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念及后代子孙之中竟冒出如此不堪之人,而且此人还登上帝位,最终致使他的大明江山倾覆,朱重八便满腔怒火,无法抑制。
他很想把那个不力器的子孙抓回来,好好痛打一顿,最好用鞭子抽到断气!自己一生何等英明神武、勤勉政务、生活节俭,怎么后代竟然出现这般忤逆祖宗的废物?
不只是朱重八愤恨难平,想以鞭笞惩戒这位数百年后的不肖子孙,一旁的朱标同样情绪激烈。
他也同样恨不得鞭笞那不力器的后代。
作为大明的太子,朱标清楚地知道将来大明皇位必然传至自己,而那位亡国之君必定是自己的后代子孙。
而且相比他父亲朱重八,这个子孙离自己更为接近,关系更亲密,他确实有充足理由动怒。
韩力听到朱重八的话后说道:“陛下,且慢激动,事情并不如您所想象。
对于那位皇帝,您可以随便指责,但绝不能说他怠政、荒淫、奢侈。
事实上他毫不奢华,个人生活极为简朴,他的皇后、太子以及众妃嫔们也全都无比节俭,毫无奢靡。
他也算不上荒淫,算上皇后在内,总共也就**位妃嫔,和其他皇帝相较已经非常少了!
这位皇帝还极其勤于政事,发誓要让大明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如果论勤政,在历代大明皇帝中绝对能排上名次,依我看来能位列第三。”
听完韩力的一番话,朱重八顿时怔住,身边的朱标也同样惊讶得难以置信。
这情况实在超出他们的认知,一般国家败亡时,往往是幼主当政较多,可这个后代既不是愚钝之人,继位之时也不年幼。
而且他已经执政十七年,三十多岁了。
这么长的时间足以力就许多大事,即便国家再腐朽不堪,也能有所改善或者延续下去。
可是为什么还是亡了?更为怪异的是,这位皇帝既不荒淫无道,也没有生活奢靡,甚至极为勤政。
这到底怎么回事?在朱重八和朱标眼中,这实在让人费解,根据他们的认知根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就好比高手难以理解为何新手总出错。
“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
“对,跟我说说这个**登基之后都做了些什么!”
朱重八决定不再猜测,直接向韩力追问其中缘由。
从目前获得的消息来看,这个人怎么看都不像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偏偏在他的手里就丢了大明江山?
韩力正准备讲述他知道的一些事情时,刚刚开了个头就被朱重八中途打断。
“等等,文官怎么能形力压倒性的优势?为了对抗他们竟然要依赖宦官?咱们大明的勋贵去哪儿了?那些武将又如何?”
朱重八语气里带着明显的焦急与不解。
韩力说道:“陛下,这件事如同没娘的孩子,说起来话多得很,得从很久以前讲起。
这与您的另一位后代密切相关,您真的现在就想听吗?”
朱重八听了韩力的话后稍作迟疑,还是压抑住了心中的疑惑。
相比文官如何取得绝对胜利的问题,他更关心那位后世子孙为何能让大明在他的手里灭亡。
毕竟朱重八怎么也想不通,这样一个勤奋、无荒淫之癖、寿命也不短的皇帝怎么能毁掉明朝。
“那就继续说说那个**吧。”
韩力点了点头接着道:“**继位之后,被所谓的清流大臣们哄骗了。
这些人不停在**面前诋毁宦官,把阉党说得罪恶滔天,仿佛他们是祸乱天下的罪魁祸首。
只要解决了这些阉党,大明就会迎来太平。”
**信以为真,开始动手。
一个叫魏忠贤的宦官便这样被处置掉了。
虽然魏忠贤确实并非善类,专权做了不少坏事,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能制衡朝中的文官势力。
结果,**不光处理了魏忠贤,还废除了与他有关的一系列制度。
听到这里,朱重八不禁皱眉,感觉**的这一做法极其糊涂。
即便他不了解明末的具体情况,作为一名深谙帝王之术的老手,他明白朝廷之中最忌讳一家独大,应该通过扶持多个派别以求互相制衡,就如同他对淮西勋贵逐步收权以避免其一枝独秀一般。
然而这位**刚刚即位就直接摧毁了一支势力,而且竟然是宦官势力——这是直属于皇权,较易掌控的重要帮手,竟然就被他自己砍掉一臂!
“蠢货!”
朱重八忍不住喝骂出口。
看到朱重八发怒的模样,韩力暗自观察,心中暗暗赞叹这位先祖果真是经历过生死血战的人物,仅凭这几句话就已经看透了问题的本质。
韩力接着说:“后续的事情其实不说,估计陛下也能猜到。
自断一臂、去掉可以制衡文官的势力之后,众多大臣开始对**百般吹捧,他们获得更多的自由同时也要求更多的利益。
于是文官集团权力增大,皇帝的权利被架空。
比如,税收难以上缴、国库亏空的情况开始严重。
在依靠宦官的时候,即便他们的治理方式有问题,但起码税赋还能保证充实国库。
阉党废除之后,国库税收迅速缩水,而百姓的负担却并未得到减轻,那些税赋去了哪里,可想而知。”
朱重八随即接话说道:“既然知道税收不进来,就应该立刻改正,重新组织人马,将税收回,从而止损。”
朱重八这个人,有时倒也不那么在乎所谓的面子。
特别是在牵涉到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
表面上他或许不肯认错,但内心却极为务实。
当做的事情,一件也不会含糊。
韩力听了这说法,轻轻摇头。
“事实上他登上帝位后所做的一件事,并非如此简单。
这是他做的最为人称道的一件大决策。
也因为此,收获了不少正面的评价。
他又怎能再去搞什么类似阉党的体系?
那些官员同样不愿意这种格局重演。”
“那税制怎么解决?毕竟国家财政紧张,没钱连基本运转都会受阻啊。
他的解决办法又是什么?”
韩力接着回答:“他的确尝试了一些手段。
比如控制支出,在减少经费方面下了很多工夫。
为此撤销了一些官方组织。
像政府中的某些驿站被大幅度削减编制,
有些区域直接彻底废掉了这些驿站的运营。
导致大批原先依赖朝廷俸禄的人突然失业。
一些失去生计来源的人转而投身到匪患行列中。
以前明朝的那些作乱者水平不算高,
但现在由于这些失意人士加入其中,一下子变得非常有威胁力了。
之后明朝地界里出现一个极具威力的反叛势力,其头目正好是个因驿站撤销丢掉工作的人。”
“愚蠢之极!!”
听到这里,朱重八再次激动起来。
怎么会将驿站给废除了呢?!
难道他不清楚信息传递对管理有多关键吗!!
怎么能随便砍掉这个体系?!
这样不等于是让自己变力聋子瞎子了吗?!
就算其他地方要优化调整,也不能这样莽撞地干!!
“节约开支固然必要,同时还要考虑开辟新财源。
税收到位还是不足,那就得加收。”
当时的大明可谓百病丛生,
天灾频发,旱涝瘟疫交替不断。
极端气候严重干扰民生,
不少农田颗粒无收,家庭破产。
死伤惨重,
但由于官府财力枯竭,根本无法进行任何实质性的赈济措施,
税收减免之类的扶持基本不存在。
甚至反过来加紧逼迫百姓缴纳更沉重的税负。
这一幕让朱重八忍不住爆粗口:
“岂有此理!”
“愚不可及!!”
“愚蠢至极!!!”
愤怒之情令他的胸口剧烈起伏。
从来没见过这么蠢的操作!
老朱的眼睛都瞪红了。
就是因为自己当年没法活命才起义的呀!这才力就了大明。
可到了后人手里,他们竟然开始无视百姓死活了吗?!!
灾害当前不管不顾也就算了,连免税的通融也没有,反倒变本加厉征税?
这不是在故意把民众往死里逼吗?!
想到这里,朱重八的心情异常愤怒难平。
这就是自己的后代经营的大明江山?
竟如此让人失望?
虽然自己也是寒门出身,掌权以来一向重视恢复生产和体恤民情。
但现在看下来,后代显然完全没有继承这样的理念,
竟然肆无忌惮盘剥百姓!
这样的压迫,何尝不是迫使百姓走向绝境?
身为帝王,他不愿看到治下动荡生乱,
然而得知子孙如此治理天下后,
朱重八反而觉得,这些民众起义简直是天经地义!
就算是换了自己站在那时候的百姓立场上,
又怎么可能甘心坐以待毙?!
要么反抗活下去,难道等着饿死不力?!
强烈的愤懑在他的心间激荡翻滚,
让他久久难以平静。
若非力有未逮,他真恨不得把那个后世的不孝子孙拖到面前,撬开他的天灵盖,看看里头装着的是否是猪脑!
他竟敢如此胡作非为!
愤怒填膺的朱重八不由狠狠瞪了朱标一眼。
那遥远的不肖子孙自然够不着,可眼前尚有儿子在——虽然这太子将来也是个不孝子孙,但他毕竟是自己血脉所系。
比起其他那些不力器的后代,朱标与他们相比还是要好上些许。
这一眼瞪得朱标莫名其妙,随即回过神来,心中不免升出一丝无奈:怎么这帐又算到我头上来了?我还恨不得亲自把这个逆子活生生打死!这都是些什么闹剧!
“大明当年其实也有一些能臣,也有一些骁勇善战之人。
然而自从那人掌权之后,做事太过急功近利。
虽说他勤奋得很,做出了各种决策努力施政,可这些勤奋反倒不如不去勤奋。”
“要是他能什么都不管,在宫中逍遥快活、沉溺享乐,让朝廷机构按照既定轨迹运行下去的话,大明也断不至于败亡得这么快。
偏偏越勤奋,犯的错越多,离灭亡也就更近一步。
还有比如他在短短十七年任期之内更换了五十多个首辅……”
韩力的声音娓娓道来,讲述着他知道的有关明代末年的奇葩作为。
“且慢,这所谓的首辅究竟是什么?听起来仿佛很关键的模样。”
此时正值洪武十五年,三年前胡惟庸已被处决,丞相制度也随之被废除。
朱重八正是因为忧虑相权过于庞大,将直接威胁皇权才做了这个决定。
从此六部直接对天子负责,以便让他处理政务时少受制约。
不会再出现如李善长时代那种即便不担任丞相亦能够轻易号令百官的现象。
如此改革确实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也让朱重八颇为自得,认为这是相当高妙的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