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病趣谈(上篇)
角色
1. 小岳:热爱中医文化,积极分享知识,性格活泼开朗,善于联想和打趣。
2. 老孙:配合小岳互动,适时抛出疑问,引导话题推进。
舞台布置
常规相声表演舞台,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开场
小岳:(蹦蹦跳跳上台,挥手大喊)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瞧瞧,又是我,小岳!
老孙:(慢悠悠跟上,笑着调侃)就你这热情劲儿,每次上台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我呀,老孙。
引入中医话题
小岳:老孙,最近我钻进了一个“神秘大宝库”。
老孙:哦?什么宝库,不会是挖到古董了吧?
小岳:(得意地摇头)比古董还珍贵!我一头扎进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尤其是《灵枢·杂病》,这里面全是宝贝!
老孙:(满脸怀疑)你能读懂《黄帝内经》?别是在这儿吹牛吧!
讲解原文与知识
小岳:(清嗓子,摇头晃脑)“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怎么样,是不是特有韵味?
老孙:(皱着眉,摆手)打住!这一串拗口的,我一个字都没听懂,你说的到底是啥?
小岳:(耐心解释)老孙,这讲的是一种厥病,体内的气乱了套。顺着脊柱往上冲,疼到头顶,脑袋昏昏沉沉,眼睛也模糊,腰和脊背硬邦邦的。这时候,得在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找血络刺刺,放出点血,把坏气排出去。
老孙:(半信半疑)刺刺血就能治病?这靠谱吗?
小岳:(拍胸脯)那当然!中医讲究对症下药。再听这句,“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
老孙:(举手投降)得嘞,你别念了,赶紧用大白话讲讲。
小岳:(笑着说)就是气逆了,胸部闷得慌,脸肿起来,嘴唇肿得口水直淌,突然说话费劲,严重时说不出话,这是足阳明胃经出了问题,得从这条经上找穴位治。
老孙:(若有所思)听着还挺有道理。那要是没治好,可咋办?
小岳:(滔滔不绝)中医办法多着呢!“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这是气逆冲到喉咙,说不出话,手脚冰凉,大便不通,得从足少阴肾经入手。
老孙:(好奇追问)怎么从肾经治?也是扎针放血?
小岳:(摇头晃脑)不一定。具体得看病情,有时扎针,有时用药。还有这句,“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谷谷,便溲难,取足太阴。”
老孙:(连忙打断)停!直接说重点。
小岳:(嘿嘿一笑)肚子胀鼓鼓,全是寒气,咕噜咕噜响,大小便都不顺畅,这是足太阴脾经的毛病,得从脾经下手。
老孙:(感慨)就听你讲这些症状,都觉得中医看病挺复杂。
小岳:(兴致勃勃)这才刚开始!“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喉咙干得难受,嘴里热得像糊了胶水,还是足少阴肾经的问题,得治肾经。
老孙:(竖起大拇指)行,你还真研究出点名堂。那膝盖疼,中医咋说?
小岳:(立刻来劲)这我熟!“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膝盖疼,就取犊鼻穴,用像牛尾毛一样细的员利针,扎一次歇会儿再扎,专门对付膝盖疼。
老孙:(惊讶)连针都这么讲究!
小岳:(得意洋洋)那可不!中医里,每个穴位、每种针法,都有大道理。今天讲的,只是《灵枢·杂病》的冰山一角!
老孙:(点头)看来我得跟你多学学。
小岳:(笑着说)没问题!老孙,咱们一起钻研。观众朋友们,下半场更精彩,一会儿见!
中医杂病趣谈(下篇)
角色
1. 小岳:延续对中医知识的热情,分享新的中医见解。
2. 老孙:继续配合小岳,推动话题深入。
开场
小岳:(快步上台,热情挥手)观众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我,小岳!
老孙:(笑着跟上)哟,又来分享中医知识啦?
小岳:(自信满满)没错!老孙,接着上次的,继续讲《灵枢·杂病》。你还记得上次讲到哪儿了吗?
老孙:(假装思考)好像是膝盖疼怎么治。
小岳:(拍手叫好)对啦!这次听好了,“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老孙,你猜猜啥意思?
老孙:(摇摇头)猜不着,你别卖关子,快说。
小岳:(认真解释)得了喉痹,喉咙像被堵住。严重到说不出话,就得从足阳明胃经找穴位治疗;还能说话的,就从手阳明大肠经入手。
老孙:(惊讶)就因为能不能说话,治疗经络就不一样?
小岳:(得意地点头)这就是中医的辩证论治!不同症状,治疗方法不同。再听这句,“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
老孙:(疑惑)这说的又是啥病?
小岳:(耐心讲解)疟疾,也就是打摆子。得了疟疾,不口渴,隔天发作一次,从足阳明胃经治疗;要是口渴,每天都发作,就得从手阳明大肠经治疗。
老孙:(感叹)中医看病,分得也太细致了!
小岳:(兴致勃勃)这才是精妙之处!牙齿疼也有讲究,“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老孙:(抢答)这个我知道!牙齿疼,不怕喝冷水的,从足阳明胃经治;怕喝冷水的,从手阳明大肠经治。
小岳:(竖起大拇指)老孙,你悟性不错!再说说耳聋,“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
老孙:(跟上节奏)耳聋不疼,从足少阳胆经治疗;耳聋还疼,从手阳明大肠经治疗。
小岳:(开心地笑)老孙,你都快成中医小专家了!还有鼻出血,“衄而不止,衄血流,取足太阳;衄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
老孙:(皱着眉)这一连串的,有点复杂,快讲讲。
小岳:(详细解释)鼻出血止不住,流黑血,得从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出血不多有血块,从手太阳小肠经治疗。要是还止不住,就刺手太阳经的腕骨穴;再不行,刺足太阳经的委中穴放血。
老孙:(惊叹)止血方法还挺多!
小岳:(继续说道)腰痛也有不同治法,“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
老孙:(无奈地摆手)又一大串,你慢点说。
小岳:(放慢语速)腰痛,疼痛处发凉,从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发热的,从足厥阴肝经治疗;疼得不能弯腰直身,从足少阳胆经治疗。要是体内有热还喘气,就得从足少阴肾经治疗,在委中穴血络放血。
老孙:(感叹)腰痛治疗,还得看症状细节。
小岳:(点头)没错!中医就是这么严谨。还有跟情绪、饮食有关的,“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阳。”
老孙:(思考片刻)是不是容易发怒、不想吃饭、话少,从足太阴脾经治疗;爱发怒、话多,从足少阳胆经治疗?
小岳:(兴奋地拍手)老孙,你太厉害了!希望大家也能对中医感兴趣,传承老祖宗的财富。
老孙:(拱手)行嘞,今天又长见识了。观众朋友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