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琳郡主哀伤的在茶楼坐了一会儿才回家,一路上她都在思考,要不要把自己找姜钰求情的事情,告诉谢凝安。
她今日也参加了宁家的宴会,前院男宾处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后院女宾处。一开始很多人都等着看楚国公府的笑话。
但是前院的一个个消息传到后院,就是与楚国公府不对付、看不惯姜钰的人家,也不得不赞叹,姜钰处理事情的沉着冷静。别说她一个女子,就是一般男子遇到那种情况,也不会如她那般冷静。
再后来,后院的女眷们都知道了,是谢家的二夫人设计陷害姜钰。今日谢二夫人没有参加宴会,谢大夫人来了。当时谢大夫人,也就是谢凝安的母亲,羞的几乎要找个地缝钻进去。
雅琳郡主当时就有些心疼,后来离开宁家的时候,她见到了谢凝安。当时谢凝安脸色很是不好,跟她说话也有些心不在焉。她问了是不是因为谢二夫人陷害姜钰的事情,谢凝安让她不要管这件事,然后就匆匆的走了。
看着他有些仓皇的背影,她心疼的不得了,一时情急就去找了姜钰。只是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到了庸王府,她直接回了自己的院子,把自己关在了屋里。到了晚膳时间,大厨房送来了饭菜,但是她不让丫鬟进门。几个丫鬟接连的劝,但是都没有用,丫鬟们没有办法,只好把事情告诉庸王和庸王妃。
雅琳是庸王和庸王妃的老来女,两人把这个女儿放在心尖上宠,听到她不吃晚饭,马上着急忙慌的到了她的院子。
夫妻二人站在外面拍了好长时间的门,雅琳郡主才把门打开,脸上还带着泪痕。见到庸王夫妻二人,她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庸王夫妻见了更是心疼,连忙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雅琳郡主眼泪一直汹涌的流,就是不说话。
庸王夫妻问雅琳身边的婢女,婢女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庸王听了后沉默,他知道这事儿是自己的女儿莽撞了。
而庸王妃却说:“这个楚国公真是一点情面都不讲,我们雅琳是什么身份,她又是什么身份?我的女儿都屈尊降贵去求她了,她竟然还得理不饶人。她…”
“好了,”庸王打断她的话,“让我说这事儿雅琳你…”
“呜呜呜…”
庸王话说了一半,雅琳郡主呜呜呜的哭了起来,庸王马上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庸王妃狠狠的瞪了她一眼,说:“王爷,我们不能这么被人欺负,你现在就进宫去见皇上,让皇上为我们做主。”
庸王:“……”
“你说话啊!”庸王妃瞪着庸王说。
庸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站起身说:“好,我现在去见皇上。”
庸王妃满意了,庸王皱着眉头往外走。作为皇室的王爷,他进宫还是很容易的。到了御书房,皇帝正在用晚饭。
见到他,皇帝还招呼道:“用晚膳了没有?过来一起用。”
庸王笑着走过去,“臣已经用过了。”
皇帝嗯了一声,继续吃饭,中间问庸王,“你好长时间没进宫了,有什么事?”
庸王又笑:“皇上您也知道,臣愚钝,这么多年一直懒懒散散,朝中的很多事情臣也不清楚。”
皇帝又嗯了一声,庸王比他年长了几岁,当年夺嫡的时候,庸王虽然没有帮他太多忙,但一直站在他这边。等他登基以后,庸王自己提出不做官不管事,只想当个闲散王爷。也因此,他一直对庸王府恩宠不断。
就听庸王又道:“今日雅琳做了件莽撞的事......”
庸王把宁家宴会上发生的事情,以及后来雅琳做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讲了一遍,然后道:“臣知道这件事后,思来想去还是来跟您说一声,雅琳被我宠坏了,做事情失了分寸。”
皇帝放下筷子看他,眸色有些幽深。很多人说庸王愚钝,但皇帝一直认为庸王是大智若愚。就像现在,他就是在试探自己对谢家的态度。
“兄长,”皇帝看着庸王说:“当初雅琳要跟谢凝安定亲,朕和太后都是不同意的,是雅琳在太后宫外跪了一天,太后才同意了的。”
“是雅琳不懂事。”庸王道。
“是你太纵着她了,”皇帝又道:“她是朕的侄女,朕能不希望她好?她小时候经常到宫里来,太后对她也十分喜爱,太后能不希望她好?”
庸王起身跪在地上,“臣辜负了皇上和太后的好心。”
在这一刻,庸王真的意识了到谢家是个大坑,他的女儿绝对不能嫁进去。
皇帝让赵福全把庸王扶起来,又道:“朕言尽于此,你看着办吧。”
“是。”庸王背后起了一身的冷汗,他很庆幸自己今晚来了一趟皇宫,不然可能不仅仅是雅琳跳进火坑那么简单,说不定他们整个庸王府都要受到皇帝的厌弃。
他很清楚,皇帝这么多年对他恩宠不断,可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主要是因为他不理朝政,给皇帝造不成威胁。皇帝也乐意让人看到,他们皇室兄友弟恭。
庸王后怕的出了皇宫,皇帝在他走后,坐在那里沉思了一会儿说:“赏楚国公玉如意一支,玉璧一块....”
赵福全听后马上去办,皇帝在御书房慢慢的踱步消食。他本来想连着跟谢家交好的官员一起处置了,现在想想算了吧。谢家钱庄易主说不定都会产生动荡,若是朝堂上再有大震荡,到时候不好收拾。
他赏赐姜钰,是在告诉众人他站姜钰一边,让有些人不要轻举妄动。
......
姜钰正在和老楚国公一起用晚膳,皇帝的赏赐来了。她连忙带着楚国公府的众人叩谢,然后让李忠把传旨的公公送走。
老楚国公看着摆在桌子上的赏赐,说:“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姜钰想了一瞬道:“皇上在为接收谢家的钱庄做准备,他不想谢家的败落引起朝堂震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