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刘封主动请缨,刘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
他旋即赶忙开口,声音带着几分刻意的豪迈:
“好!既然封儿有此豪情,为父自然应允!
着单福军师为主将,刘封为副将,点齐三千兵马,前往迎敌!”
话落,他顿了顿,脸上装出一副无奈至极的模样,解释补充道:
“军师,封儿,如今新野兵力匮乏,四处搜罗也仅能凑出这三千兵马了。”
刘备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遗憾,可那眼底却隐隐暗藏着期待。
他满心希望这场兵力悬殊的战斗能如他所预想的那般发展,让刘封在其中吃尽苦头。
刘封与徐庶二人对视一眼,目光交汇间,彼此心意相通。
而后,二人齐声应道:
“诺!”
随着此事敲定,刘备宣布会议结束。
众人开始三三两两、神色各异地离开。
县衙内,刚刚还如乌云压顶般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氛,此刻随着众人的渐渐散去,仿佛有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渐渐恢复了些许平静。
刘封转身,脚步匆匆,心中急切地想着快些回家与周不疑商议一下对敌之事。
他心里清楚,此次迎敌任务犹如千钧重担,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存亡,容不得丝毫马虎,必须与周不疑好好谋划一番,方能有一线生机。
这时,忽听背后有人高呼:
“少将军,留步!”
那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刘封脚步猛地一顿,回头望去,发现是徐庶正迈着大步匆匆赶来。
只见徐庶步伐急促,神色间带着几分急切与疑惑。
来到刘封身旁,徐庶微微打量了一下刘封,目光在他身上来回游移,眼中满是探寻之意。
而后他开口道:
“不知少将军今日为何主动请缨,要与我一同迎敌呢?”
徐庶心中实在是好奇不已,在他看来,刘封此举绝非表面呈现的那般简单。
刘封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回道:
“那不知军师想听哪种答案呢?”
徐庶目光紧紧盯着刘封,眼神锐利如鹰,道:
“少将军就随便说说吧,除了刚才在太守府内说的理由,少将军应该还有其他理由才主动请缨的吧?”
徐庶坚信刘封另有打算,只是这背后的原因,他猜不透,却又必须弄清楚。
“军师当面,我也不说假话。
但是此地人多眼杂,还望军师与我回家再言此事。” 刘封压低声音,谨慎地说道。
徐庶略作思考,觉得刘封说得在理,此地确实不是畅所欲言之地,当下点头同意。
二人一路无话,脚步匆匆,很快便来到刘封家中。
一进家门,徐庶便看到一名消瘦少年。
那少年身姿挺拔,目光炯炯有神,眼神中透着机灵与聪慧,正饶有兴致地仔细打量着自己。
刘封上前,笑着为二人互相介绍,先将周不疑介绍给徐庶:
“军师,这位是周不疑,周元直,是我的好友,平日里足智多谋,给了我不少帮助。”
然后又转头对周不疑说道:
“元直,眼前这位便是左将军的军师,徐庶徐先生。
说起来,这位徐先生与你一样,也是字元直呢!”
周不疑听了刘封的话,礼貌地向徐庶微微行礼,举止间透着一股文雅之气。
然而,徐庶却被刘封的几句话惊在当地。
他只感觉心中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暗自吃惊不已:
“这刘封,竟然知道我的真实身份?
这怎么可能?我来到新野之后,一直以单福的身份行事,处处小心谨慎。
哪怕是刘备,都未曾发现我的真正身份!
难道是孔明……
不可能!孔明连刘备都没有告知,怎么会将我的真实身份告知刘封呢?”
徐庶心中疑惑丛生,看向刘封的眼神也变得复杂起来,既有震惊,又有疑惑,还有一丝隐隐的警惕。
此时的徐庶,仿佛才重新认识眼前的刘封。
自从刘禅降生之后,徐庶便隐隐感觉刘封此人有着不小的变化。
其为人处世也不似印象中的那般鲁莽粗鄙,反而所作所为极富深意,每一步都好像有着自己的谋划。
徐庶心中暗自思忖:
“看来之前我对刘封的关注还是太少了,竟然不知道这位少将军还有如此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刘封看着满脸震惊的徐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他深知,即将要与徐庶共同出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若想顺利行事,必先获取徐庶的信任。
刘封向周不疑使了个眼色,周不疑心领神会。
他转身迈着轻快而又沉稳的步伐来到屋外,机警地留意着四周,防止有人靠近偷听到屋内的信息。
而后,刘封微笑着请徐庶坐下,语气诚恳且真挚地开口道:
“单军师…… 不,徐先生,看样子你很惊讶,你有什么疑惑不妨问出来,封定知无不言。”
刘封目光坦然,毫无畏惧地直视着徐庶,眼神中透着坚定与真诚。
徐庶此时已渐渐恢复了冷静。
他凝视着刘封,眼神中带着审视与探寻,缓缓问道:
“你是如何得知我的真实姓名的?”
徐庶心中充满了疑惑,自己的真实身份一直隐藏得极为隐秘,刘封又是如何知晓的呢?
刘封心中念头如电般转动,暗自思忖:
“我要是说我从《三国演义》上看到的,你也定然不会相信我啊!”
思索片刻,刘封决定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他微微皱眉,缓缓说道:
“徐先生,此事太过玄妙,我若说出来,你可千万不能认为我在戏耍你。”
徐庶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好奇与期待,示意刘封继续说下去。
刘封抿了抿嘴唇,深吸一口气,仿佛鼓足了勇气,缓缓说道:
“我曾被仙人夜授天书,那天书上面记载着许多事情,其中就包括徐先生的信息。
徐先生是豫州颍川人,本名徐福,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
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
徐先生,不知我说的可对?”
刘封一口气说完,目光紧紧盯着徐庶,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
徐庶听完,不禁目瞪口呆。
自己的这些隐秘事迹,竟然被刘封说得丝毫不差。
尤其是自己原本名叫徐福一事,知晓的人少之又少,却也被刘封准确无误地说了出来。
徐庶向来对鬼神一事敬而远之。
但此时刘封的这番表现,还是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刘封所说的仙人授书一事,难道真有其事?
半晌后,徐庶终于收拾好心神,缓缓抬头看向刘封,问道:
“既然如此,不知少将军此时将此事告知于我,又有何目的?”
徐庶心中明白,刘封绝不会无缘无故说出这些,背后必定有着更深的意图。
刘封坦然地迎上徐庶的目光,直言不讳地答道:
“自然是想要得到徐先生的帮助。
先生大才,应该也能看出如今我的处境十分不利,如果没有他人为我周旋,那么我早晚会被左将军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