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诡案密档,我是青崖。本章内容是根据赣州市章贡区网友\"林深见鹿\"投稿的亲身经历整理而成。为确保叙述的真实性,我们隐去了部分涉及隐私的地名与人名,但核心事件细节均保留原貌。
---
(一)
2023年冬至夜,赣江畔的湿冷雾气裹着细碎冰粒扑在玻璃窗上。林深蜷缩在老城区出租屋的沙发上刷手机,突然被一条陌生私信打断:\"你相信诅咒会寄生在文字里吗?\"发件人Id是一串乱码,头像模糊得像被雨水晕开的墨迹。他本想当作垃圾信息划走,手指却鬼使神差点开了附件——那是七张泛黄笔记本内页的照片。
第一页用红蓝双色钢笔字交错书写,像某种仪式记录:
> \"1987.10.13 晴
> 他终于答应带我去看老祠堂的地窖。推开青石板时,霉味混着血腥气冲得我发晕。墙上那些符号……和爷爷临终前画在床单上的一模一样。\"
最后一张照片里夹着片干枯的枫叶,叶脉间渗出褐红色污渍。正当林深放大图片想看清叶柄处的刻痕时,窗外传来\"咚\"的一声闷响。
(二)
次日清晨,林深在单元楼后的灌木丛发现个裹着油布的包裹。帆布表面用麻绳捆成古怪的十字结,拆开后是本皮质封面的旧笔记本,内页与昨夜照片完全吻合。更诡异的是扉页夹着的便签:\"你祖父林德昌参与过地窖清理,他知道代价。\"
这个名字让林深后背发凉。家族谱系里确实有位早逝的叔公叫林德昌,但父亲生前绝口不提此人,只说\"文革时犯了错误\"。当他颤抖着翻开笔记本第32页,1991年3月15日的记载令他瞳孔骤缩:
> \"老周家的小女儿今早在江边捞起件绣着八卦纹的肚兜,当晚就高烧说胡话。德昌带着民兵队去地窖搜查,抬出来三口贴着符纸的黑木箱。开箱时在场七个人,三年内死了五个……\"
钢笔字在这里突然变得凌乱,大片墨水污渍中隐约能辨出\"血祭镇不住\"等字眼。
(三)
带着笔记本走访赣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时,张教授指着某页的图腾倒抽冷气:\"这是赣傩文化里‘五猖追魂阵’的变体!\"他翻开《赣州民俗志》第178页,泛黄书页上的木版画与笔记本中的手绘符咒惊人相似。据记载,明清时期某些宗族会在地窖设此阵,将横死者魂魄拘为\"家兵\",但需每代献祭一名血亲。
当林深追问细节,老教授却猛然合上书:\"二十年前文物普查,我们在蟠龙镇见过类似地窖。带队的王研究员……\"话未说完,档案室顶灯突然炸裂,玻璃渣雨点般砸在资料柜上。
(四)
循着笔记本线索,林深在红旗大道旧货市场找到家专卖民俗物件的小店。店主是位瞎眼婆婆,摩挲着笔记本封皮突然冷笑:\"黑水牛皮的,浸过三年尸油才能这么韧。\"她枯枝般的手指停在某页血渍上:\"1991年开春,卫府里巷确实抬出过三口棺材。但送葬队伍没去公墓,而是往通天岩方向去了。\"
当林深追问细节,婆婆浑浊的眼白突然转向西南方:\"那晚的月亮是绿色的,抬棺人脚不沾地……\"话音未落,货架上的傩面具集体发出嗡鸣,最中央的\"开路将军\"面具竟渗出暗红液体。
(五)
在通天岩景区后山,林深根据婆婆暗示找到处被荆棘覆盖的凹陷地。洛阳铲带出的泥土里混着骨渣与铜钱,最深处铲头撞上硬物——是半截刻着\"囍\"字的青砖,这种婚丧同用的镇物常见于阴婚现场。当他打开强光手电筒扫描坑壁时,光束突然在某个角度折射出大片荧光,那是用骨粉混合朱砂绘制的巨型符咒,与笔记本第58页的\"五鬼运财图\"完全吻合。
手机在此刻收到新消息,来自那个乱码Id:\"你找到献祭井了。\"定位显示发送位置就在他脚下。
(六)
赣州市档案馆机密库的胶片机嗡嗡作响。林深翻拍到的1972年《特殊事件记录》第043号文件记载:
> \"蟠龙镇集体癔症事件追踪报告
> 自11月3日起,累计17名村民声称目睹‘无头新娘’沿江巡游。经查,该地位于明代赣南卫屯兵处,1958年深翻土地时掘出明代武将合葬墓,出土兵器及人骨现已移交省博物馆……\"
附录照片里,考古队员手持的青铜剑剑格处,赫然刻着与笔记本相同的三眼蛇纹。
(七)
2024年惊蛰夜,林深带着全部资料再访张教授,办公室却已人去楼空。邻座助教神色慌张地透露,老人三天前接到匿名电话后,连夜将研究资料塞进碎纸机。监控录像显示他最后抱着个檀木匣往章江浮桥方向走去,匣子花纹与笔记本里描画的\"魂龛\"别无二致。
江边巡逻队次日打捞起张教授的眼镜和怀表,表盘指针永远停在凌晨3点15分——这正是林深收到神秘包裹的时刻。
(八)
故事到这里尚未终结。就在上周,林深在老宅阁楼发现捆扎严实的牛皮纸袋,封口火漆印着模糊的\"赣南卫\"字样。袋内除却祖父与年轻版张教授的合影,还有份1968年的认罪书,其中提到\"遵照上级指示销毁蟠龙镇地窖文物\"……
此刻书桌上的台灯忽明忽暗,林深在电脑前敲下最后一行字:\"那个乱码Id十分钟前更新了签名——‘你祖父少记了一口箱子’。\"
---
注:本文核心线索参考真实历史背景,民俗元素借鉴赣傩文化研究资料,叙事手法融合悬疑创作技巧。文中涉及的考古事件与《赣州府志》记载的明代卫所制度存在关联,部分惊悚情节为文学化处理,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