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扶云书院的规模并不大,师资力量不雄厚,仅有学生百余人,教谕七八人,打杂的火工水工十多人,在周围的十数家书院里算是很小的了。

但奈何出了一个风云人物,中了本次乡试的解元不说,还被圣上钦赐了表字。

贾瑜的归来,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纷纷走到贾瑜的面前,一赞他高中解元,为书院争光,二赞他舍命护亲,有君子之风。

时值盛夏,大家都换上了统一的夏装,青衣薄纱,秀才悬黄玉,举人佩白玉,贾瑜配的就是白玉佩,别的秀才看到他都会先行礼,不看年龄大小,也不论进学早晚。

学子们并不是整日里都拘在院里读书,按照书院的规定,学子只需要上午读书做学问即可,下午可以随意出入书院,因此不少学子会在这个时间段出去逛逛,或是游山玩水,或是饮酒作乐。

蓝田县的官庙镇因为地理位置好,几十年来陆陆续续有数十家书院在此落户,因而此镇的繁华程度并不输于一般的县城,宽阔的官道两旁满是酒楼和茶舍,无数的文人士子穿梭其中,吟诗作赋,好不热闹。

贾瑜和陈淳要备战明年的春闱,上午跟着教谕们上课,下午则一起去藏书阁里读书,庞授特意安排了李教谕在旁边辅助他们,他们俩都是庞授看好的人,视之为宝。

刘循、李信和上官文渊三人则要比他们清闲许多,他们三人在八月份的乡试中全部落榜,距离下次乡试还有三年,因此学习日渐懈怠,整日流连与酒楼茶舍之间,贾瑜和陈淳劝了几次无果后,索性不再相劝。

这天下午,贾瑜和陈淳正在藏书阁里读书论述,正是孜孜不倦的时候,刘循和李信噔噔噔的跑了进来,李教谕皱眉看过去,刘循和李信连忙停下脚步,低着头准备挨训。

李教谕瞪了他们一眼,道:“这般失态,必是事出有因,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刘循和李信连忙躬身道:“学生谨记。”,等李教谕走后,刘循才沉声道:“祸事了!”

陈淳连忙问道:“文渊呢?”

“文渊他父亲薨了。”

贾瑜一愣,他们五个人之中,上官文渊的年龄最小,平日里大家都把他当弟弟一样照顾,猛然听到这个消息,贾瑜的第一反应就是心痛。

......

上官武功这些年一直随武平侯吴勇镇守在榆林,数日前和蒙古人的一场战斗中,上官武功率领所部的两个指挥千余将士孤军深入,到达指定地点后,于深夜突然发动袭击,打的敌人措手不及,人仰马翻,以阵亡五百的损失阵斩三千,缴获牛羊无数,另外俘虏了千余敌人。

可以说是以一换六,如此战绩,除了得益于突然袭击、梁军骑兵的训练有素、以及所配备的武器外,最重要的还是上官武功在此次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卓越指挥能力。

只可惜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出了意外,一个未死的敌人趁他们不注意,藏在尸体堆里,一支弩箭就射中了他的小腿,上官武功深知蒙古人喜欢在偷袭用的小弩的箭头上涂上剧毒,只可惜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以至于丢了性命。

第一个,作为主将,在战事没有彻底落幕前亲入险地,给了敌人刺杀的机会。

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箭后他第一时间不是寻找掩护,而是原地挥刀砍掉了小腿,这无疑给了那个敌人重新装填毒箭的机会,第二次一箭就射中了他的咽喉,神仙难救。

赶来的亲兵把那个敌人剁成了肉泥,随后上官武功被亲兵抬回了榆林城,军医和名医齐番上阵,但还是没有挽救他的性命,在第二天清晨死去。

上官武功死后,他身边的十多个亲兵当即就抽刀抹了脖子,依照大梁的军法,主将若在战事中阵亡,他的亲兵无论是什么理由,都逃不了护佑不利的罪名,应当自裁以谢罪。

其余兵士或者断指,或者割面,然后举起刀斧,把俘虏的那千余敌人杀了个干净,挖出心肝,割下头颅,筑成京观,以慰主将的英魂。

消息传到京城,景文帝感其勇武,欲谥其为“武肃”,追赠一等张掖伯之爵,恩加其嫡子袭三等伯。

立刻就有一名监察御史跳出来弹劾其部下擅杀俘虏,并筑成京观,认为此举太过残暴,有伤天和,不应与之谥号和追赠,让其嫡子袭原有爵位即可。

此言一出,犹如一滴水落入油锅,武勋们当场就炸了,和那名监察御史当着景文帝的面吵了起来,见动不过嘴皮子,几个武勋撸起袖子就要动手,殿中侍御史连忙大声喝止,景文帝留下一句“再议”后就宣布散朝,那监察御史得意洋洋的看着那几个武勋,一脸的挑衅。

那几个武勋忿忿不平,出了皇宫汇聚在皇城城门口,等到那监察御史散衙出来的时候,上前继续和他理论,那监察御史没有管住嘴,说了几个侮辱勋贵的词,那几个武勋对视一眼,一拥而上,一阵拳打脚踢,打的那监察御史惨叫连连,旁边的文官们不敢上前劝阻,只能在旁边看着。

也许是因为不解气,几人又扒了他的官服,抢过宫门校尉的配刀铰了他的头发,然后大笑离去。

那监察御史不堪羞辱,当天夜里就在家里吊死了。

为了平息文官们的怒火,景文帝把那几个武勋各降爵一等,并罚了十年的俸禄,才总算让朝堂上下安静下来。

贾瑜和陈淳四人拍马来的时候,张掖子府里里外外已经挂上白色幔布和灯笼,贾瑜等人表明身份后,张掖子府里的下人给他们在腰间缠上白布,然后把他们请到灵堂。

上官文渊正披麻戴孝跪在灵堂,见贾瑜几人进来,连忙起身给他们行礼,贾瑜几人回礼后,给他老子的灵位拜了三拜,才好言宽慰起他来。

几人正说着,下人进来禀报说宫里赐下来的冰块已经用完了,上官文渊闻言大哭道:“没有冰鉴,我父亲可怎么办!”

说罢,就急匆匆的出去了。

贾瑜疑惑道:“莫不是用冰鉴给遗体防腐?”

刘循指了指棺材下面一排的铜盆,小声解释道:“那铜盆里的水就是棺材里面冰块融化后流出来的,棺材四壁和底部都有冰块,只要冰块续的上,遗体放在里面十天半个月都不会腐烂发臭。”

李信也小声道:“这么热的天,停尸七日,还不知道要用多少冰块呢。”

刘循又道:“想来是宫里也没有多少了,要不然去别家求去,要不然就得提前下葬。”

“你们谁家里有冰鉴?快去取点来给文渊救急。”

刘循苦笑道:“彦章兄,七月份时宫里是赏了一些冰鉴下来,不过就一点点,早就用完了。”

陈淳又看向李信,李信摇了摇头,陈淳最后看向贾瑜,贾瑜轻声道:“荣国府里有没有冰鉴我不知道,我也没见人用过,不过我可以回去问问。”

陈淳起身道:“仲卿,我和你一起去,你们俩在这里等着,若是文渊问起来,你们就说我和仲卿去给他找冰鉴去了。”

刘循和李信连连点头,起身道:“两位兄长速去速回。”

路上,贾瑜从陈淳口中得知了很多关于冰鉴的事,在盛夏的时候,冰鉴是个紧俏物品,因为冰鉴只能在冬天时贮存。

京畿道的深冬虽然寒冷,但远远没到冰冻三尺的程度。

城外的渭水河有一条支流位于山谷之间,那里常年密闭寒冷,每年深冬的时候都会结一尺有余的冰,是个取冰做鉴的好地方,只不过那地方很早以前就成为皇家御用的冰场了,有军队驻守,任何人都进不去。

有限的流域注定产生有限的冰,每年寒冬腊月的时候,驻守的军队就会把一尺余的冰块全部取出来,运回皇宫,路上还会派遣军队保护。

其他的湖泊河流一整个冬天下来,都结不了三寸的冰块,更别希望水缸和盆就能结成符合贮存条件的冰鉴了。

从山谷中取出的冰鉴会被运到皇宫里的特殊地窖贮存起来,在三伏天的时候供给皇室成员们使用。

当然也会作为御品赏赐给大臣武勋和有功之臣,像四王八公这种顶级豪门,每年盛夏的时候都会得到一些。

荣国府也不例外,七月份的时候就得到了宫里赏赐下来的一方冰鉴,在最热的时候,下人们会锯下一块来,放在荣禧堂里用来降温,整个贾家也就贾母有这种待遇,所以这种时候大家都喜欢去她那说话。

厨房也会把这些纯净的冰鉴做成消暑的冰食,主要是用来制作冰镇果汁,供主子们食用。

来到荣国府,贾瑜和陈淳直奔梦坡斋,见贾政不在,一问门子得知是去衙门了,贾瑜便要去荣禧堂找贾母,陈淳没有同行,说于理不合,自己回大门口等他。

天气虽然炎热,荣禧堂里却是阵阵凉意,女眷们基本上都在,贾母看着正中间桌子上不停冒着凉气的冰块,问道:“地窖里还有多少?”

王熙凤道:“如果每天都用这么多,只够五日了。”

贾母想了想道:“再留四日的,剩下的给她们做点冰食吃去,这么热的天,别把她们热坏了。”

王熙凤笑着应了一声,扭着腰肢出去了,却不成想在门口撞到了贾瑜,王熙凤叫道:“二弟,你怎么回来了?”

此话一出,顿时把荣禧堂里绝大多数人的目光全吸引了过去,薛宝钗等人一脸期盼的看着门口,林黛玉则有些别样的情绪,心里只觉得小鹿乱撞。

贾瑜朝王熙凤拱拱手,没有说话,大步走进荣禧堂,一进门,贾母见他腰上缠着白布,大惊道:“你这是从哪来的?”

贾瑜低头一看,连忙把白布扯下来塞到怀里,指着桌子上的冰块道:“老太太,家里还有多少冰?”

“还有几块。”

贾瑜拱手道:“老太太,我现在急需用这个冰,过几天定十倍百倍的奉还给您!”

薛宝钗急道:“瑜哥儿,你腰间为何缠着白布?”

见林黛玉她们有些惊怕的看着自己,贾瑜连忙道:“我那同年父亲仙逝,我从他那来的。”

贾母骇道:“莫不是那淳哥儿?”

“不是不是,是另一个同年,老太太,那边急需用冰,望老太太看在对方也是勋贵之家的份上施以援手!”

贾母犹豫了一下,对身边的鸳鸯道:“去冰窖,让下人把所有的冰都取出来让瑜哥儿带走。”

贾瑜抱拳道:“多谢老太太。”

说罢,和鸳鸯出门而去,也没顾得上和迎春她们打招呼。

贾家的冰窖在一间耳房里,上了门锁,还有两个下人守在门口,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是金库。

见鸳鸯姑娘和小瑜老爷走来,两个下人二话不说就打开了门。

(硝石制冰好像出现在唐末,我这里重新改了设定,大梁彻底沦为平行世界里的一个朝代了,老是反复,我很抱歉,这一章先发了,明天有事,下午或晚上会有一更,只有一更,各位有票的麻烦赏几张。)

/131//.html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鹰视狼顾我的大唐我的农场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食王传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古龙残卷之太阳刺客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我的老婆是土匪大夏王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张逸风姜凤小说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异世逆凤:邪女傲天重生极权皇后带崽穿越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大唐钓鱼人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高门庶子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水浒之往事随风铁骑红颜:大秦霸业清宫秘史十二章穿越古代异界争霸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巨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我在北宋教数学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