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他堂堂阐教亲传弟子的家中,供奉着通天教主和太上圣人的神像也就罢了。
毕竟三清一体,阐教的人供奉其他两位圣人也不算错。
哪怕是现如今三清分家,但三清终归还是兄弟,姜子牙家中供奉着通天教主和太上圣人的神像自然是无有不可。
女娲的神像也好说。
姜子牙乃是人族出身。
人族乃是诞生自人族圣母女娲娘娘抟土造人。
姜子牙家中供奉着女娲娘娘的雕像也合情合理。
但你将玉帝放在元始天尊等同等位置是不是就有点过分了。
不知道姜子牙的师尊元始天尊最讨厌的就是昊天小儿吗?
原本元始天尊就因为昊天道人以区区一介童子的身份登顶玉皇大帝就心怀不满。
后来,又因为昊天小儿向着鸿钧道祖打小报告。
强行开启了封神大劫。
这就让元始天尊对于昊天的态度更加恶劣。
将玉皇大帝和元始天尊摆在了一起供奉,难怪他老是倒霉。
元始天尊没直接用玉清神雷劈死姜子牙,都算是元始天尊宽宏大量了。
不过,要是让申公豹知道了姜子牙会生出这种想法的话。
一定得为自己的元始师伯辩解两句。
这姜子牙吧。
他倒霉的这件事情....。
怕是也不能把原因全都算在元始天尊的头上。
马氏也是功不可没的。
只是不管是姜子牙还是马氏都不知道罢了。
..........
另一边。
姜子牙为了防止来寻找自己的明主遇不到自己。
他还特意的加快了自己的步伐。
为的就是尽快的赶回到渭水去。
以防错过明主。
咳咳...
还有一部分因素就是,姜子牙也想在明主面前装装高人的形象。
你想啊。
上古时代轩辕黄帝探访大贤风后,力牧的时候。
风后和力牧两位贤者。
前者是在田野中种地的,后者则是在部落中打猎的。
两者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却又有种隐士高人的风度。
正是因为这种风度形象才折服了轩辕黄帝。
最后两人都成为了轩辕黄帝的重臣。
他姜子牙自认自己的本事手段,丝毫不弱于轩辕黄帝手下的风后和力牧两位重臣。
所以,姜子牙也想着效仿风后和力牧,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隐士形象。
那个钓鱼叟,就是姜子牙的为自己选定的隐士形象。
可得快点过去啊!
他姜子牙还准备着在自己未来的明主面前人前显圣一波呢。
姜子牙的速度不慢。
别看姜子牙如今已经七老八十了,但经过仙气锤炼过的身躯,还是让姜子牙至今保持着强壮的身体。
那速度,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丝毫不像是老年人。
反倒更像是个年轻人。
甚至姜子牙还在走路的途中,不时的使用一下五行遁术赶路。
这就让姜子牙的速度,再次的快上了一大截。
跟几年前那次,姜子牙连夜逃出朝歌的速度都有的一拼了。
唯一不同的就是,几年前的那次,姜子牙是狼狈出逃。
这一次则不同。
这一次的姜子牙则是兴奋,两者心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好在,紧赶慢赶。
当姜子牙赶回到自己原先钓鱼的那个位置的时候,恰好看到远处走来了两个身穿华贵衣服的青年。
两青年身后还跟着数十人,看那样子,应该就是那两青年人的奴仆或者是家臣了。
姜子牙感觉自己都不用掐算。
但看那两青年人身后的排场,以及两人面上的贵气。
姜子牙就能确定,这二人八成就是来寻访自己的明主了。
年纪是小了点,不过主要是明主就行。
管他年纪呢。
不过,想了想。
姜子牙自觉这几年的运气一向不佳。
这两人到底是不是明主,还是要算算的好。
姜子牙抬手算了算,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这两人虽然面容年轻。
但其中一个,身周好似有无穷紫气环绕,又有周天星斗相随。
紫色本就是象征着尊贵的颜色。
正所谓圣人出行,紫气东来三万里。
由此可见,紫气之贵重。
那青年竟然能引得紫气相随。
真可谓是贵不可言呐!
另一青年命格虽然差了些许。
不过这也只是相对而言。
第二个青年身上,虽不见紫色。
但也是明黄色的光芒相随,隐约间好似还能看到五爪金龙游离在其身边。
就这异象。
姜子牙当即确定了,这两人怕是就是自己苦苦等待的明主。
看其身份,怕不是西伯侯姬昌家的两位世子吧。
没想到,苦等西伯侯姬昌没等到。
倒是先把人家儿子等来了。
行了,儿子就儿子吧,有总比没有强。
想着,姜子牙赶紧整理了一番衣服,然后重新拿起鱼竿,钓起了鱼。
..........
远处,那两位衣着华贵的公子沿着河岸,缓步而行。
其中那位年龄稍大些的,还不时往远处姜子牙的方向看了几眼。
“二弟,你确定你梦到的那位大贤就在渭水附近?”
“放心吧,大哥,我做梦梦到的那位大贤臣就在渭水河畔。”
“这渭水河畔附近,就只有远处的那位钓鱼叟了,希望就是他吧。”
说完,两青年便就不再多言。
朝着姜子牙的方向就去了。
两人正是西伯侯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和二儿子姬发了。
西伯侯姬昌,共有九十九个儿子,要是算上雷震子的话,那就是一百个。
这一百个儿子中,最出名的也就是伯邑考和姬发了,最多加个姬公旦。
因此,在西伯侯姬昌被困朝歌期间。
西岐所有事务都由西伯侯世子的伯邑考负责管理,姬发负责协助。
但就在昨日,姬发飞熊入梦。
梦到渭水河边,有一大贤。
于是姬发便和自己大哥伯邑考说了这件事。
贤人入梦,这种事情自古有之。
伯邑考倒也没有怀疑此事。
再加上,如今西伯侯姬昌被困多年。
伯邑考每每思之,都恨不能以身代之。
所以听姬发说,渭水边有贤人,伯邑考当即就同意带人来寻访。
正好看看贤人能不能想办法将自己父亲救出来。
于是,这才有了姬发伯邑考二人,结伴来到渭水河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