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纷纷命令从长安以八百里加急发了出去,这些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向目的地送过去。黄巾之『乱』期间和董卓『乱』政期间,大汉全国的驿站系统早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就是刘成开始主政之后重建了驿站系统,并增加了邮传功能,刘成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官衙,名为邮传司,归属在尚书台之下。
此前的私人信件和公文都是需要派专人送的,驿站系统重建、邮传司设立之后,在官府中负责运送公文的官吏全部归属了邮传司的编制,邮传司不但负责运送官文,还负责军事物资的调拨,同样也承接民间货物的运输生意,最重要的是,百姓们可以把信件通过邮传司送到收信人的手中,如果地址写错,或者找不到收信人,信件则原封不动的退回,但这都是需要收费的,但费用肯定要比自己派人送信低得多,而且这是官方渠道,安全上有保证。
为了保证公文和私信的私密『性』,朝廷还特意颁布法令,没有收信人的允许,任何人私自拆开信件和公文都属于触犯律法的行为,当事人一旦报官,官府调查下来必然对犯法之人进行严惩。
邮传系统的运输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普运,也就是普通的运输速度,跨州货物和信件运送要半个月以上才能抵达,不过这已经很快了;第二种是快运,属于加急运输,日行三百里,官府来往公文、政令、圣旨等等都是用这种运输方式运送,民间私信也可以用这种方式,但运费不低,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百姓们都是用第一种方式送信;第三种,八百里快马加急,主要用于传达军令、战报、军情消息的运送,不承接民间业务!
邮传司成立,邮传系统开始运转之后,很快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展现了它蓬勃的生命力,发展速度之快超乎了刘成和朝中大臣们的想象,但是朝廷对这一块的投入也相当大,毕竟在各地建立驿站、招募人员、购买快马、骡马和马车所需的花费不是一笔小数目。
属于邮传系统的驿站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地建造起来,各地的驿站每天都增加快马、骡马和马车,每天都在招募会骑马邮递员、会赶车的车夫,军中退役的兵卒们大多进了邮传系统内。
不过朝廷的投入是与业务量直接成正比的,业务量越大,所需要的人手和快马、骡马和马车等一些列硬件设施都需要增加。
从前老百姓要给远方的亲人送信只能托人带过去,没有顺道的就送不去书信,但是现在不同了,只要把信件往驿站的邮筒里一丢,当天下午信件就被收走送出去了,这多方面,只不过花费几文钱邮费而已。
邮传系统的建立也渐渐催生了代写书信这个行业的喷井式勃发,从京城长安到各郡郡丞,再到下面的县城、乡、里、亭都出现了大量的代写书信的人,这些都是读过书的寒门学子,也有落魄的贵族子弟。
这次对袁绍的作战,邮传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朝廷发往并州、洛阳的命令用八百里加急送出去,驿兵每到一个驿站就会把军令交给该驿站,然后由该驿站派专人骑快马送往下一个驿站,中间间隔时间不会超过三分钟。
轻骑兵在长途跋涉行军时有马歇人不歇的情况,但在邮传系统则是人马俱歇,速度不但不会减慢,还会成倍增加,日行八百里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能够做到。
为了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对于重要军情、军令和战报传递的延误,朝廷专门颁布律法,八百里加急快马有专门的服饰、旗帜标识,任何人看见都必须为其让路,有优先通行的特权,可以征用途中任何马匹;同时任何人对八百里加急快马的伤害都被视为重罪,若造成重大军情的延误,轻则终生陷入牢狱之中,重则被斩首。
徐庶和韩浩本身就有互相协同防御的责任,当韩浩给朝廷的上报公文还在途中时,他给徐庶的求救书信就已经送到了徐庶手中。
徐庶收到求救书信意识到朝廷此次绝对要出兵攻打袁绍,现在朝廷可不是董卓时期的朝廷了,绝不会忍气吞声,也绝不会退让,他立即下令集结兵马,准备粮草物资,做好出兵救援的准备,一旦朝廷的命令到达,那就是出兵的时候到了。
从长安发到洛阳的书信居然只用了一天就送到了,徐庶收到军令之后,大军还在做动员,还在准备粮草物资。
不过徐庶也只用两天的准备时间,他在收到军令的第二天就率军出发了,先是抵达了孟津关,早已经准好的战船已经做好了运送兵马渡河的准备,如今已经是九月底,河水水位下降到正常水平,水流速度也恢复平缓,渡河没有什么危险,一万人马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渡河完毕,驻扎在这里的一只水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是朝廷直接控制下的唯一一支水军,是在刘成西征之前开始组建的,荆州军的张允被征辟到朝中负责在孟津港水寨组建水军,他被任命为水师横泽将军,麾下水军有一万八千余人,大小战船两百多艘。
经过近一年的战船打造、水兵『操』练,这支水军已经勉强可以派上用场,但要真正用于作战还缺了一些火候,目前也只能用来运输兵马粮草、当任河道巡逻任务,要进行水战还需要经过一到两年的训练,毕竟水师的『操』练比陆师更难。
刘成回到长安之后也很关注水师的训练情况,这一次如果曹『操』等人老实还好,如果曹『操』、张邈、刘备等人若不老实,跟袁绍联合起来,或是想渡河过去支援袁绍,说不得他就只能出动水师切断黄河两岸的联系,或者是在他们渡河时用水师发起攻击。
徐庶率军抵达河内郡治所怀县的时候,颜良的五万大军还没有读过淇水,河内太守韩浩虽然下令收缩兵力、坚壁清野,但却没有把兵力全线南撤,而是把一半的兵马驻防在淇水南岸,这可是河内郡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他怎么会轻易放弃?
颜良五万大军虽然来势汹汹,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林虑和汤阴,但在渡淇水的时候遭到了顽强的阻击。
颜良仗着自己有五万大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一时间自大不可一世,没有派人渡河探查就轻率渡河,可没想到韩浩已经在淇水南岸布置了严密的预警设施,颜良的人马正在做渡河的准备时,河内郡发现了端倪,立马上报给韩浩。
韩浩收到报告之后立即率五千人马埋伏在颜良大军渡河的对岸附近,等颜良军有三千人完成渡河却又立足未稳之时发起了攻击。
已经登岸但还没有立下脚跟的三千颜良大军当即被韩浩大军击溃,有一千二百多人被杀,剩下一千八百人被赶下河中随着水流冲走,河中还在渡河的三千余人吓得立即掉头,但掉头的过程中混『乱』不堪,小舢板、渔船、木筏子互相碰撞,造成了一千多人洛水被河水冲走,不会水的北方兵士们活活的被淹死。
一天以后,淇水下游河面上出现了无数浮尸,这些都是颜良大军的兵士。
仅仅一次渡河失败就损失了四千多人,颜良气得暴跳如雷,大骂韩浩阴险,但大军不能被这条河阻挡止步不前,他不得不虚心向随军官员许攸请教。
许攸经过思索后向颜良建议道“从日间渡河时遭到的攻击来看,韩浩的人马显然早就做好了半渡而击的准备,他们一定早已知道我们在此处渡河,看来他们在河对岸应该设有监视点,想要瞒过他们的探子可不太容易,必须要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韩浩错误的认为我们很可能会在某处渡河,把他的兵马调走,然后我军选择在夜间渡河过去!”
颜良并不傻,许攸一说他就明白了,就是要在某处造成渡河的假象把韩浩的兵马吸引过去,但大军却在另一处的夜间渡河过去。
他想了想问道“许大人,此计倒是可行,但夜间渡河危险『性』太大,容易翻船呐!”
许攸觉得没问题,他说道“淇水又不宽,也不是很深,现在洪水期都过了,水流速度平缓,只要让各部按顺序渡河,就不会造成混『乱』。再说了,行军打仗哪会出现没有伤亡的?”
也正是因为淇水不宽,颜良才敢让他们坐船,如果是在长江或黄河,兵士们上船就会觉得害怕,水流急、河面宽、波浪大,诸侯讨董时就在渡河时发生过许多翻船的情况。
颜良见许攸这么说,只好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人开始执行。
许攸的计策的确瞒过了韩浩,把韩浩和他的人马吸引到别处,而颜良和许攸则带着大军在另外一处河段于夜间渡河。
好在这一晚有月光星辰,河面上的视线还行,但即便如此,兵士们坐木筏子和小渔船到了河中间还是害怕了,整整一夜过去,五万人马才渡河了不到两万人,但依然有一千多人落水淹死,还有两万五千余人没有渡河。
韩浩得到消息的时候知道再想率军过去攻击已经太迟了,以他手上的兵力已经无法撼动站稳脚跟的颜良军。
韩浩没有任何犹豫的选择了率军撤退,沿途把各城的军民百姓全部向南迁移,全部迁到郡城怀乡,也只有怀县的城墙才能挡得住颜良大军的攻击,也是在怀县城下,韩浩率军与徐庶大军进行了汇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