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凝视着脸色苍白的朱标,心中暗自思忖:“难道真的是朕做错了吗?是不是不该给太子安排如此之多的政务?”
朱标察觉到父亲那充满关切和疑虑的目光正投向自己,连忙强打起精神回应道:“父皇,请您千万别误会,儿臣绝无半点想要偷懒懈怠之意。
儿臣只是觉得孙院使所言甚是有理,况且儿臣这点小病小恙算不得什么要紧之事,只需歇息调养几日便能恢复如初了。”
朱元璋缓缓伸出手来,轻轻地搭在了朱标的肩膀上,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啊,这些年来真是苦了你啦!为了协助咱处理朝政,你日夜操劳,尽心尽力。如此这般,咱实在于心不忍呐!这样吧,咱这几日定要好好琢磨一番,想出个万全之策来,往后决不再让你如此劳累辛苦了!”
朱标瞪大双眼,满脸惊愕地望着眼前的朱元璋,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这么多年来,一向威严冷酷、不苟言笑的父皇竟然从未用如此温和关切的语气与他交流过,甚至还主动提出要为他出谋划策,以便日后能够协助其处理繁杂的朝政事务!
自从自己敬爱的母亲马皇后离世之后,朱标便感觉那个曾经慈爱可亲的父皇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然而此时此刻,站在面前的这个男人却让他仿佛重新看到了昔日的温暖身影。
朱元璋对着朱标嘱咐完后,缓缓转身面向太医院那群噤若寒蝉的太医们,面色凝重地说道:“你们都听清楚了,太子殿下近来操劳国事,已然劳累过度。朕限你们在这一个月内想尽一切办法替太子殿下调理好身子骨。
倘若一个月过后,太子殿下仍未康复如初,那你们就收拾好行装,带上你们那些治病救人的家伙什儿,奔赴边疆军营,去给咱大明的铁血将士们瞧病去吧!”
众太医闻听此言之后,一个个面色凝重,齐声高呼道:“陛下圣恩浩荡,臣等必定竭尽所能、全力以赴!”紧接着,他们便如潮水一般迅速地围拢到朱标的身旁,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太医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各种精妙绝伦的养生之道,从饮食起居到情志调节,无一不细致入微;还有的则口若悬河地列举出诸多珍稀名贵的调养方子,每一味药材都是精挑细选而来。
朱元璋站在一旁,静静地凝视着太医们忙碌的身影,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放松了一些。然而,就在这短暂的安心过后,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却又涌上了心头。他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着解决之策,但思来想去,始终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难道真要将那好不容易才废除掉的宰相制度重新恢复吗?可这样一来,岂不是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只觉得自己的脑袋仿佛要炸裂开来一般,痛苦不堪。
正在朱元璋心烦意乱之际,朱标忽然开口说道:“父皇,您不必为此事如此忧心烦恼了。其实儿臣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近日稍微感到有些疲倦而已。如今您已平安归来,咱们父子一如往昔那般相处便是极好的,至于其他的事情,您也就无需再费心去想什么办法啦!”
朱元璋原本想要满口应承下来,毕竟看到儿子这般懂事宽慰,他的心着实宽慰不少。
可是,就在他即将点头同意之时,脑海之中猛地浮现出朱允熥曾经说过的那些话语。
刹那间,他改变了主意,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朱标,并斩钉截铁地说道:“不行!此事万万不可!你莫要再多言,只管安心养病即可。咱自会想出妥善的法子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无需操心!”
朱标眼见自己实在无法说服朱元璋,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得恭敬地说道:“那儿臣就先告退了!”
朱元璋微微颔首,表示同意,语重心长地说道:“好,标儿你先回去好好休息吧。记住一定要按时服用太医开的方子,咱这边暂时不需要你来操心啦!”
朱标连忙对着朱元璋深施一礼,感激地说道:“多谢父皇关怀,儿臣一定谨遵医嘱,那儿臣便先行告退了!”言罢,他缓缓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率先走出了庄严肃穆的乾清宫。
待朱标离去之后,以太医院孙院使为首的一众太医们,彼此交换了一下眼色,也准备离开此地返回太医院去继续钻研给太子殿下治病的良方。
只见孙院使跨步上前,朝着朱元璋躬身施礼道:“陛下,微臣等人需要回去进一步研究给太子殿下所开的方子了,恳请陛下准许微臣等先行告退。”
然而,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突然瞪大了双眼,厉声喝道:“你们先等等!”
这突如其来的一声怒吼,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把在场的所有太医都吓得浑身一颤。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思忖:这病不是都已经诊断完毕了么?为何皇上还要将我们留下呢?难道其中还有什么隐情不成?一时间,整个宫殿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起来。
孙院使面色凝重地从人群中迈步而出,恭敬地抱拳施礼后开口道:“不知陛下还有何吩咐?”
其实并非孙院使总喜欢站出来充当这出头鸟,但他着实也是无奈之举啊!
要知道,那些官职比他高、资历比他深的人此刻都尚未抵达此地呢!
而剩下在场的这些太医们,几乎清一色都是初入宫廷不久之人。
面对如此情形,此时此刻也唯有他挺身而出,代表众人发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