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阳光洒在县衙的朱红大门上,那金色的光辉给大门增添了几分庄重。
徐庶整理了一下衣冠,前来拜见刘备。
县衙内,刘备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的徐庶,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头疼,下意识地揉了揉额头。
说实在的,眼前这位自称 “单福” 的人,确实有着真才实学。
在徐庶的出谋划策下,刘备多次成功击退曹操的大军,得以在新野站稳脚跟。
可以说徐庶为刘备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徐庶此人太过敏锐,那双眼眸仿佛能看穿一切,似乎已经察觉到刘封之死背后隐藏的端倪。
而这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一块碰不得的逆鳞,触碰到了他内心深处最不愿提及的隐秘。
所以此刻,刘备对徐庶可谓是又爱又恨,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心中交织缠绕。
徐庶迈进厅堂,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礼,礼数周全,而后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刘备。
他看到刘备眼中那一丝不易察觉的闪躲,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徐庶终究还是下定决心,对刘备说道:
“主公,福今日来此,乃是为主公举荐一位大才。”
刘备一听,原本略显疲惫的眼神顿时一亮,身子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急切地问道:
“哦?不知单军师所说的大才是何人?与军师相比又如何?”
徐庶抿了抿嘴,而后缓缓答道:
“此人名唤诸葛亮,字孔明,更有卧龙之称。
其人之才能,十倍于我!
智谋,韬略,皆是世间罕有!
若得主公招揽,必能为主公成就一番大业!”
刘备闻言,大喜过望,脸上瞬间满是兴奋之色。
他连连抚掌道:
“既有此大才,军师何不早早引荐?此人现在何处?我明日便前去拜访!”
他心中对徐庶的那点不满,也在这一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悦冲淡了不少。
徐庶见状,微微一笑,笑容中却夹杂着一丝苦涩与无奈,心中五味杂陈,暗自思忖着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嘴上还是认真地回道:
“主公,此人现在便在襄阳隆中一带隐居,平日里醉心于学问,研究天下局势,是个难得的大才。
不过,孔明先生性喜清幽,主公前去拜访时,还需多些耐心与诚意才是。”
徐庶深知诸葛亮的脾性,希望刘备能以足够的诚意打动这位卧龙先生。
刘备听了,更是激动不已,直接站起身来,再次抚掌道:
“好!能得军师举荐,想来此人也定然不同凡响!
明日一早,我便亲自前往,请这位大才,出山助我,兴复汉室!”
那声音里透着满满的喜悦与期待,仿佛兴复汉室的大业已然近在咫尺。
此时的他,仿佛已经全然忘了刚刚还对徐庶心存芥蒂,满心都被即将招揽到诸葛亮的喜悦所占据。
徐庶看着刘备这般模样,微微躬身。
他的心中却明白:
自己与刘备之间,经过这一番波折,那曾经的默契和信任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只是事已至此,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只希望诸葛亮出山后,能顺遂心意,辅佐刘备真正成就一番大业,也算是自己对这份君臣情谊最后的期许。
……
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襄阳隆中那片宁静的土地上,卧龙岗宛如世外桃源般隐匿在青山绿水之间。
刘备一早便带着关羽,满心期待地前来拜访徐庶口中的那位大才 —— 诸葛孔明。
他的心中怀着对兴复汉室大业的憧憬,想着若能得此贤才相助,那大业可就多了几分把握。
至于张飞,此刻正在营中闹着别扭。
张飞本就是个直性子,又重情重义,他可是实实在在将刘封当做自己的侄儿,刘封的死对他打击不小。
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刘封死后,大哥只是狠狠的哭了几场,然后就好像没事人一般,把刘封的死轻易地抛在脑后了。
所以此刻的张飞心里正生着闷气,任谁劝都不管用,便没跟着刘备一起来这卧龙岗,独自在营中借酒消愁,以解心中烦闷。
刘备与关羽二人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脚步匆匆,很快就来到了诸葛亮在卧龙岗的住处。
那是一处颇为雅致的小院,周围翠竹环绕,清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透着一股清幽之气,仿佛隔绝了尘世的喧嚣。
然而,他们却并未见到诸葛亮的身影。
只有一个伶俐的小童站在门口,见有人来,便上前施了一礼,动作娴熟,礼数周到。
刘备赶忙上前,带着一丝期待地问道:
“请问诸葛孔明先生在否?”
小童脆生生地回答道:
“回这位先生,我家先生刚刚外出了,也没说何时回来呢,您怕是白跑一趟了。”
刘备听了,不禁叹了口气,心中满是遗憾,暗自想道:
“看来今日无缘与大才一见了,真是不巧啊,只能改日再来了。”
那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但他心中对诸葛亮的渴望并未因此消减。
于是,他便带着关羽准备沿原路返回。
在返回的路上,正行间,忽然听到一阵驴蹄声由远及近传来。
刘备抬眼望去,只见一位骑着毛驴的老者缓缓而来。
那老者身姿洒脱,气态不凡,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韵味,此人正是黄承彦。
黄承彦此来,自然是因为自己的宝贝女儿黄月英。
既然黄月英已经表明心意,不想嫁给诸葛亮,他作为父亲,觉得还是应该来跟诸葛亮当面说明一下才好。
虽说黄月英与诸葛亮之间并无正式的婚约,可黄承彦着实看重诸葛亮的才华与人品,觉得此事还是慎重些为妙,所以才不辞辛劳地赶来。
刘备本就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精,一眼瞧见黄承彦,便觉得此人气质不凡,定非寻常之人。
当下他便带着关羽主动上前打招呼,脸上堆满了和善的笑容,客气地问道:
“这位老丈,来此所为何事啊?”
黄承彦勒住毛驴,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两人。
他见刘备面白如脂,双耳垂肩,仪表堂堂,一看便是富贵之辈,便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老夫黄承彦,今日是来寻友的!”
声音沉稳而平和,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刘备一听 “黄承彦” 这名字,心中一动,立刻就认出眼前此人乃是沔阳名士。
当下他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郑重地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
“原来是黄公,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备之荣幸啊。”
礼数周全,言辞恳切。
黄承彦看着眼前这个礼数周全的男人,心中也不禁暗暗点头,又仔细打量了一番。
想起刚刚这个男人自称为 “备”,心中一动,他试探着问道:
“对面可是刘豫州当面?”
刘备一听,心中顿时一喜,暗自想道:
“看来我在这荆襄之地还是略有薄名,连黄公都能认出我来。”
当下便笑着点头应承下来,说道:
“正是在下,黄公慧眼。”
那笑容中带着一丝自豪,仿佛得到了黄承彦的认可,便是对自己莫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