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刺热篇趣谈
角色
小岳:逗哏,负责讲述内容、制造笑料。
老孙:捧哏,负责附和、接话和制造反差效果。
上篇
小岳:(满脸笑容,蹦蹦跳跳走上台)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呐,大家好啊!我是小岳,站我旁边这位,大伙都认识,老孙!
老孙:(笑着拱手)哎,是我,又跟大伙见面了。
小岳:(一拍大腿)今天呀,咱给大伙说点不一样的,保准让您耳目一新,长知识。
老孙:(好奇)哦?能有啥不一样的,你说说。
小岳:(故作神秘,压低声音)咱讲讲中医里的热病,《黄帝内经》里的《刺热篇》。
老孙:(惊讶)哟,这可有点深奥,你能讲明白吗?
小岳:(胸脯一挺)您这话说的,小瞧我了不是,我可是研究了好长时间,绝对给您讲得明明白白,还得让大伙乐呵乐呵。
老孙: 看您的了。
小岳:(摇头晃脑,模仿古代郎中)您知道吗,这热病啊,分好几种,先说这肝热病。
老孙:(接话)肝热病是啥样啊?
小岳:(绘声绘色)“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老孙:(皱眉)这说得太文绉绉了,您给翻译翻译。
小岳:(比划着)就是说啊,这人要是得了肝热病,小便先发黄,肚子还疼,就老想躺着,浑身发热。这热邪跟身体里的正气一打架,好家伙,人就开始说胡话,一惊一乍的,胁肋那地方胀满疼痛,手脚还不老实,在床上翻来覆去,根本睡不着觉。
老孙:(惊讶)这么严重呢?这要是大晚上的,不得把家里人吓一跳啊。
小岳:(模仿病人,手舞足蹈)那可不,半夜突然坐起来,大喊大叫,“我是齐天大圣,都别惹我!”家里人一看,这是咋回事啊,赶紧送医院。
老孙:(笑)您这模仿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小岳:(笑着继续说)再说说这心热病。
老孙:(好奇)心热病又有啥症状?
小岳:(清了清嗓子)“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
老孙:(思考状)这又啥意思啊?
小岳:(解释)就是说啊,得这病的人,一开始心里就不痛快,干啥都没兴趣,过几天就开始发热。等热邪和正气一争起来,突然就心口疼,心里烦闷,还老想吐,脑袋疼,脸通红通红的,还不出汗。
老孙:(点头)听起来也不好受。
小岳:(模仿愁眉苦脸的样子)您想啊,本来开开心心的,突然就心里不得劲,看啥都烦,别人跟他说个笑话,他还瞪人,“笑啥笑,有啥好笑的!”
老孙:(笑)这是被热病闹的。
小岳:(兴致勃勃)还有这脾热病呢。
老孙:(接话)快说说,脾热病啥样。
小岳:(摇头晃脑)“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
老孙:(无奈)您还是直接说大白话吧。
小岳:(比划着)就是一开始脑袋觉得沉甸甸的,脸颊疼,心里烦躁,脸色还发青,老想呕吐,身体发热。等热厉害了,腰也疼得直不起来,不能弯腰也不能抬头,肚子胀,还拉肚子,两边下巴也疼。
老孙:(惊讶)这病可真够折腾人的。
小岳:(模仿病人捂着腰,走路一瘸一拐)您看这病人,走路都费劲,想去上个厕所,还没走到就……(做个着急忙慌的样子)
老孙:(笑)您这太形象了。
小岳:(笑着说)再讲讲肺热病。
老孙:(好奇)肺热病又有啥不一样的?
小岳:(模仿着凉发抖的样子)“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
老孙:(皱眉)这一串儿症状,都快记不住了。
小岳:(解释)就是一开始觉得冷,打哆嗦,身上汗毛都竖起来了,怕风怕冷,舌头上面发黄,身体发热。等热邪一厉害,就开始气喘咳嗽,胸口、后背到处疼,想深呼吸都不行,头痛得受不了,出了汗还是觉得冷。
老孙:(点头)这病可真复杂。
小岳:(模仿病人咳嗽,气喘吁吁)您听这咳嗽声,“咳咳咳”,旁边人一听,“哟,你这是感冒了吧?”他还说,“不是感冒,我这是肺热病!”
老孙:(笑)还挺会给自己诊断。
小岳:(最后说)还有这肾热病。
老孙:(期待)肾热病啥症状,快讲讲。
小岳:(一本正经)“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胻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
老孙:(挠挠头)这说的都是啥呀?
小岳:(比划着)就是一开始腰疼,小腿也酸,特别口渴,老想喝水,身体发热。等热邪和正气一争,脖子后面又疼又硬,小腿又冷又酸,脚底下还发热,还不想说话。
老孙:(惊讶)这症状还真奇特。
小岳:(模仿病人,捂着腰,有气无力)您看这病人,别人问他话,他就“嗯”“啊”的,不想搭理人,心里想着“别跟我说话,我腰痛,我口渴,我难受!”
老孙:(笑)您这表演太到位了。
小岳:(擦了擦汗)您瞧瞧,这五脏热病,各有各的症状,都不简单。
老孙:(点头)是啊,看来这中医里的学问可真大。
小岳:(喝了口水)这才只是症状,还有诊断和治疗呢,更有意思。
老孙:(好奇)哦?那您快讲讲,我们都等着听呢。
(体息一会儿)。。。。。。
下篇
小岳:(休息片刻后,精神抖擞走上台)咱们接着说,这热病的症状说完了,接下来讲讲怎么诊断。
老孙:(接话)对,这生病了,得先诊断清楚啊。
小岳:(摇头晃脑)您知道吗,中医诊断这热病,有个特别厉害的办法,看脸!
老孙:(惊讶)看脸?这怎么看啊?
小岳:(认真地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老孙:(思考状)这又得麻烦您翻译翻译了。
小岳:(比划着)就是说啊,肝脏有热病,左边脸颊先发红;心脏有热病,额头先发红;脾脏有热病,鼻子先发红;肺脏有热病,右边脸颊先发红;肾脏有热病,下巴先发红。这病还没发作呢,要是看到脸上这些地方发红了,就赶紧针刺治疗,这就叫“治未病”,在病还没成气候的时候就把它消灭掉。
老孙:(惊讶)这么神奇啊,看脸就能知道哪儿有毛病?
小岳:(得意)那可不,咱老祖宗可聪明了。比如说,您看一个人,左边脸颊老是红通通的,您就可以跟他说,“嘿,兄弟,您可得注意肝了,别老熬夜,少喝点酒。”
老孙:(笑)您这还当起医生来了。
小岳:(模仿医生,一本正经)我这是学以致用,说不定还能救人一命呢。
小岳:(笑着继续说)诊断完了,就得治疗啊。
老孙:(点头)对,这治疗才是关键。
小岳:(清了清嗓子)这治疗热病啊,也有讲究。“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老孙:(皱眉)这又是啥意思啊?
小岳:(解释)就是说啊,治疗热病,先让病人喝凉水,然后再针刺。针刺完了,还得让病人穿少点,住的地方也得凉快,一直到病人身体不热了,这病才算好。
老孙:(惊讶)就这么简单啊?
小岳:(认真地说)您可别小看了,这每一步都有道理的。喝凉水,能先降降体内的热;针刺呢,能把热邪给放出去;穿少点,住凉快地方,能让身体散热。
老孙:(点头)嗯,听起来还挺科学的。
小岳:(模仿病人,大口喝水)您看这病人,“咕咚咕咚”喝了一大碗凉水,然后医生拿着针,“嗖”地一下扎进去,病人“哎哟”一声。
老孙:(笑)这还真形象。
小岳:(接着说)扎完针,病人就得换身薄衣服,找个阴凉的屋子待着,要是夏天,还得开着空调。
老孙:(笑)那要是冬天呢?
小岳:(思考状)冬天啊,那就把窗户打开,透透气,反正不能让身体太热。
老孙:(无奈地笑)您这办法还挺特别。
小岳:(感慨)您瞧瞧,咱老祖宗的智慧,多厉害啊,这治疗热病的方法,放到现在都不过时。
老孙:(点头)是啊,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得好好传承。
小岳:(看着观众)所以啊,大伙平时也得多了解点中医知识,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
老孙:(笑着说)对,今天听小岳这么一讲,还真学到不少东西。
小岳:(鞠躬)谢谢大伙捧场,希望大伙都健健康康的,别得热病。
老孙:(也鞠躬)也祝大伙生活愉快,每天都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