹不相信女儿的话吗?”邓婵玉问道。
邓九公直视着邓婵玉的眼睛,看了良久,他松开手掌,问道,“是不是你纠缠着大王,非要随军侍驾,并且还扬言要领一支军队,如大将军一样,冲锋陷阵?”
邓婵玉嘴唇微张,一脸的惊讶。
“爹,你好厉害啊,这也能被你猜到。”
“哼,你心里的小九九,我能不知道?”邓九公轻哼道,“你在三山关时,就天天缠着我,要当大将军要当大将军,我不准,你就撒泼,现在长能耐了,竟然还敢对大王撒泼?若不是你爹我位高权重,手握一关兵权,你以为大王会容忍你胡闹?”
“爹,大王其实人很好的,不像你所说的那样易怒无情。”邓婵玉道。
“呵呵,你才嫁过去几天,就知道大王人很好?”邓九公淡笑。
邓婵玉俏脸微红,嗔道,“爹哦,你净会取笑女儿。”
“蝉玉,听爹一句话,你现在已经嫁为人『妇』,又是大王的妃子,从今往后,你要收敛起你的小『性』子,好好地服侍大王,做个贤妻良母,你爹,你娘,你哥,就都能安心了。后宫不比其他地方,大王的女人那么多,他的爱又不是无限大,总共就是那么大,是爱不过来的,不求大王对你爱的有多刻骨铭心,只要你能在他心里,占据一点点份量,就足以了。”邓九公语重心长道,“若换做别人家,你的丈夫若敢欺负你,你信不信?你爹和你大哥,直接会提着剑,杀入他家的府邸,把那个臭小子揪出来,一顿狠揍!但……那是大王呦,你爹我可没那能耐,抽大王的屁股。”
邓婵玉听后,顿时噗嗤一笑。
“小兔崽子,你爹我跟你说正事呢,笑什么笑?”邓九公吹着胡子瞪着眼。
“爹,实在是你说话太好玩了,女儿忍不住才笑的。”邓婵玉扁着嘴。
“好玩?有那么好笑吗?在笑,我就抽你!”邓九公怒斥。
从小,邓九公就把邓婵玉当男孩来养,跟他学武时,动不动就用脚踢她,对邓秀就直接上鞭子抽。
……毕竟是自己的女儿,邓九公也不舍得教训的太狠。
至于邓秀,那就随便祸祸,男孩子,皮糙肉厚,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邓婵玉扁着嘴巴,忍住了笑意,继续听着邓九公语重心长的训导。
半个时辰后,邓九公便放邓婵玉自行离去。
看了看天『色』,邓九公无奈的摇了摇头,继续起身去查岗。
………………
深夜,卧房内仍灯火通明。
帝辛手捧着一卷古经,细细地研读,在桌子上摆满了果盘、点心和茶水之类的。
一只橘『色』大猫,不安分的趴在窗户边缘,探头探脑的。
它朝帝辛那里望了一眼,见到帝辛没啥反应,便静悄悄地溜了出去玩耍。
吱嘎~~
房门开启,邓婵玉蹑手蹑脚的溜了进来。
“去哪了?”帝辛淡淡地问道。
邓婵玉身体一滞,略微迟疑,从珠帘后走了进来,拜道,“臣妾去了趟父亲那里,小叙了一会儿。”
“你现在是寡人的贴身护卫,贴身护卫的职责,你不会不知道吧?”帝辛平静问道。
邓婵玉低头道,“臣妾知错了。只是思念父亲和大哥,故而……”
“下不为例。寡人答应过你,给你冲锋陷阵的机会,但前提是你得安安分分,若惹得寡人不快,立马就回朝歌。”帝辛平淡道。
“是。”邓婵玉小声应诺。
帝辛抬头瞥了她一眼,便低下头,继续研读古经。
沉寂了少许,邓婵玉走了过来,给帝辛剥了个橘子,递到了他的唇边。
帝辛看着她,看着那双纯澈无瑕的黑眸。
沉默了三秒,帝辛张开嘴,把整个橘子塞满在嘴里嚼动着。
邓婵玉又剥了一个橘子,递到帝辛嘴前。
帝辛张开嘴,又是整个橘子一口吞。
邓婵玉还剥了一个橘子,递到帝辛的嘴前。
“……你不会伺候人吗?”帝辛没好气的说道,他想起了妲己,想起了白灵儿,想起了崔玉,想起了王颖……
人家那才叫伺候人,可邓婵玉?像是喂猪一样!
邓婵玉眨了眨眼睛,难道自己做得不对吗?
“你不会把橘子一块块喂给我吃?”帝辛皱眉道。
“可我吃橘子时,都是一口吞的呀。”邓婵玉认真道。
帝辛:……
“我父亲,我大哥,都是这样吃的。”邓婵玉接着又说。
帝辛无奈的叹了一声,望着邓婵玉手心里的橘子,接过来,一口吞在了嘴里。
难道邓婵玉没娘吗?
对了,听说邓九公的原配,产下邓婵玉没多久就死了,至今都未再婚,也无小妾,倒是个重情之人。
邓婵玉不在给帝辛投喂,因为她觉得帝辛好难伺候,吃橘子都要一块一块的吃,就跟大哥常提过的大家闺秀一样。
邓婵玉跪坐在帝辛身边,呆呆地望着空气,恪守自己贴身护卫的职责。
翌日一早,帝辛放下手中的古卷,饮下已经稍凉的灵茶。
“收拾一下。”帝辛一甩袖袍,交代一声后,便离开了卧房。
望着满桌子的瓜皮碎渣,邓婵玉撇了撇嘴,一个晚上,帝辛都在吃。
或许是打发无聊吧。
对于帝辛这种境界的修士来说,睡眠是不存在的,别说是一天,就算是一年不吃不喝不睡,都没什么问题。
漫漫长夜,虽有邓婵玉陪在身边,但一不懂伺候人,二又不会说甜蜜情话,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寂寞无聊了。
只能用吃,来打发这漫漫长夜。
帝辛来到三山关已经是第四天了。
三山关的粮库已经堆积如山,甚至已经到了放置不下的地步。
帝辛命人沿着长江南岸,修建二十余座大粮库,储存多余的粮食,并让攸侯喜亲率五万水师保护粮库的安全。
四天内,南方的各路诸侯,已经悉数抵达三山关总兵府。
帝辛在聚将厅内,会见了这些诸侯。
南方共有两百镇诸侯,都以南鄂国唯马首是瞻。
鄂崇禹亲率二十万大军赶赴三山关,支援帝国的剿蛮战争。
其余诸侯有的率兵数万,有的率兵数千,自备粮草军械,陆续地抵达了这里。
帝辛算了算,南方两百镇诸侯,总共派出了六十万军队,基本符合他心里的预期。
帝辛知道,凭南方各路诸侯的身家,六十万军队,大概只相当于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
而且还都不是最精锐善战的,六十万军队中,光是奴隶军就占据了四十万。
与帝辛拿出老本相比,就显得太寒酸敷衍了。
倒不是觉得此次剿蛮战争会失利,凭帝国和附属国的百万联军,即使是强如东鲁、西周都不敢正面硬撼,更何论是偏于一偶的南蛮族?
即使战败,也不至于会全军覆没,顶多损失多一些的兵马、将领罢了。
鄂崇禹怕,怕自己拿出老本来,帝辛一声令下,让他带着自己的老本,去攻坚,去送死,消耗南鄂国的实力。
军令如山,由不得鄂崇禹不从。
不从,就是抗旨不尊,帝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携帝国百万无敌军威,就地拿下鄂崇禹。
光明正大,理由充分得很。
帝辛会算计,但鄂崇禹执掌南鄂国多年,合纵连横,睥睨四方,坐稳南方两百镇诸侯第一把交椅,早已精明如老狐狸,岂会不知其中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