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5日清晨,韦国强踩着露水来到龙江河畔。他蹲下身,手指蘸了蘸河水,舌尖刚触到就\"呸\"地吐了出来。
\"这水怎么有股柴油味?\"
陪同的老黄紧张地搓着手:\"上游新建了个酸笋作坊,听说是桂西来的莫...\"
\"莫什么?\"
\"莫怀仁!桂西县副县长的小舅子。\"老黄压低声音,\"批文走得特别快,废水直接就往河里排。\"
韦国强掏出相机,对着河面漂浮的油污连拍数张。镜头转向远处时,他突然僵住了——作坊围墙外停着辆挂着粤b牌照的黑色轿车,车窗里闪过一张熟悉的面孔。
同日正午,香港铜锣湾。
深桂香分店经理老周擦着汗拦住几个穿制服的人:\"陈督察,我们的卫生许可证明明...\"
\"不是查许可证。\"为首的陈督察亮出搜查令,\"接到举报,你们使用的酸笋含亚硝胺。\"
后厨里,检验员正将酸笋样品装入密封袋。一个年轻店员偷偷摸向电话,却被陈督察的助手一把按住:\"根据《紧急权力条例》,现在起实施通讯管制。\"
陈督察慢条斯理地摘下手套,露出腕上的劳力士:\"告诉你们卓老板,伦敦政经学院的校友向他问好。\"
\"乳酸菌活性下降40%?\"
深夜的深桂香实验室里,陈立传教授将培养皿推向众人。韦国强风尘仆仆地冲进来,将一叠照片拍在桌上:\"柳州水源被污染了!而且...\"他指着照片上的轿车,\"你们猜谁在现场?\"
众人倒吸冷气。陈伟明突然站起来:\"我去查这辆车的登记信息。\"
\"等等。\"卓西度按住他,转向韦国强,\"取样时有没有遇到...\"
\"有!\"韦国强从怀里掏出个密封袋,\"这是作坊偷排的废水样本。\"
次日清晨,一封盖着国徽的信函摆在卓西度办公桌上。
\"轻工部《传统食品工艺保护座谈会》邀请函...\"韦国强念到一半突然噤声。落款处\"张振业\"三个字力透纸背——正是张晓芸父亲。
电话铃骤然响起。接线员结结巴巴地汇报:\"卓、卓董,香港分店被查封上电视了!\"
电视画面里,陈督察正对着镜头举起检测报告:\"检出亚硝胺含量超标八倍...\"背景里,深桂香的招牌被贴上封条。
三天后,三路人马同时出击:
陈伟明带着记者突袭柳州作坊,拍下莫怀仁指挥工人偷排的画面;
韦国强将废水样本送至广州海关检验,检出与香港\"问题酸笋\"相同的添加剂;
卓西度亲赴北京,在座谈会现场播放录音:
\"莫副县长,这批酸笋检测不合格。\"
\"怕什么?轻工部会特批...\"
全场哗然中,张晓芸父亲铁青着脸离席。
1988年元旦的记者会上,卓西度公布调查结果:
\"所谓'传统工艺酸笋',实为添加亚硝酸钠的劣质产品;香港检测样本被人调包;柳州污染源直指...\"
电视直播镜头转向工商局大门——梁局长正被纪检人员带走。
深桂香新研发中心奠基仪式上,陈伟明接过香港分公司总经理聘书。礼炮声中,他凑到卓西度耳边:
\"当年在火车站,你说要带我看遍香江灯火...\"
卓西度笑着指向维多利亚港的方向:\"这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