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话音刚落,那些原本整齐排列的侍卫们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迅速变换队形,分成两队,犹如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动作干净利落,转眼间便让出了一条宽阔的通道。
这辆马车的车夫其实并非普通之人,他虽然是由朱英专门叫来的。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车夫实际上一直都是朱元璋暗中安排在朱英身边负责保护他安全的亲信。
因此,对于驾车进入宫门这件事,他可谓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只见他熟练地挥动马鞭,驾驭着马车稳稳当当地驶进了宫门。
待马车停稳之后,朱元璋率先走下车来,紧随其后的是朱允熥。爷孙俩一同踏上地面后,稍作停顿,随即迈开步伐朝着乾清宫的方向大步流星地走去。与此同时,远在东宫的朱标也得知了朱元璋回宫的消息。他连忙带上朱允炆,心急如焚地向着乾清宫飞奔而去,准备迎接朱元璋的归来。
当朱元璋携着朱允熥抵达乾清宫之际,朱标与朱允炆早已恭候多时。他们二人站在乾清宫门前,一见朱元璋现身,便急忙趋前相迎。
只见朱标率先躬身施礼道:“儿臣参见父皇!”而一旁的朱允炆亦紧随其后,恭敬地行礼并高声喊道:“孙儿允炆参见皇爷爷!”
朱元璋见状,却是摆了摆手,面带几分戏谑之色言道:“咱不过就是个糟老头子罢了,哪能承受得起太子殿下如此大礼啊!倒是这太子殿下登基之事,莫非至今仍未妥善安排妥当么?”
闻得此言,朱标顿时面露尴尬之色,他嘴唇嗫嚅了几下,想要解释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只能呐呐地道:“父皇,我……”然而,话尚未说完,朱元璋已然不再理会于他,只是微微侧过头去,斜睨了一眼朱允炆,鼻腔之中冷哼一声。紧接着,他便将目光转向身后的朱允熥,缓声道:“允熥啊,随皇爷爷一同进去吧。”
朱允熥闻言忙不迭地点头应诺,乖巧地跟在朱元璋身后,轻声答道:“是,孙儿遵命。”随后,爷孙俩一前一后迈步入了那庄严肃穆的乾清宫大门之内。
朱标和朱允炆父子俩紧紧地跟在后面,一同踏入了庄严雄伟的乾清宫。他们两人的心头都被一团浓重的疑云所笼罩着,各自思忖着不同的问题。
朱标满心狐疑,暗自琢磨着朱元璋和朱允熥这几日究竟去了何处。他深知自己的父亲行事向来高深莫测,但这次却毫无征兆地消失数日,实在令人费解。
而朱允炆则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朱允熥那与朱元璋并肩而立的身影。他的内心充满了嫉妒和不甘,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朱允熥能够如此得宠,竟可以跟随在朱元璋身侧,而且看起来还那般亲密无间。朱允炆愤愤不平地想着:“朱允熥到底凭什么能得到这样的待遇!”
待众人进入宫殿后,只见朱元璋气定神闲地端坐在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而朱允熥则稳稳当当地站立于其身旁,宛如一颗耀眼的新星。
朱标见状,心急如焚,忙不迭地对着朱允熥大声呵斥道:“允熥,你杵在那儿作甚?还不快给我过来!”然而,未等朱允熥有所反应,朱元璋便猛地一拍扶手,怒目圆睁,高声吼道:“是咱让他站在此处的,怎的,太子殿下对此可有异议?”
朱标闻言,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他诚惶诚恐地回应道:“父皇,允熥站在那个位置恐怕不太妥当啊……”话还未落音,朱元璋已然破口大骂起来:“放你娘的屁!咱朱元璋的亲孙子,为何就不能站在那儿?莫非你对咱的决定还有不满不成?若是有意见,趁早给老子滚蛋!”
面对朱元璋的雷霆之怒,朱标顿时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多言半句。他深知此时的朱元璋正在气头上,倘若再敢多说一个字,说不定这位脾气暴躁的老爹又会当场拂袖而去,到那时局面可就愈发难以收拾了。于是,朱标只得乖乖闭上嘴巴,默默地垂下头来,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朱元璋缓缓地翻动着这几日朱标处理过的奏书,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忽然间,他抬起头来,目光如炬地望向了一直安静地站在朱标身旁的朱允炆,用一种略显冷淡的口吻说道:“允炆啊,你且先回吧,此处已无你之事了!”
朱允炆闻言不禁一愣,心中诧异万分。要知道,平日里朱元璋对他向来都是和颜悦色、关爱有加,何曾如此冷漠地与他说过话?难道是朱元璋外出的这几日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成?尽管满心狐疑,但朱允炆深知此刻绝不能忤逆皇爷爷的旨意,于是赶忙低头应道:“孙儿遵命,这便告退。”说完,他转身朝着门外走去。
然而,就在即将跨出房门之际,朱允炆还是忍不住回过头来,飞快地瞥了一眼仍留在屋内的朱允熥。只见朱允熥此刻正一脸得意洋洋地望着自己,那副神情仿佛是在炫耀着什么。朱允炆见状心头一紧,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咬咬牙,加快脚步向东宫飞奔而去。
待朱允炆离开之后,朱标抬眼看到朱允熥依然站立在此处,遂开口说道:“允熥,你也先行回去罢。”岂料话音未落,原本坐在桌前的朱元璋却猛地站起身来,一个箭步冲到朱允熥身前,紧紧地拉住了他的胳膊,并大声说道:“熥儿莫走!今日你就留在此处陪咱,咱倒要看看,有谁胆敢让你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