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唐瑜依旧是最晚起床的。虽然还只是她来到这个时代当牛马的第二天,但是她感觉自己的班味已经快要把自己浸透了,这工真是一上一个不吱声。
今天上工前的例行诵读时,唐瑜安安静静规规矩矩的完成了诵读,经历了第一天的好奇后,其实也就这样,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唐瑜就把这当成以前上学时的早读课就是了。
但今天的诵读结束时,又被王显伟通知,今晚要进行政治学习。唐瑜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但她也只能在心里吐槽一下。
但也仅限在心里吐槽,如果被别人发现你抵抗学习,一个思想反动的帽子扣下来,就够你喝一壶的。
到了村部,分活计的时候,唐瑜与张爱华主动选择了晒大豆的活计。
活计本来是不能自己选择的,但是这个晒大豆,晒谷子之类的活计,工分比较少,干活的时间也不短。
村里的人更喜欢以家庭为单位,分一个工分多一些的活计。家里的壮劳力多干了活,平摊工分便宜的也是家里人,如果家里壮劳力和别人组队干活,总认为是便宜了别人。
而晒大豆这种活,工分少,壮劳力如果来干这活,就是耽误自家赚工分。
大家都想赚多一些工分,都不喜欢做这活计。这活一般就由生产队长强制分派,而女知青则是这种不受欢迎活计的主力军。
所以唐瑜两人主动选择做这活计,都没有人提出反对。
今天与她们两人搭伙的是村长老婆赵婶子。这种不受欢迎活计的另一个主力军---干部家属。
村里人不喜欢这活计,但这些活计总是要干的,就算把全部女知青都派来干这活也做不完。为了堵村民的嘴,只能让村干部家属带头了。
分派好活计后,村长把村干部和知青队长王显伟留下了。唐瑜他们知道,应该是商量他们租房的事情。这事目前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看村干部的决定了。
唐瑜两人和赵婶子一起往大豆仓库走,唐瑜突然想起昨天下午,自己想到的点子,于是又准备回去领麻袋。
对着张爱华和赵婶子说:“你们先过去吧,我昨天想到一个能让搬豆子省时一些法子,我去领一个麻袋去。”
也没等两人回答,就跑了。张爱华怕赵婶子以为唐玉是耍滑头,想偷懒。只能给她找补一些,“小玉,思维比较活跃,想一出是一出,呵呵呵。”
赵婶子并不在乎,笑着说:“你们年轻人,思想活,如果这办法真有用,不也是给我们省时省力了吗。”
唐瑜回来时,带了一根补麻袋的针,和三张破麻袋。因为是跑着来回的,赶到仓库时,与先走的张爱华她们也就前后脚的功夫。
她先把绳子对折,铺在地上,再在上面铺上破麻袋,然后用补麻袋的针把麻袋与绳子缝合在一起固定住,就完成了。
唐瑜抖一抖麻袋,麻袋就在地上铺开了,“爱华,你看这样就不用先把绳子铺好了,麻袋抖一抖就好了。而且有麻袋挡着,就算不包头巾,也不用担心大豆杆子戳到头发了。”
“小玉,你也太聪明了吧。”张爱华特别捧场的说。
旁边也有凑过来看唐瑜在干什么的,有些人觉得这就是多此一举,看过了就离开了,有这功夫缝缝补补的,自己早就多搬了几趟了。
当然也有觉得有用的,比如昨天与她们同组的徐晓兰。看完后,说了一句,“确实能省一些时间。”然后就去领麻袋了。
看着唐瑜使用过一次后,赵婶子也是觉得这样挺好的,就照着样子缝了一个。还一边夸:“还是你们知青脑子活。”“上过学的就是不一样。”
夸得唐瑜都要脸红了,这也不算是什么伟大发明吧,只是稍微动了一下脑子而已。
赵婶子可比沉默的徐晓兰话多得多,她简直就是一个话唠。
刚还在夸着唐瑜,转头就开始八卦起唐瑜与张爱华。什么你们家里几口人啊,什么你们家怎么舍得让你们来乡下啊,什么在城里有没有订婚啊之类的。然后又讲到了徐家村的一些八卦。
唐瑜是喜欢听八卦的,但是不认识的人,脸都对不上的人,这样的八卦听起来就比较不那么起劲。
然后她就想起了徐晓兰,刚还看到了她,于是就问了一嘴:“婶子,徐晓兰同志一直这么不爱说话的吗?”
唐瑜想问徐晓兰一直都是这么酷的吗?
但话到嘴边,怕现在的人不理解“酷”的意思,就换了一种说法。
赵婶子沉默了一会才叹了一口气说:“这娃娃也是个可怜的。她妈几年前,突然就不能走路了,去城里看了几次医生,也都不见好。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还要吃药,大概是压力大,她爸一时想差了,做了不好的事,就被送去了农场劳改。”
赵婶子说着说着,眼睛就红了。随手用手背擦了一把,继续说:“现在她家就剩她奶她妈,还有她们兄妹俩。她奶七十多了,也干不了什么活,也就在家做做饭,照顾一下家边上的自留地。她妈现在腿还残疾着,只能一天天的待床上,幸好手比较巧,也能编编草鞋做做布鞋之类的,但是这些在我们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做,也赚不到几个钱。全家就靠她们兄妹俩挣工分活着。”
唐瑜和张爱华听着也不免唏嘘。但这个年代,大家都不容易,都没有余粮多到可以接济别人的程度。
“那怎么不给她安排工分多一些的活计呢?”张爱华问。
“村里的割猪草的活,一直是给她奶奶做的,老太太七十多了,只能在家附近割一些,大部分还是靠她们兄妹俩下工后去割的。”
赵婶子也是做事麻利的,说话也并没有让她手里的活停下来,唐瑜两人为了听她说话,只能拼命加快手里的活,保持着跟赵婶子差不多的频率才行。
“夏天还好,晚上村子里也有在外面乘凉的人,她们割猪草回来晚一些,问题也不大。现在日子短了,晚上就不敢让她们太晚出去了。就给晓丽安排了这个活,她还可以趁空闲的时候,去把猪草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