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你说这炮仗声儿咋听起来像是冲咱们家来的?”张氏还是觉得不对劲。
大丫也和张氏的想法一样,“奶,我去开门看看!”说完放下手中的衣服把门打开,结果就看见外面浩浩荡荡的一大队人。
为首的族长还冲她笑眯眯的,大丫哪儿见过这样大的阵仗,赶忙回去把奶喊出来。
张氏也没见过这种架势啊,只好故作镇定地站在门口等族长们过来,心里想着或许是去王三梅家呢。
“张氏!你有功啊!”没想到谢族族长径直向她走来,毫不吝啬地夸赞她。后面的族老们也跟着念叨她和林娘是谢家的有功之臣,生了这么个麒麟儿!
边上跟着来看热闹的村民们喜庆祝福的话跟不要钱似的往外面冒,“张嫂子,真是恭喜恭喜啊!”
喜?喜从何处来啊?
她们家哪儿有什么喜事?
张氏和大丫都二丈摸不着头脑,直到族长告诉她们,她家狗儿中了县案首,第一名。
她们的脑子突然就跟要炸开一样!
真的,中了?!
而且还是第一名!!!
“是的!千真万确!张氏,我谢族真是要感谢你呐。”族长还是觉得三言两语说不出对张氏做出这么大贡献的感谢,说着竟然准备给她鞠躬。
这可把张氏吓坏了,这族长给她一个小辈而且还是妇道人家鞠躬,嘴里念叨着,“不敢不敢,您这给俺鞠躬不是折煞了嘛......”
“清风他们应该还在县里看榜没回来吧?”一名族老环视院里后扶了扶胡子道。
“没呢!俺们都没想到会中,清风还在房里温书呢。”张氏急忙道,“大丫,快去!把你弟弟叫出来!”
其实谢清风是在睡午觉,自他县试回来之后每日中午都要睡上一刻钟的觉,这不刚睡下!
但大家伙都到院里了,要是就这么说清风大中午的还在睡觉,那肯定给人留下个不好的印象。
“好嘞!”大丫应声道。
还没等大丫去,谢清风的房门就打开了。
谢清风今日穿着一身素净的蓝色长袍,面容俊秀棱角分明却又不失柔和,书生帽下的青丝整齐地垂落在耳畔。
本身容貌就出色,再加上县案首的光环,谢清风一打开房门,院里的村民们在心中异常震撼。
纷纷用羡慕的眼神望向张氏,她的命也太好了!他们要是有这么个出色的孙子,就是马上死了也值了啊!
“夫子....族长....族老.....”谢清风边叫人边行了个晚辈礼,他刚睡着就听见院子里吵闹的声音,赶紧起来穿衣服。
谢族族长见谢清风身姿挺拔,不卑不亢的模样更是满意了。
“你可知今日我们过来是何事?”
“是.....县试成绩出了?”能让他们这么大张旗鼓地来他家,估计就这一件事儿了,而且自己的成绩或许不低,可能在前三甲内。
“清风,你的中案首了!”谢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很激动。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谢清风自然也是开心的,这些年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但自己能取得这种好成绩也和谢正的教导离不开的。
真正意义上将自己领进科举大门的是谢正毫不藏私的心得笔记,想到这里谢清风对谢夫子恭敬地鞠了个躬,“这还得感谢夫子的悉心教导,学生今日能成材,全赖恩师细栽培。”
谢正也没有谦虚,乐呵呵地受了爱徒的这个礼后将他扶起来,“还得是你自己争气啊!”
“要不咱们明天开祠堂摆酒庆祝几天如何?”族长暗忖这喜事还是得庆祝庆祝。
“不可!”谢正和谢清风同时摆手。
谢正神情严肃道,“清风暂时还只参加了个县试,后面还要过了府试才是童生,目前还没有功名在身,不可如此张扬。”
谢清风连连点头,他也是这个意思。科举漫漫长路,这才哪儿到哪儿,切忌半场开香槟。
张氏见清风在接待族老们,连忙去房里把大丫前些日子没用上的喜糖发给来看热闹的村民们。
村民们见来沾喜气还有糖吃,吉祥话一套接着一套恭维得张氏和大丫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自家清风真是争气啊!
众村民们都纷纷咂舌,张氏家这些年真是转运呐!起初大家都觉得她家男人全死了,两个寡妇拉扯唯一一个男丁,还被李大娟分走八两银子,日子过得艰难。
结果走大运给她们做出个卤猪大肠的方子,还卖了一千两银子!族里人虽然有些许眼红,但也不是不讲道义,到底是自家族人,明里暗里帮她们挡了些贪婪的癞子。
没想到这清风这孩子,真是来报恩的!
县试第一呀!他们村,不,他们镇都没有出过县试第一的娃!
众人乐呵呵之际,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是四名衙役!
“请问谁是应封府裕元县武连镇大羊村人谢清风?”那名衙役对着手中的红纸念道。
“我是。”谢清风缓缓走出,“请问这位大人......”
“这就是咱们县案首吧?好生俊朗的小公子!”拿着红纸的衙役夸赞道,“我们奉县令大人之命来给您传句话,送个奖赏。”
“是。”谢清风听闻这话后在心里叹了口气,封建社会就是这样。
当上面的人给下面的人赐赏赐下来时,就算只是个九品的县令的赏赐都要行跪拜的大礼来表达臣服和尊敬之情。
可当他正准备跪下谢恩却被一名衙役扶起,“谢案首,县太爷特别说了,您不用跪!”
“是,谢县太爷.....”
拿着红纸的衙役清了清嗓子,谢清风后面除了谢正没有下跪,其他的村民、族长族老们跪了一地。
“兹有本县士子,名曰谢清风,才情卓越,学识渊博,勤勉治学,矢志不渝,于科举之途首拔头筹,实为难得之才。鉴于此奖纹银二十两、墨韵淑砚一座、云锦素纸一百刀。”
“望其再接再厉,精进不休,更攀学业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