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瑜带着徐晓兰还没进门,“你们看我带谁回来了。”
没等屋里的几人回应,又说:“我不仅借回了老面,还带回来一个师傅。”
此时的徐晓兰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正对门口坐着的张爱华,第一个看到跟在唐瑜身后的徐晓兰。
“是晓兰啊,赶快过来坐。”
徐晓兰知道黄艳红她们与唐瑜几人交好,也不奇怪会在这里见到她们。
她朝着屋里三人点了点头。
“我跟过来玩一会。”
黄艳红也笑着说:“你来得正好,小玉她们连什么是老面都不知道好,刚好可以教教她们用老面怎么做包子。”
徐晓兰跟着唐瑜走近,看到了她们桌子上摊着的课本,有几本好像是初中课本,她曾经在徐大平的书包里看到过。
如果她那时没有辍学,现在应该是初三的学生了。
徐晓兰有一瞬间的愣怔,但也有了一个疑惑。
她们不都是高中毕业的知青吗?为什么还要看初中的课本。
唐瑜看到了徐晓兰眼神里的疑惑。
“我们闲着无聊,复习下学过的知识。知识太久不复习,都要忘光了。”
唐瑜知道徐晓兰她们家的情况。她爸被抓后,她们兄妹俩就辍学了。
原因不用了解,也能猜到大概。
她爸就是因为没钱给她妈治腿,才犯的错。被抓后,失去顶梁柱的她们家,肯定是再拿不出钱给她们上学的。
而且忙着全家人生计的兄妹俩,也没时间上学。
唐瑜心疼她们兄妹俩,有心想要帮一下她们。
知道时代发展趋势的唐瑜,清楚学习的重要性。考虑到她们家的情况,让她们重新回学校,将来考大学这种想法,肯定是不切实际的。
但唐瑜也清楚,这个时代,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
后世很多大佬,都没有很高的学历,有些甚至没有上过学。经过努力,靠自己的双手,也能闯出一片天。
学历不是他们的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学识和眼界却是。
无一例外的,这些人在后来或主动或被动的都进修过自己的学识,开拓了眼界,才能有后来的成功。
唐瑜并不懂其他增进学识,拓宽眼界的办法。
她知道的也只有学习。
对于徐晓兰俩兄妹,学历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但是学习这条路却没有。
“晓兰,你们现在还有在学习吗?”
徐晓兰的视线从课本上移开,转头看向唐瑜,她不明白唐瑜为什么这么问。
她们家的情况,她确信唐瑜是知道的。
从小她的成绩就不差,如果家里不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她现在肯定还在学校上学。
但是现在,每天的活计都让她们忙不过来,她们根本没有时间学习。也只有现在这样的猫冬时节,才能有空闲的时候。
而且她身处的环境告诉她,学习是没有用的,就像眼前这些已经高中毕业的城里人。
她们学了这么多年,却还是跟自己一样,被困在农村的田地里。
徐晓兰摇摇头。
唐瑜也知道,现在的农村,有学习没用的风气。有些家里,明明是有条件送孩子去上学的,却也有不去的。
上次被陈旭说过后,她就知道再不能随便说将来高考的事,即使是当做猜测来说。而且高考对徐晓兰来说,更是天方夜谭。
她也没办法直接说接下去时代,学习有多么重要。只能隐晦的提点一下,看她能听进去多少吧。
“我们上学时,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书是知识的源泉,也是世界的缩影。
我们能够通过书中的文字,探索未知,看到不曾看过的故事,踏足不曾到过的世界。”
看着徐晓兰听到自己这话,神色更加疑惑了。
唐瑜也不习惯这样说话,但却硬着头皮继续说:“虽然现在,你不能回学校继续学习。但是你可以跟我们一样,利用空闲的时间,多看看书。
你现在看不透的事情,有可能看多了书,就能看透了。”
“小玉说得没错,可能现在看来,学习没有什么用。但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会留在我们的大脑里,可能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到了。总之多看书,总是有好处的。”
张爱华不清楚唐瑜为什么说这些,但下意识的就支持了唐瑜的说法。
徐晓兰虽然不太懂,但是她知道她们说这些话,是为了自己好。她开始思考唐瑜和张爱华说得话。
“我们晚上想包包子,现在是不是可以开始准备了。”
唐瑜有被自己一手造成的气氛尴尬到,她也不知道自己刚才怎么突然脑抽,突然讲这些,把气氛弄得这么奇怪。赶紧转移话题。
“是差不多该准备了。”黄艳红说。
“现在温度低,面团发酵也要好几个小时呢。小玉,你们的粮食放哪里了?”
与黄艳红她们一起吃饭,自然就不能跟平时一样只用白面,还要掺杂大部分的杂粮面。
“在我们屋里,我不懂杂粮面的比例,艳红姐你来弄吧。”说着就要带黄艳红进她们屋。
这时,徐晓兰也从思考中回神,“这老面还在我这里,没处理呢。”说着晃了晃手里的老面。
张爱华也没看过这样梆硬的老面。
“这老面怎么看上去这么硬啊?”
“瞧我们,都把老面忘掉了。”
徐晓兰笑着说:“这是风干的,要先放温水里化开,才能用。”
“行,我去拿温水。”
唐瑜和黄艳红端着调配好的杂粮面,从屋里回来时,这块梆硬的老面,已经泡进了温水。
徐晓兰说:“这老面要泡一会,你们先做其他事吧。”
几人又围着桌子坐下。
“平时干活的时候,总想着,如果还在学校上学该有多好。现在拿着书本看书,又静不下心,一说做包子,更没心思看书了。”黄艳红开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