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咳论篇》
角色:逗哏小岳、捧哏老孙
小岳:(上台,满脸笑意,挥手)哟,各位都在呢!今天我和老孙给大伙说段有意思的相声。
老孙:(笑着点头)是,今儿咱聊点啥呀?
小岳:(神秘兮兮,凑近)您知道吗?最近我研究了一本老祖宗留下的奇书。
老孙:哦?什么奇书啊?勾起我好奇心了。
小岳:《黄帝内经》里的《咳论篇》,好家伙,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
老孙:哟,这我可听说过,是讲咳嗽的吧?
小岳:对喽!您说这咳嗽,谁还没个头疼脑热咳嗽两声的时候,可这里面的门道,一般人还真不知道。
老孙:(好奇)那你快给讲讲,都有什么门道?
小岳:您瞧,这《咳论篇》说啊,咳嗽分好多种呢。就说这外感咳嗽,就是吹风受凉得的。
老孙:这常见,谁没冻着过啊。
小岳:可不是嘛,书里说人要是劳累过度,再一吹风,风寒就钻进皮毛里了,然后“嗖”地一下就跑到肺里,肺就不乐意了,开始“抗议”,这一抗议,可不就咳嗽起来了。
老孙:(模仿咳嗽)咳咳,还挺形象。
小岳:还有这内伤咳嗽,更有意思。
老孙:内伤咳嗽又是怎么回事?
小岳:就是因为吃的!有些人就管不住这嘴,生冷的、油腻的、甜腻的,一股脑往嘴里塞。
老孙:(馋嘴状)嘿,那可太香了。
小岳:香是香,可吃完脾胃受不了啦!脾胃一“罢工”,水湿就聚在身体里,变成痰,这痰再跑到肺里,肺又不答应了,又开始咳嗽。
老孙:(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小岳:这还不算完,书里还把咳嗽跟脏腑联系起来了,分什么五脏咳、六腑咳。
老孙:(惊讶)这五脏六腑还都能咳嗽?
小岳:没错!就说这肺咳,咳嗽起来喘气都有声音,严重了还吐血。
老孙:(害怕)这么严重呐!
小岳:还有心咳,一咳嗽就心痛,嗓子眼还跟有东西卡住似的,严重了嗓子又肿又疼。
老孙:(摸摸喉咙)这可太难受了。
小岳:更逗的是这肝咳,咳嗽的时候两肋疼,就好像有人在使劲儿揪你肋骨一样。
老孙:(模仿疼痛)哎哟哟。
小岳:再说说这脾咳,一咳嗽就肚子胀,吃不下饭。您想想,本来胃口好好的,这一咳嗽啥都吃不下,多糟心。
老孙:(点头)确实糟心。
小岳:还有肾咳,咳嗽起来腰背都疼,感觉整个后背都不是自己的了。
老孙:这肾咳可真够折腾人的。
小岳:这六腑咳也不简单。就说这胃咳,一咳嗽就呕吐,刚吃下去的东西全白吃了。
老孙:(作呕吐状)这可太遭罪了。
小岳:还有胆咳,咳嗽的时候口苦,那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老孙:(皱眉)想想就不好受。
小岳:这《咳论篇》还告诉咱们怎么治疗咳嗽呢。
老孙:哦?怎么治啊?
小岳:外感咳嗽就想法把邪气赶出去,风寒的就用辛温的法子,风热的就用辛凉的法子。
老孙:(似懂非懂)哦,这么个道理。
小岳:内伤咳嗽就调理脏腑,脾胃不好就健脾,肾不好就补肾。
老孙:还挺有讲究。
小岳:所以说,没事多翻翻老祖宗的书准没错。但您知道吗,就这么有用的知识,在生活里还有人闹笑话呢。
老孙:哦?怎么个闹法?
小岳:我有一朋友,看了《咳论篇》,就觉得自己成神医了。
老孙:这可差得远呢。
小岳:有一回,他另一个朋友咳嗽,他上去就说:“你这是典型的肺咳,我给你开个方子。”
老孙:他还会开方子?
小岳:可不是嘛,也不管人家具体啥症状,照着书里的一些说法,抓了一堆草药,熬了一大碗黑乎乎的汤。
老孙:(惊讶)那喝了管用吗?
小岳:管用啥呀,他那朋友喝完,咳嗽没好,还上吐下泻的。
老孙:(着急)这可坏了,怎么能瞎来呢。
小岳:我这朋友还不服气,说:“书上就是这么写的,肯定是他身体太弱,承受不住药力。”
老孙:这不是强词夺理嘛。
小岳:后来实在没办法,去看了正儿八经的中医。中医大夫把了脉,又问了一堆情况,说这是脾胃虚弱加上外感风寒,得先解表散寒,再调理脾胃。
老孙:还是专业的靠谱。
小岳:吃了大夫开的药,没几天,咳嗽就慢慢好了。这时候我这朋友才知道错了。
老孙:(笑着摇头)这真是没学会就瞎用。
小岳:通过这件事我就想啊,老祖宗的东西是好,但咱得学明白、学透彻,不能一知半解就乱来。
老孙:太对了,知识得学扎实。
小岳:而且,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中西医结合,对咳嗽的研究更深入了。像西医能通过各种检查,准确判断咳嗽是因为炎症、过敏还是其他原因。
老孙:没错,各有各的优势。
小岳:咱们要是能把中医的理论和西医的技术结合起来,那对咳嗽的治疗肯定更有效。
老孙:(点头赞同)确实,取长补短。
小岳:以后啊,咱可不能像我那朋友一样,得把知识学透,再灵活运用。
老孙:是这个理儿。得嘞,今天的相声就到这儿,祝大伙都身体健康,没病没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