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小岳 捧:老孙
小岳:老孙,今天我得跟您聊聊中医里的痹症,可有意思了。
老孙:痹症?这是啥病啊?
小岳:这痹症啊,简单说就是关节、肌肉这些地方出问题,又疼又酸又麻,活动还不利索。
老孙:哟,那这病因是啥呢?
小岳:要说这病因啊,主要是风、寒、湿这三种邪气搞的鬼。您想想,这风邪,到处乱窜,没个消停。(双手比划着四处乱挥)
老孙:是,这风邪不老实。
小岳:寒邪呢,就像个冷酷杀手,让咱们身体里的气血都冻住,运行不畅。(做出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
老孙:好家伙,这寒邪够狠的。
小岳:还有那湿邪,黏糊糊的,缠人得很,就像胶水一样,把咱们的关节、肌肉都黏住了。(双手做出被黏住的动作)
老孙:那这三种邪气是怎么让人得痹症的呢?
小岳:它们经常一起“作案”,风、寒、湿杂合在一起,趁咱们身体抵抗力弱的时候,就钻进身体里捣乱。比如您大冷天穿得少,又被风吹,还淋了雨,这邪气就可能找上门了。
老孙:这么容易就得病啊?
小岳:可不嘛,而且身体弱的人更容易中招。像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还有那些经常熬夜、劳累过度的年轻人,正气不足,就给了邪气可乘之机。
老孙:看来以后真得注意,不能给这些邪气机会。
小岳:对咯,所以平常得好好保养身体,别让风、寒、湿这些“坏家伙”有机会侵犯咱们,不然得了痹症,可就遭罪啦!老孙:确实得注意。不过这风、寒、湿三种邪气,引起的痹症还不一样吗?
小岳:那当然啦!先说这风气占上风的时候,就叫行痹。(边说边模仿走来走去的样子)
老孙:行痹有啥特点啊?
小岳:疼的地方不固定,今天这儿疼,明天那儿疼,跟和你捉迷藏似的。就好比你昨天还觉得手腕疼,想着贴个膏药吧,结果第二天膝盖又开始疼了,膏药都不知道贴哪儿好。(皱着眉头,无奈地摊手)
老孙:嘿,还真是够折腾人的。那寒邪为主呢?
小岳:寒邪占主导的是痛痹,那疼起来可真是钻心刺骨的。(双手紧紧捂住膝盖,表情痛苦)
老孙:这么严重啊!
小岳:可不是嘛,而且疼的地方还固定,不像行痹到处跑。另外,它怕冷不怕热,一遇到冷的,疼得更厉害;要是拿个热水袋敷一敷,或者烤烤火,还能稍微缓解点。
老孙:那这湿邪为主的痹症呢?
小岳:湿邪引起的叫着痹。得了这病,感觉身上特别沉重,就好像背着大石头走路。(弯下腰,做出负重的样子)关节还又肿又麻,活动起来别提多费劲了,就像被什么东西紧紧束缚住了一样。
老孙:这痹症还真是各有各的难受,以后可得多留意。
小岳:没错,了解清楚这些,咱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不然一不小心被痹症缠上,后悔都来不及!
老孙:确实得小心。听你讲完按邪气分,那按发病部位,痹症又有啥说法?
小岳:这可就多了,先说皮痹。(伸手摸摸自己胳膊上的皮肤)皮痹就在皮肤表层,得了这病,皮肤感觉特别敏感,轻轻一碰就不舒服,有时候还麻麻的,好像有小蚂蚁在爬。
老孙:哟,光听着就浑身不自在。那比皮痹再深一层呢?
小岳:再深点就是肌痹,发病在肌肉。得了肌痹,肌肉老是酸痛,使不上劲。您想想,平常咱们运动完,肌肉酸痛还能缓过来,可肌痹患者这酸痛一直都在,连抬个胳膊、走个路都费劲,干点体力活就更别提了。(皱着眉,模仿肌肉酸痛抬不起胳膊的样子)
老孙:这太影响生活了。那还有更严重的?
小岳:有啊,脉痹,出问题的是血脉。血脉不通畅,整个人的脸色都看着不对劲,青一块紫一块的。而且手脚经常发凉,严重的时候还会头晕眼花,感觉天旋地转的。(晃晃脑袋,装作头晕)
老孙:好家伙,都影响到头了。那还有呢?
小岳:筋痹也很麻烦,发病在筋。人身上的筋就像橡皮筋,得有弹性才能活动自如。得了筋痹,筋变得僵硬,弯个腰、伸个腿都困难,关节活动的时候还嘎吱嘎吱响,别提多难受了。(一边说一边生硬地扭动身体,模仿关节作响)
老孙: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最严重的呢?
小岳:最严重的是骨痹,病在骨头。得了骨痹,骨头又疼又重,感觉整个人都被压得矮了半截。晚上睡觉怎么躺都不舒服,有时候疼得人直冒冷汗,严重的连站都站不起来。(弓着腰,痛苦地直摇头)
老孙:这痹症真是太可怕了,看来平时真得好好爱护身体。
小岳:可不是嘛,咱多了解这些知识,早发现早预防,别等病痛找上门才后悔。
老孙:太对了,不过这痹症要是得了,之后会咋样呢?总不能一直这么难受吧?
小岳:这痹症的预后和转归可复杂了。要是一开始没重视,拖得时间长了,它就会越来越深入。
老孙:越来越深入?啥意思啊?
小岳:刚开始可能只是在皮肤、肌肉这些地方,时间一久,就顺着经络跑到五脏六腑里去了。(手指从胳膊一路往上指到胸口)就好比一开始是皮痹,拖着不治,说不定就发展成肺痹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老孙:这么严重!那要是及时治呢?
小岳:及时治当然好啦。一般来说,痹症在筋骨的时候,病情比较重;要是在皮肤,相对就轻一些。要是疼痛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那说明病邪还浅,好治;要是一直疼个不停,那病邪就深了,治疗起来就费劲。(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深浅)
老孙:原来还能从疼痛判断病情。那这痹症和季节有关系吗?
小岳:关系可大了!冬天冷,寒气重,骨痹就容易发作;夏天热,脉痹在这时候就爱凑热闹。还有春天风大,行痹可能就跟着来了;长夏湿气重,着痹就容易找上门。(掰着手指头数)
老孙:这季节还对痹症有影响呢。那生活里还有啥会影响痹症啊?
小岳:那可多了。比如饮食不注意,老吃生冷油腻的东西,脾胃受伤了,也会让痹症加重。还有心情不好,老是生气、焦虑,也会影响身体气血运行,让痹症好得慢,甚至越来越严重。
老孙:看来生活里处处都得注意,不然这痹症可不好摆脱。
小岳:就是说啊,咱们得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生病了积极治疗,这样才能远离痹症的困扰。
老孙: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真要落实到生活里,还挺难的。就说这饮食,谁能保证顿顿都健康啊。
小岳:您说得没错,老孙。但咱们能尽量控制不是?比如以前您下馆子,大鱼大肉,海鲜配冰啤,现在咱就改成清淡点的,多吃点蔬菜水果。就像我,以前无辣不欢,现在也开始学着吃些清淡的,脾胃舒服多了,身体轻松,也不怕给痹症可乘之机。
老孙:行,你这话倒提醒我了,以后我也得管住嘴。那除了饮食,还有啥日常要注意的?
小岳:居住环境也很重要。您看,要是长期住在那种又潮又湿的地方,就容易被湿邪盯上,得着痹。所以尽量让家里保持干燥通风,多晒晒太阳。要是您家住在一楼,更得注意防潮,买点除湿设备啥的。
老孙:还真是,我有个朋友住一楼,就老是关节疼,看来得让他注意注意了。
小岳:还有运动也不能少。适当运动能让气血运行起来,把身体里的邪气赶出去。像打打太极拳、散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千万别整天瘫在沙发上玩手机,越躺身体越差。
老孙:听你这么一说,我这天天坐着说相声,是不是也得注意活动活动?
小岳:那肯定啊,老孙。咱说相声虽然坐着的时候多,但下了台也得抽时间活动活动筋骨。您看那些专业运动员,天天锻炼,身体倍儿棒,邪气都近不了身。
老孙:行,我明白了。这预防痹症的学问还真不少,得好好实践起来。
小岳:就是嘛,等咱都养成好习惯,不仅能预防痹症,整个人都能神清气爽,说不定还能多给大伙说几年相声呢!
老孙:那感情好!不过真得了痹症,该咋治呢?这治疗原则又是啥样的?
小岳:老孙,这痹症治疗,讲究一个“早”字,越早发现越早治,就越好康复。要是拖着,小病拖成大病,可就麻烦咯!(边说边摇头)
老孙:确实,好多病都是拖出来的。那具体咋治呢?
小岳:还得看病因,刚才不是说了风、寒、湿嘛,得“对症下药”。风邪重的行痹,就着重祛风,像用防风、羌活这些药材,把风邪从身体里赶出去;寒邪为主的痛痹,就得散寒,用川乌、草乌,给身体“解冻”,让气血顺畅流通。
老孙:那湿邪呢?对付这黏糊糊的东西可不容易。
小岳:湿邪的着痹,当然要除湿啦!用薏苡仁、苍术这些,把身体里多余的湿气排出去,让关节、肌肉不再被黏住,活动起来也利索。(边说边活动自己的关节)
老孙:光用药就行啦?
小岳:哪能这么简单!除了用药,还得通利经络气血。您想想,经络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气血是路上跑的车,要是经络堵住了,车就跑不动,人自然就生病。所以得通过针灸、推拿这些办法,把经络打通,让气血运行起来。
老孙:针灸我知道,扎针嘛。推拿是咋帮着治疗痹症的?
小岳:推拿就是靠手法,给您揉揉按按。像按摩师给您按摩,通过推、拿、按、揉这些手法,放松肌肉,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让痹症引起的疼痛、僵硬能缓解不少。我有一回落枕,脖子僵得不行,找师傅推了推,立马就舒服多了。
老孙:看来治疗痹症还得多种方法一起用。
小岳:没错!另外,还得看个人体质。有的人身体虚,用猛药可不行,得一边祛邪,一边扶正,加点黄芪、人参补补元气。只有把身体调理好,才能更好地和痹症“战斗”,彻底把它赶走!
老孙:今天听你这么一讲,我对这痹症算是有了大认识,以后可得多留意。
小岳:是呀,咱们把这些知识记牢,不光自己受益,还能帮到身边的人。以后有人不小心得了痹症,咱们就能用这些知识,给他们指条明路,少走弯路。
老孙:这话在理!等再和朋友们聚会,我就把这些知识分享分享,让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
小岳:那就这么说定了!希望咱们身边的人都能远离病痛,每天开开心心,要是真碰上问题,也能沉着应对,早点康复!
老孙:行嘞,就盼着大伙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