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蕸音与师父薛文涛经过四天日夜兼程,终于,在路上与沈家人相遇。
这日,沈蕸音远远地看到一个商队迎面而来,想起父母约定的出发时间,说不定,他们就在车队里。
她心中涌起一股喜悦和期待,催马加速,朝着商队飞驰而去。
当她跑到车队的中间时,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一辆特别的马车,那是父亲沈墨涵赶着的。
她兴奋地大喊一声:“爹!”
听到女儿的呼喊,沈墨涵惊喜地抬起头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音音,羽裳,是音音回来了!”他立刻停下马车,等待着女儿的到来。
向羽裳迫不及待地打开车帘,看到女儿熟悉的身影,激动得眼眶湿润。
“娘!”沈蕸音飞身下马,取下帷帽,将马儿的缰绳递给父亲,然后敏捷地爬上马车。
马上有母亲,还有哥哥沈书逸和弟弟沈睿渊。
”姐姐\/妹妹!你回来了啊!”他们的声音中充满惊喜。
“是啊,我回来了,还给你们带了礼物。”沈蕸音说道。
看着母亲眼中闪烁的泪光,她上前紧紧抱住母亲,轻声安慰道:“娘,不哭,不哭,我这不是回来了么。”
向羽裳被她的举动逗笑,忙挣开她的怀抱:“来,让娘好好看看我家音音,有没有瘦!”
“我没瘦,在师父家天天都有好吃的,还胖了好几斤,你捏捏我的肚子,都胖了一圈呢?”沈蕸音有些苦恼地说道。
细看之下,确实如她所说不仅没瘦,还胖了几斤,向羽裳破涕为笑“嗯,我的音音还是胖点好看。”
薛文涛慢慢地骑着马靠近,面带微笑,与沈墨涵打招呼。
“沈兄!”沈墨涵连忙拱手回礼:“薛兄,多谢您对音音的照顾!”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这是说的哪里的话,我是她师父,照顾她是应该的!”
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沉,余晖洒在大地上,形成一片金黄。
他们终于抵达了出发后的第一座大城——黄龙府。
从远处望去,一座正方形的大城矗立在伊通河西岸的高地上,犹如一座巍峨的堡垒。
城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用楷书书写着“黄龙府”三个大字,字体端庄秀丽,气势磅礴。
在城门的上方建有高大的城门楼,城门楼采用木质结构,飞檐斗拱,气势恢宏。
城楼上方飘扬着彩旗,迎风招展,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通过吊桥,可以看到由大块的条石和坚固的城砖筑成的城墙,城墙高耸入云,坚不可摧。
朱红色的城门上镶嵌着巨大的门钉,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给人一种威严之感。
城门两侧各有一个门洞,那是供商队和居民日常出入的通道。
当他们进入城内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感到震撼。
道路两侧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街道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喧闹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商队一进入城中,便有人前来迎接,并告知他们可以入住的客栈位置。
随后,商队与他们分开行动,各自去处理自己的事务。
商队要在这里停留两天,连日的奔波,让大家都有些疲惫。
他们听从商队的建议找到了一间客栈,准备好好休息一番。
夜晚,沈蕸音躺在床上,回想着最近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期待,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未知的惊喜等待着他们。
渐渐地,她进入了梦乡,嘴角还挂着一丝微笑。
第二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经过一夜的休整,沈家人个个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他们纷纷来到客栈前厅,脸上洋溢着轻松愉悦的笑容。
向、沈两家家虽然不是富贵之家,但现在家中银钱并不短缺,因此他们决定在旅途中尽情享受生活,不愿意亏待自己。
于是,他们叫来了店家,点了一份当地特色的朝食。
这些食物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
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
用过早餐后,大人们选择回到房间休息,而小孩子们则显得格外兴奋。
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如此繁华的大城市,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
他们瞪大眼睛,四处张望,仿佛要将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印入脑海。
沈墨涵和向君泽看到孩子们如此兴奋,便拿出一些银子交给他们,并嘱咐道:“你们可以出去玩,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大的必须看好小的。”
因为家中的孩子都是男孩子,所以大的带小的出去玩耍,家长们也不会过于担心。
然而,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沈蕸音并没有跟随哥哥和弟弟们出去玩,而是选择陪伴在师父身边。
师徒二人一同走出客栈,沈蕸音与人打听到集市和药材交易的地方,便同师父一起出去,他们漫步在热闹非凡的街道上。
这里靠近长白山,又是附近的一座大城,来此交易的商人极多。
毕竟像靠山屯那边的集市,货品虽然有些价钱不高,说起来规模还是小了些。
只有那些经年的老客商才会去收货,多数人则会选择在黄龙府这里交易。
况且,这里毗邻高丽,时常会有那边的商人贩卖货物到此。
“高丽的海货来咯,新到的高丽海货,想要的来我们于家铺子!”
“南边的丝绸,最新的花样咧,数量不多,就找咱郭氏布坊!”
“西域的珠宝,最闪亮的宝石哦,要的快来咱陈家宝铺!”
“东边的茶叶,最香的龙井啊,来尝尝咱李家茶行!”
.....…...
一路上一些半大的伙计穿行于热闹的街道之间,他们卖力呼喊,声音此起彼伏。
有些感兴趣的客商听到了,只需要叫住那些孩子,他们就会带客人去自家的店铺。
沈蕸音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广告方式,还别说挺吸引人的。
不过,让她好奇的是刚才听到的于家铺子。
于是她叫住于家铺子的伙计,让他带路。
那伙计热情地带他们走到一处稍微偏僻的铺子面前,这时她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广告了,实在是外地客商很难一下子找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