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天下,竟成了四分之势,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啊!”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充满了震惊。他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似乎在努力消化这个剧变的现实。
蒯越深吸一口气,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谁能想到,短短数年,王厚竟能从袁绍帐下的一名谋士,崛起为一方霸主,与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想当初,他被袁绍驱逐,走投无路之际,还是我们向曹操举荐了他,如今,他却成了足以与曹操抗衡的劲敌……”
“更让人震惊的是,如今竟有传言说,王厚有自立之心!若是他真的自立为王,这天下格局,可就更加扑朔莫测了!”
“自立为王?”蔡瑁的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他真有如此野心?曹操会坐视不管吗?”
蒯越分析道:“曹操如今进退两难啊!王厚占据荆州,对曹操来说,如鲠在喉。可若是出兵攻打,胜算几何?王厚的才能,我们都见识过,何况如今他兵强马壮,又有长江天险可守,曹操想要攻克荆州,谈何容易?”
庞德公也附和道:“若是曹操不攻打荆州,王厚坐拥如此雄厚的实力,自立为王,也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曹操的威望必然大损,北方诸侯,恐怕也会蠢蠢欲动……”
黄承彦叹道:“这乱世,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想我荆州四大家族,世代簪缨,如今却要依附于王厚,这其中的滋味,真是五味杂陈……”
冷哼一声:“依附?哼!我们只是权宜之计罢了!王厚虽然势大,但根基不稳,曹操也不是易于之辈。这天下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我们静观其变,等待时机,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蒯越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兄所言极是。我们需得暗中联络其他世家大族,共同进退,方能在这乱世之中保全自身,甚至……扭转乾坤!”
庞德公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不可轻举妄动。王厚此人,城府极深,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之下。若是被他察觉到我们的异心,后果不堪设想。”
黄承彦也赞同道:“庞公所言甚是。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如今之计,只能先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再做打算。”
襄阳太守府内,香炉袅袅,茶香四溢。王厚斜倚在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质棋子,目光深邃。贾诩和庞统分坐两侧,各自品茗。
“文和,士元,这江夏兵多将广,粮草极多,两位可有何良策?”王厚打破了沉默。
贾诩放下茶盏,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主公,江夏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强攻并非上策。况且,诸葛亮此人诡计多端,我军不可轻敌。”
庞统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主公莫急,亮虽有些小聪明,却也并非不可战胜。诩所言甚是,强攻损兵折将,非智者所为。不如,我修书一封,劝亮归降,如何?”
王厚眼中一亮:“哦?士元有何妙计,说来听听。”
庞统胸有成竹地说道:“亮与我同窗多年,彼此知根知底。我深知其为人,虽有才干,却也心高气傲。如今江夏城危在旦夕,他定然心急如焚。我以同窗之谊劝他归降,晓以利害,或许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王厚沉吟片刻,点头道:“此计甚妙。士元,此事就交由你去办。”
庞统领命,当即铺开纸笔,笔走龙蛇,不多时,一封书信便已写就。
信上写道:
“孔明吾兄:
别来无恙。
昔日隆中茅庐,你我共论天下,指点江山,何等快意!如今你我各为其主,刀兵相见,实乃无奈之举。
想当初,你我同窗求学,情谊深厚。如今你困守江夏,城危在旦夕,何苦执迷不悟?王厚主公雄才伟略,仁义无双,如今已得荆州,兵强马壮,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你若归降,主公定会重用,你我兄弟,又能并肩作战,岂不快哉?
你我相识多年,我深知你胸怀大志,不愿屈居人下。但如今形势比人强,你若执意抵抗,只会白白牺牲将士性命,于事无补。念在你我同窗之谊,我愿替你在主公面前求情,保你性命无虞。
望兄三思而后行,切勿自误!
弟 庞统 顿首”
信写好后,庞统将信交给王厚过目。王厚看完后,赞赏地点了点头:“士元此信,情真意切,晓以利害,想必孔明看了之后,定会深受触动。”
贾诩也点头称赞:“士元此计,不费一兵一卒,便可瓦解敌军士气,实乃上上之策。”
王厚当即派人将书信送往江夏。
几日后,江夏城内,诸葛亮于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案几上,一封书信已被拆开,墨迹淋漓的字迹跃然纸上,正是庞统的劝降信。
看完信后,诸葛亮脸色阴晴不定,心中五味杂陈。他将信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怒道:“庞士元,你竟敢如此羞辱我!”
帐外赵云听到动静,连忙入内查看。“军师,发生何事?”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怒火,指着地上的信纸说道:“庞统小儿,修书劝降,言辞凿凿,竟将我比作困兽,可恨至极!”
赵云拾起信纸,匆匆浏览一遍,亦是义愤填膺:“这庞统好生无礼!军师为汉室鞠躬尽瘁,岂会投降曹操?他这是痴心妄想!”
诸葛亮来回踱步,沉思片刻,说道:“庞统此举,意在乱我军心。如今江夏城被围,军心不稳,我必须想个法子,破了他的计谋。”
此时,刘备闻讯赶来,关切地问道:“孔明,发生何事?如此动怒?”
诸葛亮将庞统的来信递给刘备,说道:“主公,王厚派庞统写了一封书信前来劝降,信中言语,极尽羞辱之能事。”
刘备看完信后,脸色铁青,怒道:“曹操欺人太甚!我等忠心为汉,岂会投降逆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