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风溜达到了街上,只见大街小巷都热闹非凡,百姓们围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他被赐婚的事儿。
卖菜的张大婶儿,手里还握着一把青菜,就跟旁边的王二嫂唠上了:“王二嫂,你听说了没?那李将军要娶两位公主呢,这可真是天大的事儿。”
王二嫂眼睛睁得老大,一脸惊叹:“哟,真的呀!这李将军可真是好福气,一下子娶两个这么厉害的姑娘。以后将军府肯定热闹咯。”
一旁卖包子的刘大爷也凑了过来,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说道:“我看呐,这是好事儿。李将军为咱大夏立了大功,两位公主也都是好样的,这一联姻,说不定能让咱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安稳嘞。”
这时,路过的教书先生陈夫子摇了摇手中的折扇,缓缓说道:“话虽如此,但从礼数上看,两位公主同嫁一人,总归是有些不同寻常。不过为了大夏和蛮族的和平,也算是一种权宜之计吧。”
旁边一个年轻后生李四不服气地反驳道:“陈夫子,您就别老拿礼数说事啦。李将军和两位姑娘感情好,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这对两国和平有好处,咱老百姓还能多得实惠,有啥不好的?”
陈夫子笑了笑,也不生气,说道:“你这后生,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只是这朝堂之事,向来复杂,希望这赐婚真能如大家所愿,带来长久的和平。”
一个老妇人叹了口气,说道:“唉,不管咋说,希望这几个孩子能好好过日子。这两位公主,以后可得好好相处,别闹矛盾才是。”
张大婶儿连忙点头:“对对对,都是好姑娘,肯定能和睦相处的。再说有李将军在中间调和,肯定没事儿。”
李如风站在一旁,听着百姓们的议论,心里五味杂陈。他深知这场赐婚背负着两国和平的重任,可想到家里那两位“姑奶奶”,又忍不住头疼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眼尖的小孩指着李如风喊道:“看,那不是李将军吗?”众人的目光瞬间都投向了李如风。李如风尴尬地笑了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向他道喜,可李如风却只能硬着头皮应付着。
李如风被百姓们围在中间,各种恭喜声如潮水般涌来。这个说:“李将军,恭喜您呐,一下子娶两位如花似玉的公主,真是咱大夏的佳话!”那个喊:“李将军,以后可得好好疼两位公主,让咱老百姓也跟着沾沾喜气!”
李如风脸上的笑容比哭还难看,他连连拱手,嘴里不停说着:“多谢各位,多谢各位……”可百姓们越聚越多,里三层外三层,把他围得水泄不通。
人群中有个大妈热情地凑上来,非要拉着李如风讲讲他和两位公主的趣事。李如风哪敢多言,急得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冒。
突然,李如风看到街边有个卖糖人的小贩正挑着担子准备离开,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哎呀,那不是我小时候的恩人嘛!” 众人下意识地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李如风趁机像条泥鳅一样,左挤右钻,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挣脱出来,一路小跑,狼狈地逃离了现场。
而另一边,蛮王收到了飞鸽传书,得知女儿被赐婚给李如风的消息。
营帐里,蛮王皱着眉头,将信递给身旁的军师,说道:“军师,你怎么看这事儿?女帝赐婚,把咱女儿和那梅副将都许给了李如风。”
军师展开信笺,仔细看了看,沉思片刻后说道:“大王,这女帝此举,看似是为了加强两国情谊,以联姻巩固和平。但从另一方面看,也是在试探我们的态度。”
一旁的大长老捋着胡须,冷哼一声:“哼,这大夏女帝,心思倒是不少。虽说这李如风确实有本事,可咱女儿贵为蛮族公主,与那梅副将同嫁一夫,难免让人觉得咱蛮族低了一头。”
二长老却不赞同,他摆了摆手说道:“大长老此言差矣。如今两国和平来之不易,三公主一直心系此事,这赐婚说不定能让两国关系更加紧密。而且李如风在大夏威望颇高,与他联姻,对我们也有好处。”
蛮王听着众人的议论,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二长老说得有道理。如今局势微妙,我们不能因小失大。只是这婚礼,可得办得风光,不能让咱女儿受了委屈,也得让大夏知道,咱蛮族不是好惹的。”
军师点头称是:“大王英明。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展示蛮族的实力与诚意,同时也观察观察大夏的态度。”
大长老虽心有不满,但也不好再说什么:“那就按大王说的办吧。只希望这李如风日后能好好对待三公主。”
蛮王看着营帐外辽阔的草原,目光坚定:“若是他敢亏待咱女儿,我定不会饶他。”
这边蛮族众人正为赐婚之事各抒己见,而另一边落荒而逃的李如风又将何去何从呢?他回到将军府后,又该如何面对两位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