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太子朱见深天资聪慧,蒙学于孔孟圣人言行,常感于序在伦先。为遵循礼法道统,朕废黜皇太子朱见深储君之位,降封为沂王,钦哉!”

司礼监掌印太监兴安,用着尖锐的声音宣读完这封圣旨,直接把奉天殿内外上朝的文武百官给干懵了。

虽然大家早早就做好了废太子的心理准备,但谁也没有料到会来的如此突然,皇帝压根就不等朝议的过程,来一个先下手为强把圣旨给宣读了。

这下就算老牌勋戚集团跟文官集团,有人想要秉持礼法进行反对,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切入。

不过让文武百官震撼的事情还不止这一样,兴安在宣读完废太子诏书后,立马旁边的小太监又呈上来一封圣旨,他缓缓卷开清了清嗓子后继续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朕奉太上皇遗诏登基四载,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宗社之本在储位,天佑下民作之君,父有天下传之子。今皇长子朱见济俊秀笃学,颖才具备,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

“故立为皇太子,兹正位东宫,其敬天惟谨,且抚军监国。钦哉,景泰三年五月十五日。”

没错,废而后立,兴安宣读的第二封圣旨,正是立皇长子朱见济为储君的诏书!

如果说开始文武百官还没有反应过来,当这封立太子诏书宣读完毕后,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时间可谓是全场哗然。

“自古废立东宫无不是礼仪庄重,岂能这般儿戏?”

“皇太子如今虚岁才七岁,如何能理解序在伦先主动让位?”

“太子无过,还请陛下三思!”

“如此废立于礼不合,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站在殿外的言官清流群体首先炸开了锅,他们本就摩拳擦掌,准备在大朝会上义正言辞的反对易储,这下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皇帝如此草率的易储。

一些比较激动的年轻官员,甚至有冲入殿内仗义执言的想法,不过景泰帝朱祁玉可能早料到会有此等场景发生,守候在一旁的锦衣校尉跟大汉将军们,很快就围了上来连成一排,防止官员们做出过激的举动。

此时的朱祁玉,已经没有继位初始面对朝廷百官反对的那种畏惧跟软弱,他用着无比冷漠的眼神打量着殿外发生的一切。易储之事不能出现丝毫的绥靖跟退缩,否则必被言官清流给步步逼近,导致退无可退。

另外正月皇长子朱见济感染风寒一事,经过几个月的调查除了发现有人为嫌疑外,居然再也找不到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这点让朱祁玉感到了一丝胆寒,同时也让他心坚如铁。

….等待锦衣卫们暂时压制住喧嚣后,景泰帝朱祁玉这才把目光放在了前排的内阁首辅陈循身上。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朱祁玉把资历威望薄弱的陈循,通过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等等方式,一步步把他捧到了超越于谦位极人臣的地位。

三年准备就等今日易储,该到这些亲信心腹发挥作用的时刻了。

果然当看到皇帝的示意眼神后,陈循深呼吸一口气,顶着日后可能会遭受骂名的可能性,站了出来说道:“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储君当如是也。”

“皇长子朱见深正位东宫,乃众望所归,臣恭贺陛下!”

众望所归?

听到陈循说出这番话,奉天大殿内外的大多数文官们直接惊呆了,这得多么不要脸才能顶着悠悠众口,说出众望所归四字。

还没等在场的清流们出言反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何文渊主动站了出来表态道:“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本固于万年。”

“父子相传才是世代不变的礼法道统,臣恭贺陛下!”

相比较陈循本来就有着内阁首辅的名头,仅仅差了资历跟威望。何文渊那就是纯粹的边缘官员,正统六年因麓川战役得罪了勋戚百官,致仕在家足足呆了八九年时间。

景泰帝朱祁玉给了他起复的机会,并且还圣卷恩隆无与伦比,这份知遇之恩注定了何文渊是帝党铁杆。不管朝中文官集团主流意见如何,他是一定会站在皇帝这边同意易储。

除了陈循、何文渊两位重臣出列,很快内阁大臣王一宁、兵部尚书仪铭、都御使王文、工部尚书江渊等等,纷纷站了出来旗帜鲜明的表达支持易储。

刹那间奉天殿内外群臣脸上神情迥异,特别是那些年轻的清流言官,震惊的童孔中充斥着不可思议,仿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直以来朝廷官员主流声音,不是高举礼法大旗反对易储的吗?

为何到了这一日,朝中绯袍重臣纷纷跳反,选择支持皇帝无过废太子。他们读的圣人言行哪里去了,礼义廉耻又到哪里去了,原来朝中重臣人均“伪君子”吗?

此时朝堂上的异变,给了许多年轻官员生动了上了一课,这才是深不见底的官场本质!

言官清流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把目光放在了吏部尚书王直跟吏部尚书胡濙身上,他们俩个才是真正排班位列文官一二的栋梁重臣。

只要这俩人站出来领衔反对,那么文官集团依旧能团结一致,逼迫皇帝做出让步!

“大冢宰,身为吏部天官,百官之首,难道不应该站出来拨乱反正吗?”

“还请大冢宰出列纠正君王!”

“大宗伯乃六朝元老,朝中威望无出其右,当仗义执言。”

….“礼部掌管宗法律令,当劝谏陛下人伦对错!”

这一刻明朝的言官清流们,终于展现出来了他们不畏强权的一面,哪怕对方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可能言官身上有着诸多的缺点,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跟“职业喷子”无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这么一群耿直,甚至是有些“天真”的人存在,整个朝廷或者国家才有纠错的机会。

明朝中后期当言官清流被“大礼议”打断了嵴梁,沦为朝中党争的口舌后,整个王朝就不可避免的走了下坡路。

可是面对文官清流的愤慨跟抗议,站在为首位置的吏部尚书王直跟礼部尚书胡濙,就跟没有听到一般,宛如静立的凋塑不闻不动。

皇帝“先斩后奏”连发两道圣旨,再加上诸多阁部大臣出列表态,已经流露出志在必得的决心。王直本就是软弱之人,他为官最多就是做到顺势而为,绝不会做逆水行舟之事。

至于胡濙能成为六朝元老,如今还稳稳的站在文官最前列的位置,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他早就习惯于明哲保身。

明朝文武官员中许多能做到“文死谏,武死战”,却不包含他俩。

望着殿内高官或支持或沉默的景象,朱祁玉脸上露出了一抹久违的笑容。三年时间扭转了自己在朝堂上毫无根基的劣况,终于品尝到了那种专属于皇帝唯吾独尊的权势感。

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朝堂重臣无人反对?

这种诡异的场面发生,已经完全突破了中低层官员的理解范畴,原来叫嚣沸沸扬扬的礼法道统,在权势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就在众人以为易储尘埃落定的时候,站在殿外长廊的兵部观政进士杨集,突然高呼了一句:“大司马,易储之说,以迎合上意。”

“公等国家柱石,难道沦为阿谀媚上之辈否?”

杨集满脸悲愤的望着于谦的背影,在易储风言流传出来的时候,他就上书过一封给兵部尚书于谦,希望对方站在家国天下跟礼法道统的角度去反对。

结果这封上书宛如石沉大海,久久没有等到于谦的回应。

如今皇帝易储挑战礼法,满朝公卿却无一人胆敢站出来反对。于谦大公无私的品性,曾经是杨集在官场上的“白月光”,立誓要成为此等国士,于是在科举过后申请到兵部成为观政进士。

但于谦的沉默以对,让杨集心中的理想跟目标湮灭了,原来在权势富贵面前,于谦与常人无异!

听到这一生悲愤呐喊,沉忆辰回头看向了殿外那张陌生的脸庞,对方此时已经泪流满面。

说实话,沉忆辰非常能理解这名年轻官员的心情,某种意义上来说,于谦对于自己同样是人生道路的一束光。沉忆辰可以自己圆滑、妥协、堕落,却永远不想看到于谦放弃心中的正义,哪怕很多时候利益与沉忆辰的目标并不一致。

….人人都不愿意自己成为于谦,可人人都希望存在着这么一个宁折不弯的于谦!

如果于谦变了,就意味着心中的理想跟正义崩塌了,出现这种崩溃痛苦的神情就不足为奇。

“放肆,咆孝朝堂,该当何罪!”

面对杨集的哭喊,都御使王文当即站出来呵斥了一句,他身为监察部门的老大,有着掌管朝堂纪律的权限。加之现在易储已经尘埃落定,不可能再出现什么强大的反对势力,当然得锦上添花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

“无罪!”

几乎就是在王文话音落下的瞬间,一道掷地有声的浑厚声音从文官前排传了出来,说出这句话的人正是于谦!

见到这一幕的出现,满朝文武纷纷把目光集中到了于谦身上,相比较旁人的惊诧,沉忆辰更多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不希望在这种已成定局的事情,于谦依然挺身而出去坚持自己心中的准则。可又不知道为什么,沉忆辰又默默期待着于谦不会选择明则保身。

毕竟满朝文武中精致利己者太多,刚正不阿的于谦只有一个!

“陛下,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早在陛下即位之初,就已经与太后跟百官立下誓言,立太上皇长子朱见深为储君,百年之后传位于他。如今太子无过被废,陛下是否忘记了当初的誓言?”

于谦此言一出,简直如同在奉天殿内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要知道他是最早拥立景泰帝的从龙功臣,理论上双方是属于同一个利益集团。

加之现在太上皇已经宾天,不存在未来帝系转移到可能性,于谦重提当年皇帝立下的誓言,这简直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反对易储说出这番话,于谦已经相当于得罪了皇帝,结果万万没想到的时,他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大义凛然的说道:“易储之事,满朝阁部臣大都憷于利害,无敢异词。相反揣摩上意者,一时升职者甚众。”

“以至于出现了满朝皆太保,一部两尚书的奇景,如此风气盛行下去,岂是家国天下之幸?”

此时的于谦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其实相比较易储,他更关心在乎朝中这股极力讨好上意的谄媚风气。

这几年景泰帝朱祁玉为了争夺朝堂的话语权,只要同意易储站在他那边的,纷纷给加官晋爵。要知道明英宗正统朝时期,三少、三孤、三师等等头衔珍贵异常,连内阁首辅都只能位列二品,没有办法靠着加衔踏入官居一品的行列。

结果朱祁玉三年下来把一品加衔,像不要钱似的分派下去,现在阁部大臣谁头上没个三少、三孤的头衔,简直不好意思出门打招呼。

如果说加衔泛滥,还在能接受范围之内,那么官职的滥发,就已经实质性的影响到了朝堂中枢的运转,互相拖后腿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于谦知道自己在易储之事上的沉默,已经导致跟皇帝离心离德,但如果就此改变或者继续视若无睹,那于谦也不可能成为国士无双。

时至今日,他终于说出来了皇帝为易储导致的乱像,哪怕因此丢官问罪在所不惜。身为官员就得有为国为民的觉悟,身为文人就得有不屈的风骨跟气节。

阿谀媚上风气一旦盛行,国将不国!

.

无限循环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带着仓库到大明捡个王爷来种田唐朝工科生神圣罗马帝国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从李元芳开始大秦之召唤群雄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并汉贞观俗人妖孽丞相赖上门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我的大唐我的农场大唐俏郎君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神医狂妻:邪帝,好闷骚御宠腹黑贤妻汉末天子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至尊剑皇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食王传吞天神王明末:造反自封镇北王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回到远古建华夏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开局送我去和亲,奉天靖难你又后悔了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逍遥紫衣侯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权倾天下,从被流放开始世子无双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我何时可以回去大秦:开局以七星灯为始皇长生!三国异术:发明开启乱世新局屠遍天下,我乃大明第一杀神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被逐出家门从破冰捞鱼开始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红楼:大明圣皇,坐拥十二钗穿越战国之周天子姬卓逆世而起军火库:我有百万美貌大力女兵请,卸甲!骑砍明末:从刷满面板开始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启禀陛下,状元郎他又又又开摆了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大秦我不是奸商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逆天!傻王布局逃京,皇帝傻眼了初唐瓜怂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故事连连看魂穿之打造盛世被赶出侯府假世子靠科举逆袭权臣三国:开局截胡关羽,割据地盘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穿越我是胡亥红楼:无双武力,我一人镇天下幽默风趣解读陈士铎医学全书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开局皇帝:我爆杀五万大军!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综武,绑定系统从秦王宫开始签到臭山贼,朕怀孕了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送我和亲?岳父我太想当皇帝了三国:开局死尸堆,砍到天下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