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六年一叹
1992年9月1日,我被无情的送进了一所据说是重点的小学。那会儿重点学校搞扩招,像我这样不是对口升学的学生可以捐资入校。学校一年就招200来个人,就有70个捐资。
余杰说:当学习圣地与政治结合时,就是整个民族堕落的开始。
当学习圣地与经济挂钩时,就是整个民族的堕落在加速。
幸运的是,在这个堕落的圣地里我生存的还算舒坦。父亲爱书如命,家里藏了几千册书,我常常带领同学来我家观摩此景。所以对于我来说,是爱书,不是爱读书,仅作炫耀而已。一个人在饭店里呆久了会沾上酒气,把这个道理延伸一下,一个人在书堆里呆久了也会染上书香。因此我不学有术,二年级时制造议论文一篇,顿觉名声大噪,次日当选语文课代表。遇此殊荣我受宠若惊,连呼不可,可老师授宠若惊,连呼,就是你了。
可惜让我当官的确是个严重的错误。那会儿正时髦《小叮当》,可谓“万般皆下品,唯有叮当高”。大家都对机器猫的那个能掏出任何好东西的大口袋很是觊觎。我在自己好好的衣服上面缝了一个大口袋,而且在里面放上两根筷子,塑料小飞镖之类。到了学校同学啧啧称奇,而后纷纷笑我的肚子比做官的还大。我怎能饶恕,便把两根筷子中间连上一根绳,做成双截棍,辅以飞镖,进行攻击。不料平时连筷子夹菜都不准,此刻准的无可言喻,正中目标,会让某些当官的在办正事时屡屡不得要领找不到关键打不中问题要害感到汗颜。而后我被老师批评,并被叫家长。那会儿家长会和叫家长是一样恐怖的,在这样的机会下老师会把打孩子的任务下放给家长,后事毋庸多议。后来放《射雕英雄传》,更了不得,一时间男生全自称郭靖,女的全是黄蓉。女孩对它上面的故事情节很感兴趣,而男生则对其中的各种武功很倾心。于是我们开始修炼各种武功。无奈当时年轻,底子薄,对于查老先生文言式的武功招式的描写不甚了了,因此我语文科代表顿时变成翻译课代表,很有跨领域人才的架势。于是每天抱着本古汉语辞典,把那些描写武功招式的语句逐条翻译,用白话文写出来供同学修习,很有点普渡众生的意思。细想我最崇拜的朱生豪和梁实秋也不过尔尔。有时又给同学当评判,比如蛤蟆功和“降龙十巴掌”哪个厉害。大家认为
蛤蟆功厉害,因为蛤蟆功是内功,“十巴掌”是外功。而我则认为邪不压正,欧阳峰练蛤蟆功不就走火入魔了。此后一放学仿佛十几年前看《渴望》,万人空教室,全部静坐在操场上修炼内功,很有******当年的派头;内功练好,立刻进入实践阶段,互相残杀,也很有****功痴迷者杀害亲友引火自焚的架势。直到老师来了,才全部作鸟兽散。
然而细想老子我究竟还是聪明,思量怎么可以将豆蔻年华消耗在武功或是小叮当上。进取心是没有的,虚荣心是有的。因此明白需要在学业上搞个什么噱头,以在大人表扬的同时争取更多玩的时间。----现在看来那时我就懂得了以退为进的道理----反复考虑,觉得还是写诗比较快,性价比高。立刻发表言论:
无所谓坠入
无所谓冲动
一任其缓缓流淌的
就是一条生命的河
题目是《水》。此诗一出,老师一看大喜过望,夸我思维活跃,立刻寄去报社,不日发表。此后老师对我管束果然更为宽裕,说是思维活跃人才不可限制思维云云。其实现在看来那简直就是破烂文章,让我恨不得长出一副比贪官的魔掌还长的手来,抓起这种文章撕个粉碎。
然而我的等等这些回忆总归要走到尽头。毕业典礼之际,当其他郭靖或者是黄蓉都在一一握手惜别嗟叹再也不能在一起切磋武功之时,我却开始憧憬我的初中生活,当时的我想来有足够的信心在初中也落个出人头地云云,暗自窃喜,毫无分别之悲伤之感,分明是不给老师面子。照毕业照的时候,当照片上所有除我以外的人都怀着感伤的心情露出他们自信或是不自信的笑容时,怀着兴奋不安心情的我,竟显得格外沉重,仿佛是在叹气。
为什么而叹?我自己也没有答案。
不知道这六年一叹会不会在从那以后的第二个六年后再次流露。距离那时,四年已经飞逝。
8
磨刀
《书·费誓》云:“砺乃锋刃”,孔传云“磨砺锋刃”。由此可见刀是要经常磨的。儿时对刀颇感兴趣,一旦母亲要磨刀,便夺下去磨。无奈当时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专门替人磨刀这个行当,一如希腊不知道中国有碗这种盛具伊拉克不知道中国有茶,白白耗费了力气。
现在的磨刀人往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扯着嗓门在生活小去里高吼:“磨刀磨剪子咯!”这是他生意的开始。这人倘若喊的底气不足,歇斯底里,会让人心烦意乱扔下个酒瓶砸他个头破血流也不是没有可能;喊的气若游丝仿佛大限将至也不行,因为人家会想让他磨个刀倒是小事,万一他累死了,还要负刑事责任。喊的时间亦有讲究,早晨六点,吵醒人家美梦,那么等着头破血流;中午一两点钟,等着头破血流;晚上十点以后,那恐怕要血肉横飞了。流血之后只能悻悻得出结论,城市人真tm的不好伺候。
我就曾经奉母亲的命令前去磨刀。那次听见一个人混沌的呼喊,母亲说是磨刀的来了,我听却像是收破烂的。可是母命难违。偏偏我家的刀很不争气,竟有4把要磨!我只能手提两刀并两肋插刀飞奔下楼。见到磨刀人,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此人骨瘦如柴!我急忙转身上楼欲取葬礼。可转念一想“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史记·滑稽列传》)--这人,不可貌相。好比当今歌坛,人长的丑却能经久不衰,定是歌艺奇佳;不过还有一种不幸的可能就是太丑了,成了丑星。--于是上前磨刀。不料此人很不礼貌,夺刀就磨。我很忿然,心想你怎么自信我就是来找你磨刀的我去杀人不行吗。然而刀在他手里,就有绝对优势;我身单力薄,是以不敢多言,万一他一气之下手起刀落也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之后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细细看他,磨的还算有板有眼,坐在木凳上动作娴熟,想来也是“坐案高手”;不仅感叹自己能够不以貌取人,给了它表现机会。苏轼《贾谊论》云“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老子云“有才不难,能善用其才则难”。我把古人的难事都解决了,果然不易......正得意着,他磨好了第一把。我急忙夺过观看,发觉刀磨的有点不对劲。我的刀本来是长方形的,给他这么一磨,刀刃竟然成了一个半圆形,似一把镰刀!无奈好刀已成坏刀,只有生气,别无他法。这种“化方成圆”,从人类文化的意义上来理解确实很有特点。亨利《化圆为方》云“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圆的,人为的事物则有楞有角”,这是西方观点:化圆为方;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云“圆是圆,方是方同时圆是方,方是圆”,这是东方人的观点:方即是圆。此磨刀人之思想不东不西,还把我的刀磨圆了,果然不是东西。
两个小时过去,四把镰刀出炉。我一摸,不但圆了,还钝了!可惜此时早无耐心,作罢。不料此君要价不菲,我竟没带够钱,便上楼去取。取到后下楼,这个磨刀人竟然不见刀也不知所踪。江淹《谢临川游山》云“身名竟谁辨,图史终磨灭”。“图史”能磨灭,没想到我的刀也被磨没了,不禁感叹刀如人生,锋利的可以愚钝,刚正的可以圆滑;然而愚钝或是圆滑终归还是人,千万看守好自己的灵魂,若像我的刀,找不到了,只能任其磨灭。
回家。母亲问我,四把刀呢?
我假装没有听见,把脸转向窗外的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