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岭问出心中的疑惑,“庆友啊,那京都不比咱村子好多了,有机会留在京都,还回来干啥?”
林庆友感叹着,“在这儿生活了四十多年,回家心里踏实。”
孙国岭笑道,“好,好啊,不管在哪儿,只要好好过日子,咋都好。”
林有福全都听进耳朵里,等到林庆友他们离开,他也进了屋。
“林庆友他们全家都回来了,刚孙书记问,还说啥玉泉村是他家,咋也得回来,要我看,就是从京都被撵回来的。”
吴春花往外瞧了瞧,只看见好几个人的影子。
“我就说,人家京都的人咋能看得上他们,还不是就得回来。”
两个人在那儿幸灾乐祸的,好像林庆友他们回来以后,他俩捡着便宜了似的。
林川他们回到家里以后,一点儿都不冷,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
郑玉梅说道,“肯定是亲家天天还给收拾屋子,真的是够辛苦。”
许春麦将小乐安放到炕上,炕也是热乎的。
“我爹娘应该是刚回去。”
林川说道,“他们也不知道咱们今天回来,后天正好正月十五,让爹娘一起来过节。明天我们去乡里改名字,然后顺便把元宵买回来。”
按理说,家里可以自己滚元宵。
林川他们回来的晚,什么都没准备,也就来不及弄了。
许春麦点点头,“好。”
全家人都好好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林庆友他们拿着介绍信和手续就赶去乡里了。
一同去的还有从长岭村赶过来的林燕。
按照在京都商议好的,林庆友的名字改成原本傅启铭和沈锦书给取的——傅同洲。
林川他们原本只想改了姓,后来想了想,这些年叫的习惯,所以就在原本的名字前加了姓氏。
将林改成了临。
傅同洲的三儿一女分别改了名字为——傅临平,傅临伟,傅临川,傅临燕。
家中的孩子,直接将林改成了傅。
傅临平家里的两个孩子改名傅志杰,傅志峰。
傅临伟家里的两个孩子改名傅初阳,傅初晨。
临川家里的孩子改了名字为,傅舒宁,傅乐安。
傅同洲看着新改的名字,脸上露出笑容。
从派出所出来以后,他对着自己的三儿一女说道,“从今往后,咱们和林富贵他们再无关系!”
改了名字,对傅临川他们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其实林这个姓氏,和林富贵也不算是有什么关系,毕竟他原本就是陈大壮。
正事儿忙完以后,傅临川就去集市买了元宵。
他买了两种,一种是白糖馅儿的,还有一种是山楂馅儿的。
小孩子很多喜欢山楂馅儿的,酸酸甜甜的。
傅临川买了不少,回去蒸也行,炸也行,反正现在日子过的好很多,家里可不缺油。
正月十五一大早,傅临川在外面放了鞭炮,郑玉梅蒸了元宵,又炸了元宵。
中午的时候,傅临川还做了一大桌子菜。
不仅仅将许春麦的父母都请了过来,还将孙巧玲和梁云的父母也都请到了家里来。
当真是热热闹闹,团团圆圆。
当天下午,傅临川和傅临伟一家,启程赶往宣城。
傅临平和傅同洲去往望山县的春麦面馆。
因为之前的活傅临平早就熟悉了,正月十六开门,什么都了然于心,一点儿不见慌乱。
宣城这边,傅临川一早就安排孙向东和张祥龙去忙活准备要开的新店面。
即便傅临川不在,宣城的店面也一切都打理妥当。
傅临川他们到了以后,先将傅临伟和梁云连同两个孩子带到了早就为他们租好的房子那边安顿下来。
梁云在家里收拾,傅临川和傅临伟直接去了门面。
门面一切已经收拾妥当,傅临川到的时候,孙向东和张祥龙还在核对第二天要准备的东西,还有各项事宜。
看见傅临川回来,孙向东和张祥龙一直提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
“这给我俩担心的,生怕你今天不来,我俩都不知道明天咋办才好了。”
傅临川伸手拍拍两个人的肩膀,“一切照旧呗,我相信你俩,肯定没问题啊。”
傅临伟到处看了看,“大川,这店面可真大啊,弄的是真不错。不过咋没看见卤肉的东西?”
傅临川笑道,“宣城这边咱们厂子都开起来了,就不在这儿卤肉了,厂子里卤肉,往店里送。”
傅临伟恍然,“怪不得,那感情好,到时候在宣城多开几个店都成。”
“那明儿开业的卤肉咋办?”傅临伟又问道。
傅临川说道,“向东他们应该都安排好了。”
孙向东和张祥龙对视一眼,“聪明,确实都安排好了,因为你说,这几天估计要有大订单,我俩都提前准备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