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撩杨
李牧静静地站在撩杨城头上,极目远眺着秦营,他那深邃的眼眸之中,此刻满是挥之不去的忧虑之色。
只见他微微皱起眉头,沉思片刻之后,果断地挥手示意军需官上前,李牧低声与军需官说了几句话后,军需官迅速跑下城头,翻身上马,马鞭一挥,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去,向着邯郸城的方向飞奔而去。
与此同时,远在邯郸城中的王宫大殿内,赵王赵偃正在庭院中和郭开玩着投壶的游戏。此时,一名军需官急匆匆地走进院内,恭敬地跪下行礼。赵偃见状,心知这位军需官此来必定与当前紧张的战事有关。
军需官伏身跪地,声音略带颤抖地禀报说:“启奏大王,现今军中铜铁严重短缺,各类兵器数量不足,将士们所穿的战甲也大多残破不堪。”
“如此情形之下,恐怕我军难以抵御强大的敌军啊!故武安君派臣速赴邯郸直面王上,恳请大王速速拨付充足的铜铁资源,以便修补残破的军械装备。”
听到这番话,赵偃不禁大为震惊,他猛地从转过来,瞪大双眼,大声地质问道:“前不久不是刚刚给你们送去了一大批铜铁吗?为何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又出现短缺的情况了?!”
军需官被赵偃突如其来的呵斥吓得浑身一颤,赶忙再次将头深深地埋下,额头紧贴地面,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大王息怒!此次战事异常激烈,那秦军使用了先前与大王禀报的那种会爆炸武器,对我赵军的战车以及其他军械造成了极其巨大的破坏。如今军中急需大量的铜铁来修复这些受损的战车、兵器和甲胄啊!”
赵偃听后,脸色变得愈发阴沉起来。他深知军需官所言非虚,这场战争的局势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然而,面对眼前的困境,他一时间也是感到满心烦闷,无奈地摆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道:“寡人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军需官原本还想再向赵偃进言几句,但当他抬头瞥见赵偃那难看的脸色时,便识趣地咽下了到嘴边的话语。于是,他缓缓起身,躬身行了一礼,然后默默地退出了庭院。
赵偃猛地转过身来,那张原本还算俊朗的面庞此刻被一片阴云所笼罩,他紧紧皱着眉头,目光如炬般直直地盯着郭开,语气焦急又带着几分恼怒道:“这可如何是好!郭开,你向来有些智谋,快快给寡人想出个对策!”
郭开微微眯起眼睛,刚才听军需官所说,他心中已然有了一番算计。然而,他表面上却是一副忧心忡忡、愁眉不展的模样,缓缓开口说道:
“回禀大王,目前咱们国内铜铁储备已经全数运往撩杨了,眼下整个邯郸城,乃至整个赵国的各个府库内都没有一点铜铁了!”
说到这里,郭开稍稍停顿了一下,偷瞄了一眼赵偃的脸色,见其愈发阴沉,便继续说道:“不过呢,微臣倒是听到了一个消息,据说民间有不少富商暗中囤积了大量的铜铁,如果能够从他们手中征集过来,或许就能解此燃眉之急。只不过……”
赵偃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只不过什么?郭开,你有话就直说,不必如此吞吞吐吐的!”
郭开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无奈地摊开双手说道:“唉,大王有所不知啊。那些富商们个个都是唯利是图之人,想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将铜铁献出来,必须得给他们足够优厚的回报才行。可是这样一来,所需费用必定不菲,依咱们现在国库的状况,恐怕很难承担得起啊。”说完,郭开还不忘偷偷观察赵偃的反应。
只见赵偃紧咬着牙关,沉默片刻后,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狠狠一挥手道:“此时此刻,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只要能解决眼前的危机,哪怕是寡人自己的珠宝细软,也可以拿出来一部分作为交换条件。”
赵偃说到此处像是想起了什么,大声道:“另外!派遣使臣赴齐国燕国,齐燕两国盛产铜铁,若这两国愿意援助我大赵,我赵国定然能够转危为安!”
郭开闻言,连忙躬身行礼,口中连连应道:“大王英明!既然如此,那微臣立刻去着手办理此事。”就在他低头的瞬间,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狡黠笑容悄然爬上了他的嘴角。
他心道:哪有什么富商,都是他囤积的大量铜铁,刚好可以趁此机会中大捞一笔!还有齐燕两国,什么齐燕两国,燕国的铜铁都在我这,齐国我也不会放过!
然而并不知道真相的赵偃选择了相信郭开,立刻下令郭开着手办理此事,而他自己则望着撩杨的方向,满心期待这些举措能够筹集足够的铜铁挽救赵国于水火之中。
就这样,赵国国库以及赵偃私库的财富如流水一般进入郭开的口袋中。
然而,赵国的此番举动实际上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犹如饮鸩止渴一般,虽然能够暂时缓解燃眉之急,但终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赵国边军每天对于铜铁的消耗量极为巨大,而赵偃耗尽了大量的钱财所换取来的这些铜铁资源,充其量也只能满足大军短短一个多月的使用需求罢了。
更为糟糕的是,下一轮关于铜铁的催命符已然在急速赶来的路中!
与此同时,与赵国情况相似的场景也在韩魏两国相继上演着。
在韩国的军营之内,一名将领正满脸愁苦地对着前来视察的韩王韩安哭诉道:“大王啊,如今我军的军备实在是太过匮乏了,特别是用于打造兵器的铜铁严重不足啊!”
韩安听到这番话之后,心中也是焦急万分、如坐针毡。毕竟此时王宫之中已经没有多少剩余的钱财可以用来换取所需的物资了。
就在韩安不知所措的时刻,一名奸臣突然站出来进言道:“启禀大王,微臣想到一计。或许在民间会有些士人暗中藏匿了一定数量的铜铁,如果我们愿意花钱去收购,说不定能够解此燃眉之急。”
韩安听后,尽管明知此举可能会引发诸多麻烦,但在万般无奈之下还是点头表示应允。
视线再转向魏国这边,魏王此刻同样深陷于这样艰难的局面当中。
当军需官将铜铁短缺的情况如实禀报给魏王之后,只见站在魏王身旁的那名大臣眼神一转,随即开口说道:“大王莫急,依微臣之见,我们不妨对国内的百姓家中展开全面搜查,搜集百姓家中铜铁,想必定能度过此次难关。”
魏王魏增闻听此言,觉得似乎颇有几分道理,于是便毫不犹豫地采纳了这个建议。
然而,令魏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名宠臣其实早已与国内的那些富裕大户相互勾结在了一起,将从百姓家中锅碗瓢盆等一些含有铜铁的东西全部征集走了,低价卖于富商,再从富商手中高价购买铜铁以便从中牟取巨额暴利。
就这样,一时间内铜铁价格飞速上涨,三晋之内百姓们叫苦不迭!