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18日的《郑州晚报》二版角落,一则五十字的小报道像滴在宣纸上的墨汁,正在深桂香内部晕染成一场风暴:
\"昨日多名消费者在二七广场某米粉店就餐后出现腹泻症状,卫生部门已介入调查。\"
卓西度盯着传真过来的报纸,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实木办公桌。三年来养成的习惯让他本能地计算着损失概率——郑州有11家加盟店,按日均客流量计算,如果危机蔓延...
\"查到了!\"韦国强撞开办公室门,西装下摆还沾着雨水,\"涉事的是加盟商刘建军,他私自改用本地批发市场的廉价豆芽和辣椒油!\"他将检测报告拍在桌上,\"大肠杆菌超标十七倍!\"
卓西度抓起外套:\"订最早去郑州的机票。\"
\"来不及了。\"韦国强按住电话听筒,\"河南电视台《消费者之窗》栏目已经做了专题报道,记者是...\"他艰难地咽了下口水,\"韦红。\"
这个名字像针一样扎进卓西度的记忆。半年前在武汉,正是这位《人民日报》记者的报道让\"桂香三系\"一炮而红。而现在,她的话筒对准的却是捂着肚子呻吟的顾客。
\"联系上刘建军了吗?\"
\"电话转到供销社了,说他三天前就回新郑老家了。\"韦国强突然压低声音,\"更麻烦的是,我们在他仓库发现了这个。\"
照片上,印有\"深桂香专用\"字样的空袋子旁边,堆着成箱的杂牌原料。最刺眼的是一张发货单,右下角盖着\"南宁陈氏商行\"的印章——陈伟明父亲的公司。
卓西度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抓起电话要拨号,又重重放下:\"给陈伟明写信太慢了。小林,去邮局发加急电报!\"
\"等等。\"韦国强从公文包抽出一封信,\"今早刚到的,陈伟明好像预感到什么...\"
信封比往常厚实,邮戳显示是四天前从柳州劳改农场寄出的。信纸上是陈伟明愈发工整的字迹:
「西度:
梦见你们加盟出问题,赶紧补充几点:
1.查原料别只看门店,要去菜市场打听最近谁在低价抛售\"配套原料\"
2.找最挑剔的老顾客当\"神秘顾客\",报销餐费另发补贴
3.准备\"阳光行动\",把所有检测报告贴门店玻璃上
做生意就像煮粉,火候乱了要立即掀锅盖。
伟明 1987.3.14」
卓西度把信递给韦国强:\"立即启动'阳光供应链'计划。\"
\"现在最该做的是危机公关!\"韦国强扯松领带,\"马世杰联系了香港tVb记者,我们应该...\"
两人争论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接线员慌张的声音传来:\"卓董,河南电视台要求电话采访,说半小时后直播!\"
演播室的灯光烤得卓西度额头冒汗。摄像机红灯亮起的瞬间,他看见对面坐着的正是韦红——她剪了利落的短发,白衬衫外套着件米色马甲,眼神比半年前更加锐利。
\"卓董事长,您是否承认深桂香为追求扩张速度,降低了对加盟商的管控标准?\"韦红开门见山。
\"正相反。\"卓西度将一叠文件推到镜头前,\"这是我们去年制定的《加盟商管理手册》,第17页明确要求...\"他突然停顿,发现韦红的目光落在文件某处。
特写镜头下,观众能看到文件角落印着\"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的水印。韦红的指尖轻轻点在上面,挑眉看向卓西度。
\"我们正在升级为'阳光供应链'系统。\"卓西度突然转变策略,\"下周起,全国每家门店都将实时公示原料检测报告,就像...\"他灵光一闪,\"就像饭店明厨亮灶,只不过我们是明原料亮工艺。\"
韦红明显没预料到这个回答。她低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再抬头时眼中多了分探究:\"包括成本数据?\"
\"包括产地、检测结果和运输温度。\"卓西度直视镜头,\"消费者有权知道他们吃的每碗粉从哪里来,经过什么检验。\"
直播结束后,卓西度在电视台走廊被韦红拦住:\"卓董,您刚才说的'阳光供应链',是临时应对还是真打算实施?\"
\"你可以随机抽查任何一家店。\"卓西度递给她一份名单,\"这是首批试点门店,包括郑州三家。\"
韦红突然压低声音:\"刘建军仓库里那些南宁陈氏的包装袋...您不觉得太巧合了吗?\"
卓西度心头一紧。回酒店的路上,他反复琢磨韦红的话,直到韦国强的电话打断思绪:\"香港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出来了,那些所谓'陈氏商行'的袋子是仿造的,印刷网点密度和正品差0.5%。\"
\"有人栽赃?\"卓西度猛地坐直。
\"更蹊跷的是,\"韦国强声音发紧,\"刘建军失踪前最后一个电话,是打给《中国食品报》记者韦红的。\"
郑州的夜空被霓虹灯染成紫红色。卓西度站在宾馆窗前,手里攥着陈伟明的信。楼下报童吆喝着晚报头条:\"深桂香董事长承诺阳光经营!\"
电话铃声突兀响起。前台说有位韦女士留了包裹给他——是盒录音带。宾馆录音机里,刘建军带着浓重河南口音的声音时断时续:
\"...他们说用他们的料能省三成成本...对,名片上印的是'深桂香特供中心'...韦记者您一定要曝光啊,他们给我的检测报告全是假的...\"
背景音里有个模糊的男声提到\"南宁陈氏\",接着是韦红的提问:\"什么时候发现原料有问题的?\"
\"就前天,我小舅子吃了上吐下泻...等等,您不是说您是《人民日报》的吗?怎么话筒上写的是...\"
录音到此戛然而止。
卓西度倒带重听第三遍时,注意到背景音里有隐约的轮船汽笛——郑州哪来的轮船?他突然想起韦红曾提过,她表哥在武汉长江航运局工作。
次日清晨,卓西度在宾馆餐厅\"偶遇\"了韦红。她正往豆浆里加辣椒油,桌上摊着深桂香的宣传册。
\"武汉的轮船几点靠岸?\"卓西度突然问。
韦红的勺子当啷掉进碗里。她很快恢复镇定:\"卓董好耳力。刘建军现在在武汉第三医院,食物中毒是真的,但病因不是你们的米粉。\"
原来韦红追踪这条线索已有一周。她发现至少有五家加盟商收到过\"特供中心\"的名片,而所有联系方式都指向武汉的一个码头仓库。
\"有人故意破坏你们的供应链。\"韦红递来一张皱巴巴的名片,\"我查过,这个所谓的'特供中心'注册人叫王成。\"
\"我们市场部的王成?\"卓西度如遭雷击。
\"重名而已。\"韦红摇头,\"真王成上个月就辞职去海南了,而这位'王成'身份证地址是南宁望州岭——陈伟明家老宅就在那儿。\"
事情逐渐明朗。回深圳的飞机上,卓西度梳理出脉络:有人假冒深桂香和陈氏商行名义,向加盟商兜售劣质原料,既牟利又打击品牌。而韦红之所以穷追不舍,是因为她怀疑幕后黑手与某家正在筹备上市的餐饮集团有关。
\"阳光供应链必须立即启动。\"卓西度对韦国强说,\"就从公布这批假原料的特征开始。\"
韦国强却盯着舷窗外翻滚的云海:\"我们是不是该先起诉《消费者之窗》?他们报道失实...\"
\"不,韦红帮了我们大忙。\"卓西度翻开陈伟明的信,指着最后一行,\"火候乱了要掀锅盖——现在正是让消费者看清后厨的时候。\"
1987年4月1日,深桂香全国门店同时换上透明玻璃柜,所有原料检测报告用磁铁贴在醒目位置。每家店门口都站着穿白大褂的\"质量解说员\",手持放大镜供顾客检查米粒。
卓西度亲自坐镇郑州涉事门店。第三天中午,他注意到一位戴眼镜的老先生反复比对检测报告和碗里的米粉。
\"老师傅,有什么问题吗?\"
老先生掏出自带的小秤称了称粉量:\"比上周少了5克。\"
卓西度眼前一亮:\"您愿意当我们的'神秘顾客'吗?每月免费试吃十次,每次补贴五元。\"这正是陈伟明信中的建议。
危机渐渐平息。4月15日,当卓西度在武汉码头仓库找到造假窝点时,当地工商部门已经查封了现场。墙上贴着深桂香所有原料包装的仿制样本,角落里堆着印有\"陈氏商行\"的空白包装袋。
\"韦红呢?\"卓西度问办案人员。
\"调去北京总社了。\"警官递给他一张纸条,\"她留话说,阳光供应链是个好故事,但还没结束。\"
回程的轮渡上,卓西度收到韦国强的传呼:\"马世杰引进了香港的电子订货系统,说能追踪每批原料去向。另,陈伟明减刑了。\"
江风掠过甲板,带着湿润的春天气息。卓西度掏出陈伟明最新来信,这次邮戳只用了三天就送达。信纸上是少见的潦草字迹:
「西度:
听说有人冒用我家名号,气得我差点砸了车间。告诉你个秘密:
真正陈氏的包装袋内侧有暗纹,是我爸用篆书刻的\"诚\"字。
做生意和坐牢一样,最怕两件事:饿肚子,丢面子。
伟明 1987.4.10
卓西度对着阳光举起随身带的汤料包,果然在内层薄膜上发现了若隐若现的篆体暗纹。这个细节,将成为日后鉴别真伪的关键证据。
---
1987年5月20日,卓西度正在办公室看加盟店发展报告,忽然秘书报告说深圳发展银行的张行长来访,卓西度连忙站起来,道:“快请!”
“卓老弟啊,我向你求救来啦”秘书刚出去,门口就传来张行长的大嗓门。
“怎么啦?”卓西度迎上前笑道。
张行长道:“我行股份制改造,发行股票,没多少人买,您大老板,帮帮忙买一些吧!”
卓西度笑道:“哈哈,我一定支持!”
……
最后,卓西度花400万元买了20万股,一下子就帮张行长完成了发行任务!而且成为深圳发展银行的第四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