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见他母亲死的那一刻,黑暗和死亡就紧紧纠缠在了一起,成为了他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顾琛继续补充说着,沉闷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缓缓回荡,带着一种深沉的哀伤,让人不由自主地悲伤起来。
“不到五岁……”
医生轻声重复着,似乎在脑海中构建着那个幼小心灵所承受的痛苦画面。
“在那个年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还处在构建阶段,这样的事件会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烙印,甚至可能影响他一生。”
“您的意思是?”
顾琛悲痛抬头,漆黑如墨的眼眸颤抖着。
“他可能一生都不会好起来了。”
医生话语沉重却现实,他认真地望向顾琛,能清晰的感受到他眼底的情绪剧烈的一颤。
“心理创伤的深度往往与个体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在那个年龄,患者对世界的认知正如一张白纸,母亲的突然离世,无疑是在这张白纸上留下了最浓重、最黑暗的一笔。”
“这笔迹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但那份深刻的烙印,却可能如影随形,成为他内心深处永远的痛。”
“那份对黑暗的恐惧和死亡的阴影,也会像一张无形的网,紧紧缠绕着他的一生。”
“他现在的性格如何或者他的外在表现如何?”
医生轻轻地皱了皱眉,询问更多关于秦予安的点点滴滴。
“他小时候很爱笑,积极开朗,就像个小太阳一样,总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快乐。现在的性格敏感又别扭,随时防备有人靠近他。”
“他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封闭,我甚至担心他会就这样一直沉沦下去,再也找不到来时的路。”
顾琛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助与自责,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秦予安一步步走向深渊,却束手无策。
“他有过自残行为吗?”
“有,他有自杀过。但具体情况我不得而知。”
顾琛的双手紧紧地握住拳头,指甲深深地掐进了掌心,疼痛让他短暂地从绝望中抽离,却也更加鲜明地感受到了内心的无力。
“他对你很重要?”
医生盯着顾琛的侧脸,故作很平常地提。
“嗯,没有他,我不会爱上这个虚假冰冷的世界。”
顾琛老老实实回答,声音感激中带着爱意。
医生静静地等待着,给顾琛足够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顾琛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起。
“他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因为他,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为他,我想要学会如何去爱人,重要的是,我想学会怎么去爱他。”
“那你准备好要承担他这沉痛的一生了吗?”
“老实告诉你,他的心理问题就算幸运治好也有可能会反复发作,说不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就又犯了“病”。”
“那时你必不可少会面临他的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甚至是无法理解的沉默与逃避。”
“你真的想好了吗?”
医生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严肃与关切,目光深邃地注视着顾琛,试图从他眼中寻找那份坚定与决心。
因为他深知,患者所面对的心理问题,即便是幸运地得到了治疗,也可能会有反复发作的风险。
这种不确定性,对于任何一个想要与他共度此生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早在喜欢上他的那一天我就想好了,我爱他,很爱很爱他。”
“这份爱,不仅仅是对他美好一面的欣赏,更是对他所有不完美的接纳与包容。就算他一辈子都好不了了,这也不会丝毫影响我对他的感情。”
“我愿意给他守一辈子的光。”
顾琛嘴角带着笑,充满爱意的眼神中蕴含着无尽的温柔,就像是微风轻拂过湖面,荡起层层细腻的涟漪。
看到顾琛眼里对对方的珍视与呵护,仿佛对方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宝藏,值得他用一生去守护,医生温和的脸上闪过一丝动容。
“好好爱他,用尽你所有的力气去爱他。”
“这会是一场漫长的治疗,治疗的过程更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就像呵护一朵即将刚刚埋下的花种,需要不断地浇水、施肥,还要耐心地等待它慢慢地生长、开花。”
医生的话语中充满了深情与嘱托,缓了片刻继续说道。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困难。患者可能因为过去的创伤而变得敏感多疑,甚至有时会表现出抗拒和冷漠。”
“这些都是他内心防御机制的表现,是他试图保护自己免受再次伤害的方式。因此,你需要更加耐心地对待他,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对他的行为感到沮丧或愤怒。”
“等到他真正信任你的那一天,你会收到巧丽明艳的花。”
“那在“种花”的过程中我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医生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顾琛紧张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他虚心开口,向人取经。
“不要去刻意揭他的伤疤,不要想着急于求成。”
“因为揭开过去的伤疤往往伴随着痛苦和不安。你可以在他信任你之后,在一个他感到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下,以温柔和耐心的态度,逐步引导他分享那段经历,帮他慢慢脱敏,慢慢走出来。”
“重要的是,要让他感受到你的支持和理解,而不是在逼迫他回忆。如果他自己不愿意主动提及,也不要强迫。”
“对于这样的心理创伤,治疗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你要做好奉献一生的准备。”
医生的声音不高不低,语速平缓而有节奏,没有丝毫的急躁或敷衍。
他在认真地教着顾琛,如何去呵护自己种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