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弗看到袁老太太吃瘪,心里就觉得痛快。以前墨兰还没被封为公主时,华兰回娘家都不敢多待。
袁家看他们盛家就跟打秋风的穷亲戚似的,有多远避多远。
华兰生下庄姐儿时,她来袁家看望,结果袁家一副嫌弃得不行的样子,端了几杯冷茶来招待她。
这事儿她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如今能看袁老太太吃瘪,她心里别提有多解气了。
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王若弗也不想再待下去,就起身告辞了。
华兰见母亲走了,行了一礼也跟着告辞。
袁老太太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你不是说盛家出了大事吗,你看看她那个样子,像是出了事的?”
袁家大儿媳也觉得疑惑,“可……可那日二房院里的女使是这样向我回禀的啊。说是王大娘子得罪了顾侯,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事情都没搞清楚就咋咋呼呼的,没用的东西。”
袁老太太狠狠的瞪了她一眼,要不是看在她是自己娘家侄女的份上,岂能饶得了她。
袁家大儿媳害怕的瑟缩了一下,眼珠子转了转,灵光一闪,“要不,咱们再去问问二弟? ”
这事儿最开始是袁文绍告诉她们的,后面袁家大儿媳为了证实,就招了安插在二房的眼线过来询问情况。
那个女使说的和袁文绍说的别无二致,她和袁老太太才会明目张胆的监视华兰,给她气受。
“不可!”袁老太太摆了摆手,直接出声阻止:
“王大娘子此番过来就是警告我们,若是再出现之前那种事儿,得罪了长公主……我们袁家可没什么好日子过。
也是我着相了,盛家有长公主这尊大佛在,还能出什么事。
此事就此作罢,不许再提。”
袁家大儿媳有些不甘心,但她也没办法,盛家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任人可欺的小官之家了,只能不情不愿的应下。
袁文绍下朝回来,就得知了今日的事。
大步流星的走回屋,见华兰正在给两个孩子绣衣裳,状似不经意的问了一句:
“听说岳母今日来了?”
华兰眼中轻蔑一闪,面上却含笑盈盈道:“是啊,今日去长公主府给佳明郡主过生辰,回来时天色还早,母亲就把我送回来了。”
袁文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没再开口。
两人都默契的没提院里的下人全部被换一事。
这事儿得利的终究是二房,袁文绍自然不会那么不识趣。
长公主府
墨兰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整天,眼见天色黑了,吩咐几个下人带着孩子们去洗澡。
墨兰懒懒的瘫在贵妃榻上,眼睛微眯,一旁几个女使上前给她捶捶腿,揉揉肩。
孙嬷嬷走了进来,“公主,今日吴大娘子也送了一份礼,说是给小郡主的生辰礼。”
墨兰精神一怔,缓缓睁开眼,看到托盘上的一块品质上好的玉佩,突然想起什么,“倒是本宫忘了……”
孙嬷嬷心中疑惑,想问些什么,但见墨兰又闭上了眼,复而沉默不语。
冬去秋来,外面冰天雪地,大雪纷飞。
在这期间,三胞胎和墨兰的生辰都是在府中小办的,盛家和吴大娘子那边同样都送了礼过来。
而媛姐儿的生辰则是在春季,早就已经办过了。媛姐儿比三胞胎要小几个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宫中举办除夕宴。
几个孩子还小,墨兰没打算带他们进宫,就把他们留在了府里。
孙嬷嬷今日给墨兰梳了扇形高髻,头戴一顶八尾凤钗,凤钗四周珠翠环绕,珠钗繁多却层次分明,随便拔下一根都能用来赏赐人的程度。
穿了一袭靛蓝色荷叶领抹胸宫装,是由冰蚕锦制作而成的大袖长衫,衬得墨兰雍容华贵,炫丽逼人。
墨兰披上狐皮大袄,由孙嬷嬷搀扶上了马车,向皇宫驶去。
今日天寒,内务府总管并没有准备轿辇,而是换成了暖轿。
墨兰虽然不冷,但外面风大,坐暖轿比较安全一些。
一群人浩浩荡荡朝着宝清殿而去。
墨兰到时,其他人早就已经到了,墨兰解下披风,行了一礼:“昭宸参见母后,参见官家,参见皇后娘娘”
太后一脸慈爱道:“快起来,好孩子,都是一家人,不必多礼。”
官家和沈皇后也跟着附和,“是啊,皇妹今日可是姗姗来迟了,快些入座吧。”
听到沈皇后阴阳怪气的话,墨兰面不改色,悠悠然的起身,一副并未把她放在眼里的模样。
沈皇后见此心中越发气恼,眼底划过一抹恨意。
她可没忘记之前墨兰算计她的事,要不是桓王妃处理的及时,她恐怕早就被打入冷宫了。
墨兰斜了她一眼,眸中闪过轻蔑。
沈皇后对于墨兰而言,根本不值一提,脑子蠢笨就算了,还时常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这样的皇后,谁尊敬得起来?
上首的太后瞥见这一幕,心情大好,喝了口果酒,悠哉悠哉的看着好戏。
墨兰入坐到左上方首位,旁边是平郡王妃,对面是肃王妃。
抬头看见官家旁边坐了一名女子,姿容美丽,气质温婉,眉如青柳,体态轻盈,是个难得一见的美人。
墨兰有些好奇,低声询问道:“这位是谁,怎么坐在官家身旁。”
平郡王妃轻声笑道:“这位是新晋的锦贤妃,是官家在禹州时纳的妾室,之前很受官家喜爱,还生下一子。
但自从官家登基后,太后娘娘给他纳了十几个嫔妃,这位锦贤妃便落寂下来,您之前自是没有听说过她。
刘贵妃倒台后,她想法子在官家露了脸,官家又想起她的好来了。
这不,还没到一年就连升三级成了贤妃,今日除夕宴,官家还特地恩准她坐在身旁。
您瞧,皇后脸色都挂不住了,眼神像刀子一样,恨的牙痒痒。”
说着,平郡王妃还偷笑几声,她乐得看皇后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