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论趣谈(一)
小岳:嘿,各位观众朋友们!今天我和老孙给大家说段特别的相声,聊聊中医经典里的大学问。
老孙:哟,什么大学问呐?您快讲讲。
小岳:咱聊聊《黄帝内经》里的《刺法论》,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老孙:嚯!这可太有难度了,咱能说清楚不?
小岳:您就放一百个心吧!我小岳出马,保证把这高深的内容讲得明明白白,通俗易懂。
小岳:这《刺法论》一开篇呐,黄帝就问岐伯,说“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老孙:停停停,这说的是啥呀?跟念咒语似的,我是一句没听懂。
小岳:哈哈,老孙,这意思就是说天地间的气要是升降不正常,就会产生不好的变化,人就容易生病。黄帝就问岐伯,怎么能提前预防,让老百姓不得病呢。
老孙: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那岐伯咋回答的?
小岳:岐伯就说啦,“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写盛蠲余,令除斯苦。”
老孙:得嘞,又开始念“天书”了,这又是啥意思?
小岳:简单来说,就是得先明白天地的道理,然后深入研究刺法,用针刺来调节气机,让身体恢复平衡,去除病痛。
小岳:比如说啊,木气想要上升,结果被天柱阻挡抑制了,这时候木气想要发泄郁滞,得等待时机,那就要刺足厥阴经的井穴。
老孙:等等,这足厥阴经的井穴是啥呀?您可别给我绕晕了。
小岳:这足厥阴经就是肝经,井穴呢,就是大敦穴。您就把人体想象成一个大工厂,这大敦穴就像是疏通木气的“小阀门”,木气堵住了,打开这个“小阀门”就能疏通。
老孙:嘿,你这么一说,还真形象。那火气上升被阻挡呢?
小岳: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荥。就是说火气想上升,被天蓬阻挡了,要等时机,君火和相火都要刺心包络经的荥穴劳宫穴。
老孙:这君火和相火又是什么呀?你别净说些我听不懂的。
小岳:这君火就好比是公司里的大老板,掌控全局;相火呢,就是二把手,辅助大老板。它们要是被堵住了,人就容易上火发脾气。刺劳宫穴呢,就像是给这俩“领导”降降温,把火给疏导疏导。
老孙:哈哈,这么解释我就懂了。那土气、金气、水气上升被阻呢?
小岳: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小岳:土气上升被阻,就刺足太阴脾经的俞穴太白穴;金气上升被阻,刺手太阴肺经的经穴经渠穴;水气上升被阻,刺足少阴肾经的合穴阴谷穴。
老孙:好家伙,这一套下来,感觉就像是给人体这个大机器做全面检修啊。
小岳:您说得太对了!中医就是这么神奇,通过这些刺法,让人体的气机顺畅,身体自然就健康啦,咱老祖宗的智慧,那真是没话说!
刺法论趣谈(二)
小岳:上回咱说到天地之气和刺法的关系,今天接着唠唠《刺法论》里更有意思的内容。
老孙:行嘞,我可太好奇下面还有啥讲究。
小岳:岐伯又跟黄帝说啦,“木欲降而地皛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木欲降而郁发,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
老孙:哎呀呀,又开始了,这一串话,说得我脑袋都大了。
小岳:别慌老孙,我给您解释。这是说木气想要下降,却被地皛阻碍抑制了,降不下去就会郁积发作。要等它发散了才能回到正常位置。这时候呢,就得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少商穴,还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曲池穴。
老孙:为啥是这两个穴位呢?我有点迷糊。
小岳:您想啊,木气降不下去,就像交通堵塞。肺经和大肠经就像是疏通交通的交警,少商穴和曲池穴就是交警手里的指挥棒,刺激它们就能让木气顺畅下降。
老孙:嘿,这么比喻我好像明白了。那火气下降被阻碍呢?
小岳: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火气想降却被地玄拦住,就得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穴,还有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委中穴。
老孙:怎么又和肾经、膀胱经扯上关系了?
小岳:这就好比五行相生相克,火气被阻碍,得找能克制它的力量来帮忙。肾属水,膀胱经和肾经相表里,刺激这俩穴位,用水的力量让火气降下来 ,就像用水浇灭火一样。
老孙:原来是这么个道理!那土气、金气、水气下降被阻呢?
小岳: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刺心包络所出,刺手少阳所入;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刺手厥阴所出,刺手少阳所入。
小岳:土气下降受阻,刺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大敦穴和足少阳胆经的合穴阳陵泉穴;金气下降受阻,刺心包经的井穴中冲穴和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天井穴;水气下降受阻,刺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中冲穴和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天井穴。
老孙:这穴位可真不少,记起来可不容易。
小岳:是有点复杂,不过您记住,这些穴位就是调节人体气机的关键。只要把它们弄明白了,人体这个小宇宙就能和谐运转。
刺法论趣谈(三)
小岳:上回咱聊到天地之气下降被阻时的刺法,今天接着深挖《刺法论》。
老孙:行嘞,我都迫不及待想听听还有啥新鲜内容。
小岳:黄帝又接着跟岐伯探讨啦,问这司天之气没能按时迁正,会让万物变化失常,老百姓容易生病,能不能提前预防。岐伯就开始讲啦,说要是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的阴阳干支失守,就容易出问题。
老孙:这司天、在泉,还有阴阳干支失守,都是啥意思啊?你可别又把我绕晕咯。
小岳:您别急呀!司天和在泉就像是一年里掌管天气变化的两个“大领导”,一个管上半年,一个管下半年。阴阳干支呢,就好比是他们的“工作编号”。这“工作编号”要是出问题,“领导”们工作就乱套啦,天气不正常,人也就跟着生病。
老孙:哦,这么个事儿啊。那这干支咋就失守了呢?
小岳:比如说甲子年,这甲是阳干属刚,子是地支,要是甲这个“刚”的位置没摆正,对应的“柔”的那一方也就跟着出问题,时间节气就乱套了,音律也不对。您想想,就好比乐队里指挥没站好位置,乐手们能演奏好吗?
老孙:哈哈,还真是这么个理儿。那这乱套了会咋样?
小岳:岐伯说了,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三年,就容易变成大瘟疫。
老孙:啊?这么严重呐!那有办法预防不?
小岳:当然有啦!岐伯就给出了刺法。比如说甲子年刚柔失守,得先补肾俞穴。您瞧,这肾俞穴就像是给身体补充“能量”的小仓库,先把它补好,增强身体抵抗力。
老孙:补完肾俞穴然后呢?
小岳:过三天,再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太白穴。这太白穴就像是给脾胃这个“后天之本”打打气,让脾胃能正常运化,这样身体才有足够的营养去对抗疾病。
老孙:还挺讲究!那除了甲子年,其他年份呢?
小岳:像丙寅年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守,下柔也没法单独起作用。这时候就得先补心俞穴,过五天,再刺肾经的合穴阴谷穴。这心俞穴是给心脏这个“君主之官”加加油,阴谷穴则是稳固肾的功能,让身体的气血循环恢复正常 。
老孙:这穴位和年份的对应关系可真复杂,亏你能记住。
小岳:这都是老祖宗的智慧,多研究研究就明白了。而且啊,刺完穴位之后还有讲究呢。
老孙:还有啥讲究?快说来听听。
小岳:刺完穴位,不能夜行和远行,得让身体清净七天,还要斋戒。您想想,刚给身体做了“调整”,得让它好好休息,就像机器做完保养,得有个磨合期。
老孙:这斋戒是得吃素吗?
小岳:差不多这意思,不吃那些荤腥油腻、气味重的食物 ,让脾胃也跟着清净清净,这样身体能更好地吸收刺法带来的调理效果。而且在这清净的七天里,最好少操心烦心事,心态平和。
老孙:好家伙,做个刺法还有这么多“清规戒律”。
小岳:这可都是为了身体健康着想。再比如说,在刺法实施的过程中,对时辰也有要求。不同的穴位,在不同的时辰去刺激,效果也不一样。就像种庄稼,得在合适的季节播种,这人体穴位的刺激也得讲究时辰。
老孙:还有这讲究?那具体咋看呢?
小岳:比如早上5点到7点是卯时,对应大肠经,这个时候大肠经气血最旺盛,要是和大肠经相关的病症,在这个时辰进行刺法,效果可能就更好。所以说,中医里这些时间、穴位、病症之间的联系,那可是一环扣一环。
刺法论趣谈(四)
小岳:咱前几回聊了不少《刺法论》里的门道,今天接着把剩下的精华唠完。
老孙:行嘞,我已经迫不及待听你讲啦。
小岳:之前讲了年份和穴位刺法,现在说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意思是瘟疫一来,不管大人小孩,很容易相互传染,而且症状都差不多。
老孙:这可太可怕了,那有啥应对的法子呢?
小岳:岐伯说“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要想不被传染,首先得让自己正气足,身体强壮,还要避开有毒的气。
老孙: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怎么让正气足啊?
小岳:除了前面说的穴位刺法,日常也要多注意。比如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别熬夜。就像机器,按时保养才能运转得好,人也一样。你看那些经常熬夜的人,一个个黑眼圈挂着,精神头也不好,身体免疫力能高吗?
老孙:还有呢?
小岳:饮食也得讲究,别暴饮暴食。多吃五谷杂粮,少吃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现在很多人喜欢吃油炸食品、高糖饮料,这些东西吃多了,脾胃负担重,正气自然就弱了。再加上适当运动,打打太极拳之类的,增强体质。太极拳那一招一式,刚柔并济,既能活动筋骨,又能调节气息,对身体可好了。
老孙:听起来不难,可真做起来不容易。
小岳:确实。但为了健康,得坚持。还有,得保持心情舒畅。你看,人一高兴,吃饭都香,身体状态也更好。要是整天愁眉苦脸、焦虑不安,气都堵在身体里,时间长了,各种毛病就找上门了。
老孙:这和预防瘟疫有啥关系呢?
小岳:关系大着呢!心情好,气血就顺畅,免疫力也强。要是整天压力大、心情不好,内分泌都会失调,免疫系统也会受影响,病毒就容易找上门。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给身体筑起一道防御的城墙。
老孙:明白了。那万一还是不小心染上了呢?
小岳:《刺法论》里虽然主要讲预防,但也有相关思路。比如根据症状和身体状况,用合适的刺法来调节。不过这得专业的医生操作,咱可不能自己乱来。比如说,如果是感染后高热不退,医生可能会根据经络气血的运行情况,选取特定穴位,通过针刺来泻热,帮助身体恢复正常体温。但要是穴位找不准,手法不对,不仅没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老孙:那是,可不敢瞎扎针。今天听你讲完,我对中医又多了几分了解。
小岳:咱老祖宗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刺法论》只是冰山一角。多了解些,对咱生活、健康都有好处。以后要是遇到点小毛病,说不定还能从中医的理念里找到解决办法呢。就像咱们刚刚说的这些,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调节心态,都是不用花钱就能让自己更健康的方法 ,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